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禍國 第0755章 最後的指點(一)

王世充微微一笑,他對高熲的這個回答倒不是非常意外,但仍然想聽高熲解釋一下原因,說道:「還請齊國公多多指教。」

高熲的眉頭一皺:「曹操能自己收編黃巾軍,是在漢室已衰,董卓挾持皇帝回到了長安,各路諸候開始並起,互相攻殺,換句話說,是中央已經失去權威,無力約束各地豪強的時候,才這麼做的,而你若是領兵平叛,討滅變民軍的話,只要楊廣還在,還能有效地控制首都附近的地區,還能讓各地的將領名義上聽他的話,你就不能走這條路。」

王世充點了點頭:「明白了,齊國公的意思是,不能明目張胆地在隋室還沒有失去對全國控制力的前提下,就大肆地在剿匪過程中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是要先做得象個忠臣一樣,是嗎?」

高熲點了點頭:「正是如此。大隋的國力和軍力都非常強大,不象東漢,王室中央幾乎無兵可用,才只能詔令各地豪強與守備自行募兵,所以你一定要看清楚形勢,等待時機才行。」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只是這樣我豈不是幫著楊廣來鞏固他的江山嗎,是不是太虧了點,而且一旦剿滅了變民軍之後,將歸於朝,兵散於郡,最後我還是一無所得,太不值得了吧。」

高熲笑著搖了搖頭:「行滿,天下大亂的時候,可不是你消滅一兩支變民軍就能撲滅的,所謂盜賊蜂起,四處狼煙,不是說著玩的,你消滅一支變民軍,就會發現周圍多出來十支,永遠無法消滅的。」

王世充雖然知道天下大亂時的可怕,但還是對這種情況有些吃驚,略一動容,聲音中也有幾分懷疑:「有這麼厲害嗎?」

高熲認真地點了點頭:「以現在楊廣的所作所為,一定會搞得天下百姓無法忍受的,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河北山東這種最危險的地區還搞如此重的負擔,這回巡幸涿郡,很明顯是要在涿郡到黃河之間挖一條大運河,以讓南方的存糧和稅賦能運到涿郡,還有兵員與軍器,這明顯是為了要和高句麗開戰作準備,而巡幸塞外,也是為了威服突厥,讓他們在大隋出兵之時不至於敢起兵反叛。」

王世充微微一笑:「原來齊國公也認定這點了,當年在先皇時期,您就極力反對進攻高句麗,現在也是同樣的觀點嗎?」

高熲的眼中寒芒一閃:「高句麗自西漢末建國以來,已立國接近六百年,現在地方數千里,帶甲幾十萬,內部君臣一心,又對大隋朝貢不斷,強行攻之,師出無名,而且其國人會同仇敵愾,拚死抵抗,最重要的是,我大隋前沿的營州與涿郡,離高句麗的遼東核心區域,要走上一兩千里的路,這一路都是非常荒涼的無人地帶,後勤補給的壓力極大,想要滅高句麗,非出動五十萬以上的大軍不可。」

「行滿,你久經戰陣,應該知道要維持五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是件多麼困難的事。即使在涿郡和營州積累了大批的糧草,也要幾十上百萬的民夫運輸,這個後勤壓力,只能轉給河北的民眾。加上在這之前挖運河的巨大人力消耗,以這種程度的苦役,必將使本就民風剽悍的河北山東之民,蜂起為盜。」

王世充正色道:「多謝齊國公的指點,接下來就是官軍從各處抽調,來鎮壓河北的亂民,因為河北並沒有府兵,只能靠外地的官軍鎮壓,所以各地的守備都會空虛,然後各地的百姓都會紛紛地揭桿而起,淪為盜匪,是嗎?」

高熲點了點頭:「打仗不是光靠軍隊的事情,大軍出征,勢必要加重各地的稅賦,本來楊廣即位以來,大興土木,開挖運河,就已經讓各地怨聲載道了,出征敵國,徵發軍隊,更是會讓民眾的忍耐達到極限,若是再加收稅賦,徵調兵員去別處鎮壓,那就會是壓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可怕的一點是,如果全天下的變民四起,而州郡守兵無力彈壓的話,這些變民軍會到處攻州破縣,打破糧倉,然後開倉放糧,吸納民眾加入他們的隊伍,行滿,你可知道歷代的亂世,為什麼會減少那麼多人口嗎?不是因為這些人是給官軍或者變民軍殺掉,而是因為戰亂導致的兵災會完全破壞民間正常的生產,糧倉一破,新種的糧田又被摧毀,那不跟著變民軍走,就只有等著餓死了,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亂,不是靠著強大的軍力就能化解的,行滿,你明白了嗎?」

王世充聽得眼珠子都不轉了,這些史書背後的歷史規律,今天聽著高熲這位歷史大家娓娓道來,那是如此地真實而殘酷,王世充突然有些嫉妒起楊堅和楊廣,有如此賢臣而不能放手使用,活該大隋二世而亡啊。

