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三國名刀排行榜

三國名刀排行榜

候選:

蕩寇將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周瑜,作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蕩寇將軍」字,八分書。

查《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周瑜雖然曾經做過南郡太守,可是他從來就沒有被封過「蕩寇將軍」一職,東吳之中,也就只有程普、蔣欽兩人曾經官拜蕩寇將軍,而且都是在周瑜死後。

二人之中程普倒是也做過南郡太守,那也是在周瑜死了之後,莫非是周老大如諸葛先生般有未卜先知的大神通,算出了自己的繼任者的封號,故此特地打造贈送給他的上任禮物嗎?

據《三國志》載,周瑜為人「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不知拿到此刀後的程普為作何感想?

簡評:「最詭異的刀」

司馬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蔣欽,拜列郡司馬,造一刀,文曰「司馬」,隸書。

這位「蕩寇將軍」是在孫策東渡(不是日本,江東是也)之後,被封的「別部司馬」,孫策並授予兵權,這刀就是孫策剛平定江東的那時候打造的。

簡評:「最應景的刀。」

幼平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剛看這個姓名大家也許會有些陌生,幼平只是他的字,他的名為泰,不錯,就是那個因其救護有功,而被孫權授予御蓋,江東人稱「打不死」的周泰。

據《三國志》載,「曹公出濡須,(周)泰復赴擊,曹公退,留督濡須,拜平虜將軍。」文中所說的因是這個史實,這刀也應是濡須之戰後所造。

簡評:「最有記念價值的刀。」

固陵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潘文,拜偏將軍,為擒關羽,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固陵。

據《三國志》載:(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關)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孫)權即分宜都(至)(巫)、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正是因為馬忠擒了關羽,作為領導有方的潘璋,也就受到了孫權的另眼相看,被封了不少「有名無實」的稱號不說,還得到了「有名有實」的太守之位,高興之下,也就打造了這把刀,鋒不鋒利另談,其實用性絕對大不過其象徵性。

簡評:「最有象徵性的刀」

安國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朱理君,少受征討,黃武中,累功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朱治被封為安國將軍,是在黃武二年,這刀應是當時所造,其形現在已經不可考了,值得一提的是,朱治這個人,在東吳所愛的待遇,是許多武將不能比的,先前時就已跟著孫堅打天下,是他曾勸孫策返還江東開創基業,並為孫家的江東江山產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孫權做了吳王后接見了他時,每次都是親自出迎,大加封賞,愛屋及烏下,就連他的行從人員,都得到了不少的好處。

簡評:「最代表個人的刀。」

萬人雙刀

「萬人敵」的關羽當用什麼刀?

當然是,萬人雙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及羽敗,羽惜刀,投之水中。

用山鐵鍛造而成,想來應是十分鋒利,關羽屢次親自披掛上陣。

在站場上,生死存亡除了自身的武力外,完全取決於手中武器的鋒利程度,若是把平常刀具,剛砍翻幾個小兵,刀刃就卷了,那不就是等於將自己的性命送給了別人。

此刀伴隨著關羽征戰多年,深受他的喜愛,荊州被奪後,他怕這刀被敵人的宵小所有,大是浪費,因而投入水中,這世間也就從此少了一把可供人玩味的利器。

簡評:「最匹配的刀。」

新亭侯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張飛,初拜新亭侯,命匠煉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後范強殺飛,將此刀入於吳。

劉備平定了江南(荊州及其周邊)之地後,張飛才被封的新亭侯,那時意氣風發,正當壯年,於是,命著名鐵匠取赤珠山的山鐵打造了這把新亭侯刀,隨身攜帶,四處炫耀,令得諸名將暗羨不已,紛紛防效。

關羽敗走麥城後,被孫權所殺,急於報仇心切的他,大醉之下,用鞭子為稍有延誤的張達、范強好好地備下了一次「糖妙栗子」宴,兩人因實在難以下咽這份豐厚的宴席,趁著夜的黑,將請客的主人給活活的扼殺之後,並把這把酒席上的贈品,行兇的好工具,「新亭侯刀」帶到了東吳,敬獻給了未來的主子孫權。

