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竊隋 第0569章 楊堅的黃昏

春去夏來,轉眼已到來年六月,仁壽四年,又一個炎熱的夏天來到了大興城,今年的氣溫比往年還要高一些,走在街上不一會兒就會汗透重衣,以往繁華熱鬧的大興街市上一下子變得冷清了許多,只有樹上知了的叫聲仍然一刻不斷,讓人心煩。

這炎炎的夏日表面下,大興城的內外涌動著一股暗流,從一個月前,大街小巷間就開始流傳著一個可怕的說法:在仁壽宮的皇上已經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了!

權力的交接永遠都是一個犯忌諱的話題,儘管人人心裡都對這事一清二楚,但沒有人敢在公眾場合議論此事。

這一陣城裡城外軍隊的調動頻繁了許多,一隊隊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士兵,或騎著高頭大馬,或數百人一隊穿街而過,街上士兵們沉重的軍靴踏地聲往往蓋過了僅剩的幾個小販們有氣無力的叫賣聲。

滿園內的大院里,仍是一派夏日的盛景,荷香滿府,這幾年訪客稀至,府上的僕役們也樂得清閑,此刻正三五成群地偷閑聊著天,可是思玉樓四樓的房間里,戴著步搖冠的王世充卻是一臉凝重地望著房間里的裴世矩和魏徵。

裴世矩正在看一份剛剛收到的詔書,看完後臉色微微一變,又把那詔書遞給了魏徵,魏徵接過詔書後,只見上面寫著皇上病重,詔越國公、尚書左僕射楊素入仁壽宮侍駕,特准其子,上柱國楊玄感隨行侍衛,文武百官五品以上的,按順序輪流到仁壽宮探視。

裴世矩一臉嚴肅地看著王世充:「行滿,皇上這回真的不行了嗎?」

王世充沉重地點了點頭:「恐怕是這樣,不僅是楊素,聽說楊廣和兵部尚書柳述也接到詔書已經入宮了。大興的防衛徹底交給了長孫晟打理,而宇文述則負責東宮的守衛,至於最關鍵的仁壽宮的宿衛,現在交給了于仲文的東宮右衛率。」

魏徵問道:「那就是說皇上的安保宿衛現在是由太子東宮的人來護衛,而這大興城的防衛是交給了長孫晟,太子的東宮和整個大興皇宮卻又是由宇文述來守衛,是嗎?」

王世充點了點頭:「不錯,楊勇和楊秀去年就被轉移到了太子的東宮之中,由宇文述看守。為的就是這權力交接之時會出什麼問題,防止有人趁機抬出楊勇作亂。」

魏徵問道:「那是不是沒有意外的話,皇上一旦歸天,太子就會正式登基?」

王世充點了點頭:「不錯,如果不出問題的話,肯定是太子正式登基,然後會以給皇上辦喪事的名義召漢王楊諒回京,只是以楊諒的個性,未必會乖乖地聽話,十有八九會起兵造反。弘大,這幾個月漢王那裡沒什麼變化吧。」

裴世矩這幾個月一直和裴文安聯繫不斷,早把那邊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了,聽到王世充這話,點了點頭,道:「楊諒那裡,現在也聽到了一些風聲,正在緊鑼密鼓地作著起兵的準備,他為了掩蓋風聲,對并州幽州各地的部隊沒有正式動員,可楊諒在太原的那三萬多門客,還有他的龍騎禁衛,都已經作好了隨時戰鬥的準備。」

「王頍現在是楊諒的諮議參軍,他每天都在對行軍的路線作出規劃,楊諒對此人也是言聽計從。長孫無乃一直沒有表態,倒是另一個王府的參軍豆盧毓,也就是楊諒的小舅子,這些天來一直在苦勸楊諒不要輕舉妄動。」

「楊諒現在也沒有真正地下定起兵的決心,還在觀望之中,皇上還在的時候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以我得到的情報,一旦皇上歸天,太子招他回大興奔喪的話,他十有八九會橫下一條心,起兵作亂的。」

王世充點了點頭:「你是說他就靠著這數萬門客,按我們當時在太原城時所商議的那樣,以蕭摩訶為先鋒,先趁機控制蒲州或者潼關,打開入關的通道嗎?」

裴世矩笑了笑,望向了魏徵,最近這些天他們兩人私下作過不少次這種沙盤推演了。

魏徵沉聲道:「以魏某所見,如果楊諒從太原起兵的話,多半不會走潼關,而是直撲蒲州,控制了蒲州就控制了從黃河西進關中的最重要渡口。」

「那蕭摩訶畢竟是陳朝降將,雖然答應了投靠楊諒,但楊諒未必肯把這支最重要的先鋒部隊完全給他,萬一蕭摩訶反水,他就完了,如果魏某分析得不錯的話,這支先頭部隊,應該會交給可靠的親信,而蕭摩訶則會跟著他後面募集的大軍一起行動。」

