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幫助

轟鳴的列車噴吐著煙霧沿著粵漢鐵路武漢至長沙段一路疾速南駛。

武昌至長沙的362公里鐵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條幹線鐵路,更準確的來說,其是漢粵鐵路的北線工程的核心。之所以被稱之為「幹線」,是因為這是第一條連接兩省省會的鐵路。

三年前,數名來自英國、法國等國的鐵路工程師用時半年勘察線路,精心籌劃編製出每公里平均造價3.54萬元的築路計畫,同時制訂分段修建、分段運營、三年建成的經濟方案,而實際上,這條鐵路最終提前10個月完工,而且造價相比於最初預算降底了10%——這是得益於所需鐵軌,準確的來說是鋼軌,都是由大冶鐵廠提供,其生產的鋼軌、魚尾板以及螺栓等物料的價格遠低於從英國進口的熟鐵軌。

而這條鐵路同樣也是世界上第一條「鋼路」——完全由鋼軌建成的道路,相比於熟鐵軌道,它的使用壽命更長。現在隨著的大冶鐵廠生鐵產量以及鋼產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鋼材被應用於鐵路和築建上,非但沒有增加成本,反而因為大量使用國產路料,使得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底。

儘管這條鐵路早在一個半月前便已經築成,但因為尚未交付、驗收,所以未投入使用,直到鼠疫疫情爆發後,迫於需要,未經驗收的「武昌至長沙段」鐵路才全線投入使用。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往返的列車總會將防疫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從武昌運至長沙。相比於水路,鐵路的運力或許不及水路,且運費相對較高,但是它卻有著速度快的優勢——單程只需要8個小時,當然這是在沿途不停靠車站的情況下,如果是普通列車則需要10個小時以上。

但8個小時可以從武昌抵達長沙的「快速」,還是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奇蹟,實際上,在第一列從武昌駛抵長沙的火車靠站的時候,長沙的報紙對此事的驚訝甚至超過了對防疫的關心。

畢竟瘟疫是古來有之的「尋常之事」,而這朝發夕至的「火輪車」,卻是恆古未有之事。同樣他們也能夠從這短短的八個小時中,感受到火車將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受限於種種原因,至少現在普通百姓還沒有感受到火車輪給生活帶來變化——武昌至長沙並沒有開通普通客車,所以至少在未來的幾個月中,至少在防疫結束之前,他們都不可能有體會搭乘火車的便利。

但是至少現在這條鐵路已經給朱宜鋒的生活帶來了改變,可以乘火車抵達長沙,並且可以迅速返回武昌。

鐵路的築通改變了許多事情,就像此時置身於火車站中等待著主公到來的伍星聯、左宗棠一般,至少在此之前,他們很難想像主公可以隨時從武昌來到長沙。

「鐵路公司那邊說,主公的專列,再過二十分鐘,就會抵達長沙……」

隨員的話還沒說完,左宗棠便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甚至特意看了一下懷錶。

「還不到七個小時!星聯,似乎比你們來的時候還快!」

「左大人,漢督乘座的是專列,只有六節車廂,而且還是空車,如果不是因為鐵路剛剛築成,70公里也沒問題!若是正常的十六節車廂,半客半貨的話,速度最多也五十公里,實際上速度應該在40公里左右,按照設計的運行時速,未來這條鐵路上的火車是時速35公里。」

一旁的李存白解釋道,他是鐵路公司職員也是長沙站的站長。和漢粵鐵路公司的職員一樣,他也是畢業於漢口的「帝國鐵路學院」,年青化,或許是漢粵鐵路公司最大的特點,同樣也是各個企業的特點——許多工程技術人員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不慢了不慢了,35公里,也就是70里,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就是一千六七百里!日行千里、當真是日行千里啊!」

左宗棠感嘆著,難怪主公會在電報中告訴他,抵達長沙後他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主公會在明天早晨返回武昌。

實際上按左宗棠的本意,他並不希望主公來長沙,儘管現在長沙並不是疫區。但萬一鼠疫傳染到這裡呢?也正因如此,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堅持要來長沙的主公才答應不下車。

「將來火車只會更快,左大人,畢竟咱們中國是個大國,按現在的速度,從廣州到黑龍江需要幾天的時間,以後肯定會有更快的火車,要不然這費時也就太久了……」

對於鐵路,李存白有著他的看法與見解,在他看來鐵路的未來就是速度更快、載貨更多!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全世界通行的觀點。

幫他們在談話的,伍星聯則站在那裡,他的心情顯得有些沉重。而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她不知道該怎麼樣向主公交待。

而現在主公來了!

