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六章 父子

開宏五年六月一日,距離學校的畢業日尚有一月之遙。但是這一天卻是幼年軍校開學日。全國所有的少年軍校都會在這一開學,不過等待那些十至十三歲少年的卻是歷時三個月的軍事訓練。

早在中華朝開國之前,尚於武漢之時,就已經設立了文山義熟,用於收留武昌城內遺孤,對其施以教育,後來其中半數皆進入軍校,而真正的少年軍校,則是在西曆1856年,仿效普魯士於普魯士的軍事教育體制引進了軍官候補生制度,於武昌設立了第一所少年軍校,其徹底擔負起了青少年軍官的教育責任。

開宏元年後,又根據光復戰爭得到的經驗以及軍備擴張後對軍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陸軍少年軍校也被一分為六,分駐於南京、天津、西安、成都、廣州和武昌,學生從地方的少年軍校畢業以後一起進入陸軍軍官學校預科。

對於中國許多寒門子弟而言,少年軍校與師範學校一樣,少年軍校的招生對象是小學高等科,這相當於的初中,學制六年,也就是在相當於初高中一體。是其接受免費師範教育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不過相比於普遍設立的師範學校,少年軍校的名額則非常有限,每年不過只招數千人,名額分配到各省,每省不過只有百人,可以說論其難度,完全不遜於大學。

即便是通過考試進入少年軍校,並不意味著主妥協,在長達三個月的軍訓中,同樣會淘汰一批學生,即便是僥倖沒有被淘汰,進了學校也不能鬆懈,因為少年軍校的課程繁重的讓人打怵。學校本身相當於初高中,所以中學的課程它都要教,而且只能用一半的時間來教,一天的課程統統被壓縮在上午,下午的課程是軍事體育課,包括格鬥、田徑之類的體能訓練。

儘管如此,這裡依然令人趨之若鶩,不僅僅吸引著寒門子弟,同樣也吸引著開國勛貴——根據勛位繼承法,帝國勛貴子女如果沒有服役,將會失去繼承權,這是為了養成貴族的尚武之風,在這一情況下,考入軍校,成為軍官,一直都其首選。畢竟,並他們並不願意作為普通的士兵服役。

今天是位於帝都的中央少年軍校的第二個開學日,這是中華帝國的第七所少年軍校,與其它的少年軍校按學區考試不同,在這七所少年軍校之中,只有這所去年成立的少年軍校可以面向全國招生,每期招生500人,而今年的報考者多達13萬人!這一比例遠超過普通大學,同樣也超過普通的少年軍校,其報考難度亦堪稱全國第一。

也正因如此,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的少年,一直被外界視為「真正的天之驕子」。

這一天對於不過只有九歲的趙而言,有著別樣的意義。雖然他姓趙,可他同樣有著皇家的血統,相比於八歲的漢王,他才是真正的皇長子,不過,他甚至都不算是皇長子,因為牽涉到宮諱密事,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其中內幕。

一輛由四匹黑色的北海馬挽拉著的馬車,從位於城外富人莊園區出發,一路無阻地向南飛奔了兩個半小時後,停在鑄鐵鏤花的少校軍校鐵門前,在少年軍校的門前,幾名荷槍實彈的少年生,目不斜視的立於崗位上。

車門開了,在安慰了哭哭啼啼說著不捨得哥哥走的妹妹,承諾著等假期的時候一定會回去看她之後,卻是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地跳下車,呼吸著郊外的空氣,然後好奇地觀察這片新天地——他即將在這裡生活和學習六年。

六年後,他將會成為陸軍上士,在軍隊中服役半年,半年後,他可以有兩個選擇——進入陸軍軍官學校或者進入大學,並非每個少年生都會進入陸軍軍官學校,畢竟,七所少年軍校每年畢業人數超過5000人,而其中只有兩成會進入陸海軍軍官學校,而其它人則會進入大學——在普通的大學內接受教育並加入後備軍官團,參加後備軍官訓練團的學生每周要進行數小時軍事訓練,各軍種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制定了周密的軍事訓練計畫,並在實施中既不使軍事課衝擊學生正常的大學學業,又能通過循序漸進的軍事教學和訓練,使學生畢業時達到軍官的要求。經過2-4年時間學習,畢業後授預備役或者正規少尉軍銜。

這種由陛下制定的軍事教育制度,不僅能夠為軍隊提供素質足夠優良的軍官,而且還能夠讓儘可能多的平民子弟在普通的教育體系外,得到「免費」的中學教育,並進入大學,接受大學教訓,從而成為社會中堅。