簡評:「最代表身份的刀。」

太一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鍾會克蜀,於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會死,入帳下王伯升,伯升後渡江,刀落水。

這刀雖因三國人物聞名,卻顯然不屬於三國時代的產物,估計是在地下埋了好多年,才得以重見天日。對於它的出現與消失,只能用用八個字形容:「來得突兀,去得突然。」

簡評:「最難懂的刀。」

宜為將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郭淮,於太原得一刀,文曰「宜為將」。後遂為將軍,及與蜀將戰,敗失此刀。

只是說「得一刀」,不知是請別人造的,還是心甘情願別人送的,也不知是當時打造的,還是更為久遠的古代東西,再結合他的消失,這刀處處透露著難以猜測的神秘感。

簡評:「最心想事成的刀。」

百辟五寶刀

《藝文類聚·六十·魏》:「往歲作百辟刀五枚,煉成,先以一與五官將(曹丕),其餘四,吾(曹操)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將與次與之。」

曹植《寶刀賦》:「建發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虎、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饒陽修各得一焉,其餘二枚,家父自仗之。」

曹操自主研製開發,並委託相關部門打造,以龍、虎、熊、鳥、雀五種動物相區別,自己留下了二把,曹丕、曹植、曹林各得一把。

曹操的愛好,除了吟詩外,還要加上一項,就是頗愛研製領先於當時生產力的高科技、高水平、高難度武器,這也可能是因為出身武將,常年征戰對手中的防身武器特別看重的緣故吧。

簡評:「最有野獸緣的刀。」

司馬刀

司馬炎造八刀,皆銘「司馬」。

刀以人名,好主意。

不置評。

祝融飛刀《三國演義》第九十回:「驅巨善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夫人世居南蠻,乃祝融氏之後;善使飛刀,百發百中。孟獲起身稱謝。夫人忻然上馬,引宗黨猛將數百員、生力洞兵五萬,出銀坑宮闕,來與蜀兵對敵。

祝融夫人飛刀還不怎麼使用上,蜀國兩大將張嶷、馬忠,一個被傷,一個被活捉,逼得諸葛亮沒了辦法,派出了馬岱、趙雲、魏延三人,才將其制服。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祝融飛刀,也不弱,百發百中,命中率為100%。

飛刀,又見飛刀!

簡評:「最有準頭的刀。」

龍鱗露陌刀

曹丕《典論》:「丕作露陌刀,一名龍鱗。」

《典論》:「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狀似龍文,名曰龍鱗。」

《續漢書》載:「龍鱗,御刀也。」

《湘煙錄》:「魏文帝造寶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誤,名曰巨刀。」

曹丕《露陌刀銘》:於鑠良刀,胡煉亶時,譬諸鱗角,靡所任茲。不逢不若,永世寶持。利用衛身,以威弗治。

這把刀的說法多了,有的說是叫龍鱗,有的又說不是,有的乾脆說這是匕首,同一種書籍《典論》就有兩複種上說法,讓人不明就裡。

簡評:「最易令人迷糊的刀。」

古錠刀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東吳諸人中韓當使刀,祖茂也使刀,估計都是跟他們的老大學的,孫堅這刀倒是沒派上多大的用場,因為他碰上了一個比他更為使刀的,落荒而逃不說,將頭上赤幘都給燒了以避其威。

那個使刀的人,姓華,名雄。

他使的是雁翎刀,西涼武將的常用兵器。

簡評:「最徒有其名的刀。」

三尖兩刃刀

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這不是二朗帥哥手中的那把。

這是那個轅門射戟的主角之一,袁術手下的大將紀靈手中的武器,重為五十斤,又有人叫它為三尖刀,山東人紀靈最愛使,走到哪帶到哪,睡覺時也放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