在眾人的談話中,遠處傳來了汽笛聲,一列火車正緩緩的駛入這座簡易的火車站——西式的長沙火車站並未投入使用,現在投入使用的只是一座簡易車站。

該如何交代?

寒風刺骨,雪意欲濃,伍星聯打了一個寒顫,他想到了,現在於各地愈演愈烈的鼠疫,頓時變得憂心忡忡起來。

在上車的瞬間,伍星聯甚至有一種衝動,他想要離開這裡。他不知道應該作何交代。但是現在說什麼已經晚了。此時的他顯得有些渾渾噩噩的,甚至只是隨著左大人一同,向主公行禮,然後便不知道應該再說什麼。

「你就是伍星聯吧!」

與左宗棠簡單的寒暄幾句之後,朱宜鋒看著伍星聯說道。

「你為粵湘兩省的疫情殫精竭慮,晝夜操勞,實是令人感動,此時湘粵之疫實為數千年所未見者……能得你與眾醫生竭力相挽於狂瀾,實在是粵湘兩省百姓之大姓!」

在簡單的誇上幾句之後,朱宜鋒便直接切入了話題。

「現在,兩省的疫情怎麼樣?」

儘管有些失神,但是伍星聯仍然連忙介紹起情況。

「現在疫區已經擴大至少117個縣,目前有32736名百姓感染鼠疫,他們的癥狀相近,發燒、咳嗽、出血,然後死亡,皮膚的幾天內變成紫色……」

伍星聯介紹著情況的時候,朱宜鋒則站在地圖邊,這是一部疫情地圖。上面清楚的標註著疫區的情況。

「最早的病例確定是在什麼地方了嗎?」

「回主公,是在連山的宜善鎮。」

「是本地原發?」

「不是,我們目前懷疑其是由的雲南傳入,在廣西亦有鼠疫爆發,據信皆為雲南傳入……」

果然和最初的推測的相同,鼠疫是從雲南傳入的,根據情報顯示,早在去年年初,雲南即已經爆發鼠疫,而且發生在雲南的回亂,更是導致鼠疫的進一步擴散。

「嗯,既然確定了傳染源,那麼就暫時封鎖省界吧,還有本督已經指示停止從雲南、廣西以及貴州等地採購物資,至於軍工需要的硫磺、硝土,現在已經完全轉向從荷屬東印和智利購買,總之一句話,只要防疫需要,府里會滿足你們的一切要求!」

在所有的從西南採購的物資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雲南的硫磺以及三省的硝土,這些是製造火藥的必需品,而現在,除了加大自身的硝土產量之外,就是加大硝石的進口量。相比之下,儘管進口的硝石價格更貴,但是至少不會帶來疫病的威脅。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中,朱宜鋒不時的詢問著防疫的情況,儘管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防總的電報上報獲得,但這次親抵長沙,卻充分顯示出他對此事的重視,同樣也是等於給地方加了碼,令其不至於掉以輕心。

在會面即將結束的時候,朱宜鋒又特意告訴他們,將會再從湖北調派十五個團的部隊執行疫區的封鎖任務。

「絕不能讓疫情繼續向隔離區以外擴散!……現在既然沒有葯可治,那麼有沒有辦法預防它?就像是種牛痘預防天花一樣?」

在列車駛離長沙後,站在月台上,想著之前漢督的那句話,伍星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他的腦海中閃動著一個念頭,那個似靈光一現的念頭不斷的在他的心底蔓延著,有時候一道靈光突現,總會給人帶來很多改變,讓人們看到一扇從未曾注意到的「大門」。

是的,或許沒辦法治療,但是可以想辦法預防啊!

「伍醫官……」

左宗棠看著站在那裡,似乎有點走神的伍星聯正想勸說他的時候,卻只見到其有些激動地說道。

「左大人,告辭,我要去疫區,現在就過去!」

話音一落,伍星連便立即不顧禮節的,有些急不可待的對李存白說道。

「站里現在有車嗎?我現在就去株洲,左大人,通知輪船局,我要一艘汽船在株洲等我!」

對於已經離開火車站的朱宜鋒來說,他並不知道發生了在火車站的事情。

「你的決定拯救了很多人。」

那個聲音再次與腦海中響起的時候,朱宜鋒用嘲諷的語氣說道。

「好啦,現在你滿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