王世充長舒了一口氣:「這麼說來,齊國公認為這場天下大亂是無法用隋朝的武力來鎮壓的,我又在什麼時候才有機會自立呢?」

高熲一動不動地盯著王世充:「行滿,如果我是你,就不會想著自立,而是在亂世中擁兵自重,待價而沽,到一切大局明朗的時候,投向明顯能得到天下的那個人,尚不失封王賞爵,一世富貴。」

王世充咬了咬牙,兩眼中碧芒閃閃:「這個問題,到以後再說,齊國公先教我何時可以擁兵自立,擺脫隋室的控制,成為亂世中的一方諸候。」

高熲嘆了口氣:「行滿,你不要以為老夫是在打壓你,完全沒這個必要,今天老夫肯跟你談這麼多,就是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結果,我說過,你是治世之能吏,亂世之奸雄,如果你當上皇帝,一定也會是個好皇帝,我個人是沒有什麼意見的,但我也說過,你的出身決定了在這個時代很難有太大的作為,因為最重要的世家之心,並不在你這裡,世家不看好你,中小豪強也不會看好你,即使你可以稱雄一時,但也很難笑到最後,除非,除非跟你競爭天下的世家代表,犯下項羽那樣的失誤,失掉天下人心,你才可能象劉邦那樣撿個大便宜。」

王世充微微一笑:「這些世充很清楚,但世充也知道,如果是居於人心,鑒於世充在亂世中曾經起兵自立,勢力極大的這點,也必然會成為新皇的眼中釘,肉中刺,必將除我而後快,到時候一紙詔書就可以調我入京中為官,然後再慢慢地分離我的部眾,翦除我的羽翼,最後取我性命,這樣的結果,也不是我希望的。不過齊國公的話,我會仔細考慮,畢竟人要順時而動,不可逆天而行。」

高熲點了點頭:「你能想明白這一點就很好了。現在說你起兵自立的事情,如果你真要擁兵自重,一定要在楊廣死後,不能在他死前。」

王世充有些意外,「哦」了一聲:「這又是何解?楊廣沒這麼容易死吧,而且我若是擁兵在外,楊廣一定會命我率兵保護他,除非我跟著他一起死,不然怎麼會看著楊廣死而不去救呢?」

高熲哈哈一笑:「行滿,這就是你不懂楊廣的地方了,無論他現在表現得有多信任你,無論他以後會給你多大的兵權,你都不可能去掌握他的核心護衛,也就是驍果軍的!」

王世充以前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的雙眼中碧芒閃閃,沉聲道:「還請齊國公多多指教,我從來沒有在軍界接觸過分配軍隊的事情,而您則是多次選將挂帥,對這些很熟悉。」

高熲點了點頭:「我大隋有十六衛的府兵,其中在京城,以前是大興,現在則是東都附近擔任護衛的番上軍隊,在先皇時期是三到五萬人,現在楊廣把這支隊伍擴充到了十幾萬人,因為他要到處出巡,需要一支如此規模的常備軍來保護他的安全,這支部隊,是楊廣的看家部隊,絕對不可能輕易調用,也不會給他哪怕有一絲不信任的人掌握,連同他的皇宮內衛部隊,也就是那三萬驍果鐵騎,這支部隊是絕對不可能給你的。」

王世充笑道:「難道他就信得過宇文述或者于仲文?」

高熲正色道:「如果要讓楊廣必須作出選擇,他肯定是選擇宇文述的,因為宇文述有一定的將才,但是出身是關隴世家中的中等家族,並不象于仲文那樣出身八柱國之類的頂級家族,一旦于仲文得了勢,那可能會藉此成為整個關隴世家的首領,那時楊廣再想扼制,就太困難了。所以只要宇文述不至於謀反,這支近衛部隊的兵權,一定會給宇文述的。」

王世充搖了搖頭:「齊國公應該也聽說了昨天晚上,宇文述的兩個兒子和突厥人私下生鐵交易的事吧,這樣生鐵交易,形同謀逆,難道楊廣還會繼續信任宇文述嗎?」

高熲的眼中寒芒一閃:「只要不是宇文述本人謀反,那楊廣就會一直信任他的,因為宇文述為人粗鄙貪婪,圖小利而無野心,幾乎跟所有的關隴世家都有仇怨,連他的姐夫,成國公李渾一族也跟他勢成水火,這樣的人是不可能造反時有人支持的,和于仲文正好相反,所以楊廣看穿了這一點,才會把近衛番上部隊與驍果軍的兵權,放心地給宇文述,這回如果他認定宇文述的兒子跟突厥人交易是圖財而非心存不軌,以後還會繼續信任宇文述的。」

王世充哈哈一笑:「齊國公的想法與我完全一致,所以這回的圈套,是我一手設計,不瞞你說,以後我還會想辦法設下後招,讓宇文述和李渾兩大家族正式撕破臉皮,產生內鬥,以撕裂關隴世家,分離出相當一部分的關隴家族遠離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