王世充點了點頭:「那依你看,楊諒能指揮得了幽州和青州的部隊嗎?」

魏徵笑了笑:「主公,還記得你我去年到幽州的事情嗎,依我看來,竇抗對皇上未必有多忠心,但也不一定會幫著那漢王楊諒。竇家在前朝時差點站錯了隊,因此本朝的時候就備受打壓,所以應該能吸取教訓,不會再主動摻和這種帝王間的家事。」

王世充「唔」了一聲,低頭沉吟了起來。少頃,他抬起了頭,笑了笑:「玄成,我們也該行動了,你安排一下,給天下各處我們的商鋪和我們的有力盟友們去信,十五天之內,讓他們帶人來大興一會。」

王世充的眼光落到了裴世矩的身上,微微一笑:「我們在大興城的朋友也可以行動起來了。」

仁壽四年,七月,丁亥(十三日)。

仁壽宮的夏夜裡,輕風悠悠,這宮建於山間,比起平地上的大興,是要涼爽了許多,並不覺得酷暑的熱浪襲人。

楊玄感全身戎裝,頭戴亮銀盔,上身明光鎧,腹前吞雲獸,一身大紅披風,犀皮腰帶,脛甲之下摩雲金翅靴,單手按劍,腕上幾顆袖甲上的黃銅釘在火把的照射下一閃一閃。

楊玄感正領著一隊驍果衛士們在這宮裡巡邏,一路走來,身上甲片的撞擊聲在這空曠的廣場中回蕩著。

楊玄感三天前隨著楊素進宮後見到了已經卧床不起的楊堅,當時的楊堅已經奄奄一息,人更是瘦得脫了形,兩眼深深地陷了進去,膚色發黑,卧在床上說不出什麼話來,只是握著一個個趕來見他最後一面的文武官員的手,流淚不止。

當時楊堅的情況讓楊玄感看了都心裡非常難過,站在一邊黯然流淚,而楊堅在一堆站在一邊偷偷抹眼淚的群臣里一眼就看到了楊玄感,招手示意他過去,還拉著楊玄感的手,笑著叫他以後一定要盡心儘力,忠於國家。

楊堅見過了群臣後,讓楊素下令把那術士章仇太翼放出牢來,他當時長嘆了一口氣道:「這章仇太翼所說的並無半句虛言,是朕剛愎自用,不聽好言相勸啊。」

從進宮那天開始,楊玄感就被派了值守宮廷的任務,楊堅睡在最裡面的大寶殿,而只有楊廣獲准進入這大寶殿侍疾,其他人包括楊素在內,只能在大寶殿前廣場的宮門以外,不能隨便進入。

于仲文的五千驍果禁軍將這大寶殿圍得水泄不通,如鐵桶一般,大寶殿外不算長的宮牆段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每段宮牆下都有人值守,全都配備了強弓硬弩,若是有人想翻牆入內是絕不可能的,稍有異動,就會馬上被射成刺蝟。

楊玄感則負責大寶殿外廣場一帶的巡邏,楊素就住在廣場東邊的值守房裡,柳述則住在廣場的西邊的籤押房裡,上次來探望楊堅的百官回去後,只剩下這二人還留在仁壽宮,隨時候詔。

楊玄感一邊走著一邊在想,楊堅留楊素在這裡應該是為了一旦自己駕崩,要由楊素召集文武百官,但為何連柳述也要留在這裡,他實在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難不成是最後還要靠他去通知楊勇做些事情?

楊玄感率領著衛士們正好經過大寶殿院牆的那個唯一的出口,突然看到一個內侍模樣的人匆匆跑了出來,直奔楊素的那個值守房而去。

少頃,楊素的房間亮起了燈光,遠遠地從窗戶紙上可以看到楊素披衣起身,而那個內侍則恭身立在一邊,說著些什麼。

楊玄感心中有些疑慮,帶隊巡至楊素的值守房附近,只見楊素正在奮筆疾書地寫著些什麼,而雄闊海此時正帶著四名越國公府內的驍果衛士,守在那值守房外面。

楊玄感看了看雄闊海,把隊伍先停了下來,對著雄闊海道:「我跟父親說說話,你先帶著這隊人巡視一下。」雄闊海點了點頭,帶著那幾個衛士站到了隊伍的排頭,楊玄感順手解下了腰間的巡夜令牌交到了雄闊海的手中。

楊玄感又對著隊伍後面的巡邏軍士們道:「巡視一圈後回到這裡,這段時間內聽雄將軍的安排。」

這些巡邏的驍果衛士們多半幾年前跟楊玄感和雄闊海一起打過突厥,彼此間都認識,聽到楊玄感下令,全都點頭拱手遵命,跟著雄闊海繼續前行。

楊玄感走進了房間,這地方不大,三四丈見方,原來也只是值守衛士長臨時休息的一個地方。楊素來後,在這裡臨時搬了張書桌,一張太師椅,又放了張屏風,後面臨時擺了張小床,晚上就睡在那張床上。

只見楊素此時正頭也不抬地伏案疾書,而一個看著有四十多歲,膚色白凈,身材微胖,鉤鼻深目的內侍正眉目低垂,立於楊素的身後,他穿著一身暗紅色內侍服,右手握著一把拂塵,眼睛盯著自己的腳尖,楊玄感進來後,抬頭看了一眼,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