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九十章 無題

工廠!

工廠意味著財富!

開宏元年的時候,對於剛剛經歷過王朝更迭的國人來說,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工廠。

可即便如此,他們卻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經歷了很多變革。

最先開始的變化,甚至不是官府官制的變化,畢竟這對於普通人的衝擊並不大。而是交通,許多年久失修的官道,開始了大規模的「翻修」,儘管新朝免除了許多地區的田賦,但是作為回報,免稅期間百姓在冬閑時每年需要服長達一個半月的丁役。而道路的翻修就是除水利整治之外最重要的勞役。

從年信失修的官道到翻整一新官道,再到碎石路,道路條件改善的同時。鐵路的修建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著,隨著一條條鐵路的築通,鐵路與官道再加上河運構在中國構成一個個從未曾有過的交通網,而這個現代交通網,立即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改變。

在各地的農產品可以通過鐵路運往上千公里之外,局部的災荒因為鐵路的出現,消彌無形的時候,千百年來那種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同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廉價的機織布、機紗湧入市場,廉價的消費工業品被鐵路運進了內地,並迅速佔領了市場。

人們的生活,因為鐵路的出現而改變,鐵路刺激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同樣也刺激著零售業以及消費工業的發展。也正因如此,空前廣闊的市場使得辦廠成為了開宏元年之後,最時興的產業,也是最掙錢的產業,即便是在開宏五年,同樣也是如此!

辦廠、辦機器工廠!這是有賺無賠的好買賣!

「哎!地價這個月又跌了整整三毛錢……」

林家大宅里,剛從土地公所回來的林新余忍不住長嘆了一口氣。父親的話讓林遠山頓時激動起來,他連忙說道。

「三毛錢?這當公所里的人還不想辦法,就不怕地跌的一毛不值嘛!」

他口中的土地公所,指的是「土地交易公所」,按照帝國頒布的土地法,所有土地交易必須於「土地交易公所」掛牌進行,而現在徵收的田賦就是根據地價徵收。儘管對於這種指定的公所交易非常抵觸,但是他們卻只能選擇接受,因為土地法明文規定,非公所交易轉讓土地,官府一率不予承認。正因如此,大家要是有意出讓的話才會把土地掛牌到公所轉讓交易。

「公所有什麼辦法!」

提到跌下的三毛錢,林新余就是一陣埋怨。

「還不老李家弄的,他姓李的今天一下掛了八千畝,掛了十一萬,一畝還不到14塊錢,他這麼一衝,公所只能將均價調低了三毛,要不其它的地賣給誰去?這姓李的……」

嘴裡這麼抱怨著,林新余點著了煙袋,臉上全都是愁容。

「一畝地少了三毛,估計咱們還得多賣點地……」

「爹,他一下賣這麼多地,這姓李的不會也是想辦廠吧……」

兒子的話,讓林新余的心頭頓時一緊,李家賣這麼多地,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把地換成票子存銀行里!

而相比於辦廠的熱潮,現在這地越來越賤了!眉頭緊皺著,現在若是說後悔,林新余最後的還是這地賣的太晚了!要是早賣兩年多好!

對於那些有幾千畝地的財東來說,這兩年無不是著急著要把地賣出去,原因無他,現在地一年比一年便宜——隨著大量少地、無地的百姓遷往邊疆或者遷往殖民地,千百萬人遷移使得官府將數千萬畝土地廉價售予中農,更是直接衝擊了地價,導致地價下跌。

而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很多地主慢慢的發現到了農時忙季,短工越來越難雇,因大量無地、少地的貧民被遷移後,導致勞力不足,這些人正是短工的主要來源。

短工的短缺導致其工錢上漲,工錢上漲導致土地收益的下跌。而且現在工錢更是越來越高,因為每天都有人被遷往異地,勞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少。就在種地的收益越來越低的時候,兩年前,新地稅實施的地價稅以及對戶人均五十畝以上實施土地累進位徵稅的,更是使得土地非但不再是財富,反倒是成了累贅。儘管那個累進稅只是增加了區區一倍!