不過,這一體系不僅吸引著平民子弟,同樣也吸引著勛貴以及富家子弟,就像現在剛剛下了馬車的趙弘文一樣,他或許不是貴族,但絕對是富家子弟——渭南趙家,是西北有名的豪富之家,家資億萬,投資有銀行、鐵路、煤鐵礦,港口以及船運公司等諸多產業,甚至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

可是趙弘文仍然擠佔了一個名額,不過,他並不是受到特殊的照顧,只有九歲的他是在西安報考的中央少年軍校,以第417名的成績考入,排名雖然靠後,但他卻是年齡最少的少年生。

在來這裡之前,趙弘文已經有了完全的覺悟。

離開上海,離開娘的身邊,即將開始全新的軍校生活,住在宿舍,吃在飯堂,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出操,在這裡,他沒有任何特權,沒有家中的丫環侍候,也沒有……其實,在這裡他又算得了什麼?即便將來漢王若是能考進這裡,即便是尊貴為帝國的第一繼承人的漢王殿下的頭銜,在這裡也必須跟軍校學員的身份替換,也只是普通的少年生。

「無所謂,我的人生從這裡開始……這也就足夠了。」

實際上,趙弘文報考這所學校是背著娘自己做出的選擇,趁著回西安的時候,偷偷報考了中央少年軍校,他之所以會報考這所學校,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儘管對於父親的印象依然模糊,但是他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證明一些事情。

一個月前,收到錄取通知書的他來到了帝都,又一次見到了父親,一切似乎都很平靜,相比於過去,並沒有任何改變。

「娘,你放心吧,少年生是不會上前線的!」

儘管娘的神情很是堅毅,但是趙弘文仍然能夠從她的目光中感受到那份不舍,他知道自己的娘同樣也是曾上過戰場的「大人物」,自然知道戰場的兇惡,於是如此安慰起了娘來,隨後背起行囊,大步走進鐵門內。

「文兒,自己一定要保重啊。」

看著兒子,儘管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她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同樣也是趙家的繼承人,雖說明白少年生不會上前線,可是這一路上她早就後悔了,相比於讓兒子在帝都讀少年軍校,她更希望兒子留在自己的身邊,上海也有很好的學校。

想到這,她又想到了兒子的父親——在今天離開別苑的時候,卻只是送給兒子一句「努力」之後,然後便不再言語了,似乎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考進中央少年軍校,若是擱在旁人的家中,那怕就是第500名,也是一件足以登上報紙發三天喜報的大喜事,畢竟,這所學校,和其它的大學一樣,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得徇私,一切完全憑藉考試成績說話。

但對於他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甚至都沒有過來送……就在趙紫玉於心中抱怨著時候,看著兒子孤零零的背影的時候,她卻詫異的看到兒子在校門附近停住了。

「……」

看著停在校門前的馬車,趙弘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到了父親。他是什麼時候來的?

早晨離開家裡的時候,他多少有些失望,因為父親並沒有來送他,而出乎意料的是,父親居然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等在這裡。

「開學了!」

下了馬車的朱宜鋒看面前的兒子,目光中隱隱的帶著一絲喜色,但更多的卻是一種愧疚,對於這個兒子,他可以給予的實在太少,幾乎從未曾給過他什麼。

「是的,父親。」

父親的到來,讓趙弘文的心裡一陣激動,但是他仍然按住內心的激動,用儘可能平靜的聲音回答道。

「原本……」

看著這個有些陌生的兒子,朱宜鋒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些什麼,在話到嘴邊的時候又吞了回來,然後取出了一柄匕首,遞到兒子的面前。

「這是我送你的禮物……」

匕首的款式是陸軍軍官的「成仁劍」,只有陸海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才會獲得皇帝賜予的「成仁劍」。雖然只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禮物,但是趙弘文仍然顯得很激動,在他接過「成仁劍」的時候,父親的話傳到了他的耳中。

「這是我隨身帶著的,不是……」

原本想告訴兒子,這柄「成仁劍」不是普通的「成仁劍」時,突然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九歲的孩子是自己兒子的朱宜鋒連忙改口說道。

「我想,在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它更適合作為禮物,由父親送給自己的孩子!」

父親的話讓趙弘文眼眶頓時一熱,看著兒子的模樣,朱宜鋒朝著兒子的腦袋輕輕拍了下。

「你現在已經是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