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宮斗 第0527章 玄感結親

楊素繼續說道:「第二,太子那裡,現在最有權勢的人,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乃是左衛率宇文述。此人靠了與太子多年的交情,尤其是這次奪位中出的大力,現在掌管了東宮的禁衛,以後若是太子登位,也一定會是首功之臣,現在太子基本上不直接找為父,你在丁憂這三年,和楊昭(楊廣的長子,楊玄感的好友)的聯繫渠道也斷了,偶爾幾次太子有密事與我相商,都是通過宇文述來我們府上。」

楊玄感有些歉意,低頭道:「孩兒不孝,丁憂雖然盡了對母親的責任,卻影響了阿大的大事。」

楊素擺了擺手:「這不關你的事情,太子從頭到尾也並沒有把為父看成是他可靠的同盟,只是利用我罷了,楊勇既被廢,楊秀也步其後塵,他現在的位置很穩固,我自然是已經沒用有利用價值了,只怕他早就不想繼續和我合作了。」

楊玄感點了點頭,他的內心深處也實在不想和楊廣扯上什麼關係,只要能這樣永保家族的平安就心滿意足了。

「現在第三個有權勢的人,是八大柱國家族的後人,原西魏上柱國,名將于謹的孫子,于仲文。」

于仲文,字次武,現年六十,與楊素的年齡相仿,幼年時便非常聰明,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並以此為樂。

西魏大權臣宇文泰有一次看到他努力讀書,曾問他書里有些什麼,結果于仲文回答說:「幫助父親,服侍君王,書里不過都是忠孝的故事罷了。」這番話讓見多識廣的一代權相宇文泰也驚嘆不已。

于仲文長大以後,儀錶不凡,玉樹臨風,胸有大志,時人皆以為貴公子,歷任過不少州郡的長官,不僅斷案如神,而且執法不避權貴,百姓為此稱讚他:「明斷無雙有於公,不避強御有次武。」

在尉遲迥叛亂的時候,于仲文正好任東郡(今河南滑台)的太守,正處在尉遲迥起兵時的最前沿,在拒絕了尉遲迥的勸降後,頑強地抵抗了尉遲迥近一個月的時間,由於寡不敵眾,最後棄城而逃,一路上拚死血戰,幾乎送了半條命才逃回了長安,而他留在城中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被尉遲迥所殺。

于仲文逃回長安後,楊堅親自帶他進卧室為他設宴壓驚,席間于仲文家的噩耗傳來,連楊堅也與于仲文抱頭痛哭,宴後于仲文表示要上前線報仇,於是楊堅派他去洛陽,調集留守東都的部隊去進攻尉遲迥掃蕩河南與山東一帶的部隊。

結果于仲文憑藉其出色的將略,帶著開始只有萬餘人的部隊連戰連勝,越打越強,最後完全消滅了尉遲迥在河南山東的二十多萬大軍。朝廷為之刻石記功,立碑於泗水之濱。

戰後于仲文因戰功升為柱國,駐守白狼塞(今山西應縣)以防突厥,在開皇三年的對突厥防守反擊戰中,是隋朝眾將之中難得的在戰場上沒有失敗,反而有所斬獲的一部。

此後在滅陳之戰時,于仲文調歸了秦王楊俊的麾下,從襄陽出兵,攻佔了漢口,最後與從四川一路打過來的楊素軍會師。

平陳之後,于仲文作為大將鎮守建康,可是他卻貪污軍款,倒賣軍糧,牟取暴利。結果事情暴露,被免官。

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知道于仲文有將才,又看他賦閑在家鬱郁不得志,便把他召入了晉王府中都督軍事,靠了楊廣的幫助,于仲文終於鹹魚翻身了,由是對楊廣感恩戴德,這十年來一直都是楊廣的死忠。

上次大戰突厥的時候,楊廣為了給於仲文立功的機會,好讓他能入朝為官,特意讓他當前軍的先鋒,可惜最後因為王世充用上了生化武器這個大招,仗沒打成,于仲文還是沒撈到立功的機會。

不過楊廣當上了太子後,就請楊堅封于仲文當了東宮右衛率,成為與宇文述齊名的東宮兩員大將。

楊玄感在丁憂前就了解了于仲文的這些情況,這些年來又是對此人格外地留意,聽到楊素提起,正好順便問道:「這于仲文現在還是東宮右衛率嗎?」

楊素點了點頭:「不錯,他跟了太子也有十年以上了,關係不是我們家可比,不過我聽說上次的作戰他因為王世充的關係沒有撈到戰功,因此對王世充懷恨在心,這幾年一直在打壓王世充。而王世充好象對此也有覺察,這幾年非常低調,幾乎是閉門不出。」