千百年來,破天荒的第一次,土地成了累贅。眼見著種地不再掙錢,不少人紛紛選擇售出一部分土地,而這時一些有遠見的財東地主賣地投資實業的舉動進一步導致地價下跌。

地,越來越不值錢!越不值錢,賣的越多,因為辦廠更掙錢,可辦廠需要錢,錢只能通過賣地去籌集。越賣越不值錢!這一天就跌了三毛,照這麼跌下去,沒冷再過幾年,這地可真箇就一文不值了……

心底這麼尋思著,林新余立即對兒子吩咐道。

「遠山,你這兩天趕緊把招的人定下來,廠子要儘快辦,千萬不能讓李家搶了先!」

對兒子吩咐了一聲,林新余已經暗自在心裡打定了主意,這地一定要賣掉,家裡還剩下的那一千多畝地,不能再握在手裡頭,要趁著還值幾個錢的時候,趕緊賣掉。

「還有一件事,就是咱家的地……」

就在林家父子倆在那裡商量著怎麼把地處理掉的時候,在土地公所中,阿越看著爹在畫押的時候,那黝黑的臉膛上因為過於激動,而顯露出的潮紅。

一個通紅指印按了上去,意味著合同簽定了,這是一份貸款購地合同。戶人均土地少於十畝百姓在公所中買賣耕地,可以不付現款,可以向農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用購買來的土地作為抵押。然後用二十年的時間分期償還購地貸款。

兩年前,當這一貸款模式推行的時候,很多普通農戶並不能接受,他們不相信天下會有這樣的好事,自己甚至一分錢都不需要拿,就能買到地。但現在,兩年後的今天,當一戶又一戶百姓通過貸款買下一塊塊耕地的時候,人們才慢慢的接受了這種方法。

可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阿越,這三十畝地現在是咱的了?」

父親緊張的看著阿越,他的語氣中顯得有些不太確定。

「沒錯,是咱的了!」

「要是咱還不上錢了怎麼辦?」

「不用還錢,每年交五成的糧食就行了……」

一年正產物的五成地租,這是銀行提供貸款的條件,二十年內,農戶提供一年正產物的五成地租,當然地稅也是由農戶負擔,表面上看起來,農戶的負擔很重,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依然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如此一來,在未來的二十年內,銀行就是另一個「地主」。

通過收取「五成地租」的方式,銀行獲得了大量的糧食,從而可以將大量的糧食供應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在這一過程中,小農戶得到了土地,地主得到了資金,銀行得到了實利,至於政府……嗯,得到了一筆豐厚的稅金,當然還有就是瓦解了禁錮於土地財富,讓其流通的起來,當然政府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印刷大量的紙幣,數以億元的紙幣。

當然,這些錢並沒有被存進銀行里,而是繼續流動著,變成了機器、廠房……曾經禁錮於民間的數以百億計的財富,正因如此,才會流動起來,變成國家崛起的燃料。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稅金,更為重要的是,國家也一點點的從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變化著。

對於這一切,阿越並沒有想那麼多,而且只有十七歲的他也想不到,他之所以說會遊說父親買地,是因為銀行開出的條件實在是非常優惠,雖說賣地後,需要負擔地稅和五成的地租,看似負擔沉重,幾乎要拿收成的近八成去交稅、還款,比當財主的佃農交的租還多,可問題是,二十年後,這地就變成自己的了,這才是最要的,財主的地,那怕就是租一輩子,那也是財主的地。

況且,這只是一年正產物的五成。在穎州只要供上肥,一年可以種兩季,若是種小麥、豆子加紅薯的話甚至可以收穫三季,到時候沒準,幾年就能把貸款還清。

「爹忘了,爹忘了……交二十年的租子,這地就歸咱自己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哎,也就是皇上他老人家心裡頭總裝著咱們窮苦人……」

嘴裡這麼說著,這老爺子又瞧著公所牆上掛著的皇帝像。那雙腿關節頓時打了軟,沖著畫像便跪拜下去,然後叩著頭,在嘴裡念叨著皇上的好。

對於這一幕,公所里的人早就見怪不怪了,很多買了地的百姓,都會在心裡頭感激著陛下,因為這《鼓勵購地法》正是陛下頒布的法令,甚至就連農民銀行最大的股東正是皇家,當然,只有極少數經濟學家才知道,通過貸款支持小農戶購地,農民銀行在未來的數十年間可以獲得數以億計的豐厚收益,作為最大股東的皇家,自然也會獲得豐厚的收益。

普通的百姓並不清楚這一點,他們只知道,要是沒有皇帝,他們永遠不可能一躍成為衣食無憂的「中農」。所以他們才會對皇帝感恩戴德。

於土地公所完成了購地合同簽字之後,阿越便來到了林家設立的招工處,在招工處的排起了隊來,這裡的人並不多,可就在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