正文 第六百三十一章 德意志

「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

1830年,世界文學史上的泰山北斗、魏瑪公國的樞密顧問歌德痛苦地說:「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裡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提出這個問題,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

而他的好友,德意志詩人席勒早在1795年就發出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

這個世界上沒有德意志!

至少現在沒有!

不過,這裡的人們一直在努力著……從關稅同盟的建立作為雛形,到現在,統一的民族市場對於德意志而言是有好處的,現在,在關稅同盟建立的十二年後,關稅同盟的不論國民生產總值還是人均,關稅同盟都在歐洲前4位,與法國相差無幾,僅僅是德意志的分裂掩蓋了這一事實。作為後起之秀,它趕超的勢頭十分強勁。

但是,世間仍然沒有德意志……

1862年的歲末,一隊由騎兵護送著的馬車,沿著貫穿柏林市中心的勃蘭登堡大道,疾速度朝著皇宮的方向奔去。

駿馬呼出的氣息在冰冷的空氣中形成一片白霧,白底黑鷹圖案的普魯士旗在風中飛揚著,普魯式軍帽頂端的金屬尖刺和長槍頂端的金屬裝飾在陽光下閃著銀光。路旁的行人紛紛佇足目送這列隊伍,彼此在那裡竊竊私語。

「那是宰相閣下……」

「那是俾斯麥……」

這位幾個月前,剛剛從駐法國大使任上回到普魯士出任宰相的俾斯麥,此時正坐在車內,他身睥軍服筆挺,從馬車窗口射出如鷹一般犀利的眼神。他似乎在煩惱某個問題,那張冷峻的臉孔上此時更是表情嚴肅。

1862年的歲末,這個清晨,雖然寒氣逼人,但明媚的陽光卻讓這座的城市處於冬日難得的暖陽之中。

而此時俾斯麥卻正在思索著歐洲的局勢,在過去的兩個月間,歐洲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在一周前!也就是英軍在都柏林慘敗的消息傳來的第二天,法國立即做出了決定——對英國宣戰!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拿破崙三世再也無法控制他的貪婪之心,向英國宣戰了。

對於這一天,兩個月前剛剛從駐法大使任上拆卸早就料到了,實際上,整個歐洲都在等待著這一天,從中國向英國宣戰的那天起,世界局勢就發生了變化,如果英國能夠贏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也許局勢會朝著向英國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英國人敗了,而且敗的很慘!

戰無不勝的皇家海軍在科隆戰敗了!至於英國陸軍,更是在都柏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如果不是皇家海軍拚命運出了那裡的守軍,恐怕守衛都柏林的英軍將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都柏林的結果,震驚了整個世界,在全世界紛紛重新評價中國軍隊的時候,已經和中國人、俄國人拋了一年媚眼的法國終於做出了他們的決定。

現在英國已經沒有希望了!

對於俾斯麥而言,他非常清楚,現在的英國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儘管英國的那位帕爾姆斯頓仍然在固執的堅持著,但是整個歐洲,所有的外交官都相信,英國的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尤其是在中國人擁有毒氣的前提下。

「毒氣!」

在唇邊輕聲念著這個辭彙,俾斯麥的呼吸變得的有些凝重,他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毒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毒氣改變了都柏林戰爭的進程,原本,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中國人肯定會在都柏林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敗,可是毒氣的出現改變了一切,毒氣輕而易舉的摧毀了英國人的防線,讓整個英國在那裡品嘗著失敗的果實。

儘管帕爾姆斯頓仍然在那裡堅持著,可熟悉倫敦政界的俾斯麥很清楚,現在那位首相大人的堅持,不過只是因為他的政敵們沒有任何人願意去承擔失敗的責任罷了,因為所有人都很清楚,一旦帕爾姆斯頓離開首相之位,那麼下一任首相,就必須擔負起結束戰爭的責任,可是又有誰願意在失敗的和約上簽字呢?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人去反對帕爾姆斯頓,幾乎所有人都理智的選擇了沉默,他們的沉默不是因為毒氣的威力掩蓋了前線的戰敗,而是因為那些自私的英國政客們,沒有一個人想要去擔負失敗的責任。