楊玄感不屑地「哼」了一聲:「我道這傢伙怎麼一下子轉了性,變這麼老實了,居然這三年都能不去折騰著陞官。原來是上次的大戰時得罪了于仲文,被人打壓的原因。」

楊素搖了搖頭,撫了撫自己雪白的長須,道:「恐怕不是這樣,我收到的情報好象是王世充刻意地有些躲著太子,就是幾次召見也是拖著沒去。可能他也知道自己知道太子的黑暗之事太多,不想牽涉得太近,以免禍及自身。正好被于仲文打壓,也樂得有個借口。上次楊秀的事發,牽連到了元胄,他一直和楊秀的關係非同一般,一直有書信往來,而攻擊楊勇一派的元旻也是出於楊秀的指使。結果兩人的關係被趙仲卿查了出來,元胄也被徹底地免官除名。元旻被斬,元胄免官之後,皇上沒有再設新的左右領軍將軍。現在皇上的宿衛,也交給了東宮的左右衛率,由宇文述和于仲文輪班值守,一人負責仁壽宮的守衛,一人負責東宮,每個月對調一次。」

楊玄感終於明白為何楊素說這二人是最有權勢的了,當今天下無戰事,率兵鎮守的王爺也只剩漢王楊諒一人而已,真正掌兵的武將已經幾乎沒有了。在這種時候,掌握禁軍,負責宮中近衛的人才是在實際上手握兵權的。

楊玄感緩緩地說道:「父親,您說了這半天,就是不提這結親之事,以孩兒看來,這回您一定想找一個有權勢的家族,最好是西魏八柱國家族那樣的吧。」

楊素點了點頭:「不錯,要的就是那種血統高貴,勢力龐大的那種,你也看到了李密家的情況,即使只剩下他這一個少年,仍有龐大的情報網和深厚的人脈,更不用說其他的家族了。想必就算為父不說,你現在也應該知道結親的對象了。」

楊玄感沉下臉來,說出了那個他早已經想好的名字:「唐國公李淵!」

李淵的最早祖先可以追溯到秦國時的大將李信,在伐楚大敗後此公便不再見諸史冊,但他的孫子後代仍然一直在隴西繁衍下去,世代習武,保持著祖先的勇猛和剽悍,西漢時的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

李淵的六世祖是五胡亂華時十六國時期的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西涼滅亡後,李家子孫先是逃到了東晉,然後又搬回了北方,在北魏歷任防禦柔然的邊關將領。

到了李淵的祖父李虎這一輩上,不僅繼承了祖先勇猛善戰的基因,更是趕上了好時機,當時是北魏末年,內部矛盾極為嚴重,皇族失去了權力,奸臣當道,引發了六鎮官兵大起義,繼而群雄並起,爭奪北方天下。

李虎先是跟隨一代英雄賀拔岳,後來在賀拔岳被叛徒誘殺後繼續追隨西魏的創立者宇文泰,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隴西郡公,位列西魏八柱國之一。在宇文泰的兒子篡奪元氏皇位建立北周后,論功將李虎排在了第一位。

李虎的兒子李昞繼承了隴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後又被加封為唐國公,他娶了獨孤信的四女兒,也是獨孤伽羅的姐姐,因此李昞和楊堅還有連襟的關係,在北周一代,李昞做到了柱國大將軍,而李淵就是李昞的四子。

李淵七歲喪父,和李密的情況有點類似,幼年時因為他的三個哥哥都先於他逝世,而大哥又沒有留下兒子,反而輪到他這個四子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今年李淵三十八歲。

李淵在成年後先是當了幾年宮中的侍衛,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由於高貴的出身而直接外派出去當刺史,先後當了譙州和隴州的刺史,現在的最新職務是岐州刺史。

楊堅出於對其他的柱國家族走當年自己從丞相到皇帝這條路的忌憚,一直對這些柱國家族的子弟有所防範,李淵十幾年了連任了三個州的刺史,每任上都是「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但就是沒有靠著政績撈到進中央的指標。

楊玄感想到李淵的今天,突然有點擔心起李密的明天來,如果說楊堅只是有些小氣,有些猜忌的話,楊廣絕對是人品問題,到時候才華橫溢的李密不要說想陞官進步,恐怕連性命都有問題。

楊素一看楊玄感在出神地思考,笑著問道:「你是不是覺得這李淵和你的密弟頗有相似之處?」

楊玄感點了點頭:「是啊,父親,您多年前就跟孩兒說過,皇上對這些柱國家族的後人們都有所防範,一般是給個爵位養著,但不予實權,看那李淵和于仲文,都是如此啊。就是那于仲文也只是搭上了太子這條線才鹹魚翻身的。」

楊素收起了笑容,搖了搖頭:「可是這李淵不一樣,他的倒霉應該是因為搶了楊廣的女人。」

楊玄感心中大驚,但沒有象以前那樣把心中所想一下子反映在臉上,而是輕輕地「哦」了一聲:「楊廣不是跟蕭王妃少年夫妻嗎?怎麼還跟李淵也搶過老婆?」

楊素嘆了口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