也正因如此,帕爾姆斯頓才會直到現在仍然當他的首相,可是固執與堅持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

「只需要再來一場失敗……」

想到現在的局勢,俾斯麥知道,如果再爆發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如果到時候英國人再次失敗的話,那麼,即便是帕爾姆斯頓再不願意,倫敦的政客們也會像瘋狗似的要求他和中國人談判,只不過,到時候,對於帕爾姆斯頓來說,他很有可能會失去最後一個籌碼。

「真是一群愚蠢的傢伙!」

想到帕爾姆斯頓的堅持,聯繫到倫敦那些政客們的自私,俾斯麥在心底諷刺著他們,他們的自私將會毀掉英國。徹底的毀滅掉英國!

對於現在的英國而言,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在他們還有一些籌碼的時候,主動的提出談判,通過談判結束戰爭,而不像現在這樣,固執的堅持著,這種無謂的堅持,最終將會毀滅英國!

英國註定將會毀滅,但是普魯士呢?

想到這,俾斯麥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機會!

「陛下,可能並未感到,今天的普魯士是依靠本身的軍事實力為自己撈得好處的時候了。德意志之所以不敢怠慢普魯士,決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它的實力……」

在皇宮中,面對著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俾斯麥又一次強調著他的觀點,在出任宰相之後他已經多次在很多場合強調這一觀點,他深知關稅同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普魯士的實力。

「雖然我們並未無事生非,但很難避免德意志的紛擾,這是真實的。德意志的未來不在於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在於強權。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亞、符登堡和巴登願意沉浸於自由主義之中,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沒有人願把普魯士應充當的角色派給它們!普魯士必須集聚它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裡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曾一再到來而又被放過。自從維也納條約以來,我們邊界就不是為一個健全的政治集合體而適當設計的。當前的種種重大問題不是演說詞與多數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及1849年所犯的錯誤——要解決它只有用鐵和血!」

「鐵和血」他的這種觀點一直都遭到政敵的攻擊,他們通過報紙把這事炒得沸沸揚揚。新聞界為了聳人聽聞有意將「鐵和血」掉了個頭,用特號字體刊出「血和鐵」以體現這位新任宰相的嗜血成性。

不過,對此俾斯麥從不覺得的有什麼,這並不能改變他的想法,最終,歷史會證明他是正確的!

「陛下,現在法國人已經向印度派出了他們的遠征軍,而且法國皇帝對待普魯士同樣也是善意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法國人正在動員一切力量去建立他們的東方帝國,至於俄國,他們在和土耳其人打仗,在印度和英國人打仗,現在,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作為一名外交官,面對現在的局勢,俾斯麥甚至想要高呼「上帝保佑」,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機會。

「沒有了法國人、俄國人的干涉,德意志的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陛下!」

德意志的統一!

在俾斯麥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威廉一世默默的看著遠方,這正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甚至這也是他委任俾斯麥為宰相的原因所在。

為的就是德意志統一的夢想,現在的北德同盟,最終將會成為「德意志」,到時候,「德意志」將不會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好一會之後,他才回過頭看著俾斯麥說道。

「一定要向奧地利宣戰嗎?」

這才是他真正關心的問題,向奧地利宣戰,這是從法國召回俾斯麥後,兩人就未來德意志的統一長談時俾斯麥提出的建議。心知俾斯麥性格的威廉一世很清,這不是建議,而是要求。

面對陛下的問題,俾斯麥有堅定的語氣說道。

「陛下,臣認為要實現統一必須不惜一切把奧地利從德意志排擠出去,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由普魯士完成統一,這個目標也許得不到其他小邦的支持,因為沒有哪個君主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但普魯士有一個最有力的同盟……」

話聲稍稍一頓,然後他又接著說道。

「這就是德意志人民。德意志的人民會支持我們的統一,他們已經受夠了世間再無德意志的日子,他們需要統一,需要一個統一的德意志,而不是現在的關稅同盟!而對於普魯士來說,現在,我們要麼發動對奧地利的戰爭。要麼就錯過這個機會,那麼世界上將永遠不會有德意志!」

世界上將永遠不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