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四章 初訪清松寺

吳叔見他發了重誓,頓時有些歉意地道:「張浩天,俺知道你是一個講義氣守信用的好漢,不過事關虎爺的安危,俺不能不謹慎一些。」

張浩天淡淡一笑道:「吳叔,你是不是知道虎爺在什麼地方,想讓我去通知他。」

吳叔見到他已經猜到了,便點了點頭道:「不錯,俺的確知道一個能夠通知虎爺的辦法,不過可能要耽擱你一段時間。」

張浩天道:「我倒是不急著回去,如果能夠幫到虎爺,也是我的榮幸。」

吳叔感激的對他笑了一笑,也不再啰唆了,道:「俺過去跟了虎爺一段時間,曾經和他去過一個地方,十天之後,也許你在那裡,能夠找到他。」

張浩天立刻道:「什麼地方?」

吳叔道:「離這裡六百公里的W縣東南方向,有一座規模不大,算不上太有名氣的廟宇,叫做『清松寺』,那座寺與虎爺有些淵源,據俺所知,每年的七月初一他都要到寺里去呆上三天,只要虎爺還活著,這個習慣絕不會改,你如果去,沒有見到一個和你差不多高大,長得很威武的老年男子在大雄寶殿後面一間供著一尊有點兒奇怪的女菩薩的殿里打坐,那麼……那麼……」

後面的話,他沒有說下去,一臉的黯然,自然就是如果張浩天沒有看到這樣的一個人,那麼就證明虎爺真地不在人世了。

張浩天仔細的記下了吳叔說的地址,便點了點頭道:「你放心,吳叔,如果虎爺在你說的這個地方,我會去告訴他,讓他小心的。」

吳叔感激地望了他一眼道:「謝謝你,俺真希望虎爺在那裡,他看到了你這樣的人才,一定會喜歡地。要是能夠點撥一下你,你一生都受益無窮了。」

張浩天也的確非常想見到這位傳說中地風雲人物,但想到一事,就道:「我這次去,要是見到的是虎爺的後人或者徒弟呢?」

吳叔沉吟良久,便嘆了一口氣道:「那你就勸他最好不要管道上的事了,也好給虎爺留下血脈或者把他的絕技傳下來。現在的江湖,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江湖,年輕地一輩,不會再像父輩們那樣守著老規矩辦事了。虎爺要是在,憑著幾十年的威名或許還會讓他們顧忌一些,但換了別人,就不一樣了,更何況的是,這個人無論是身手和經驗,都比虎爺差了許多,江湖險惡,他若是想要繼承虎爺的名聲強自出頭,只會白丟了一條性命。」

見到張浩天答應了一聲,吳叔慢慢從脖子上解下一塊上面雕著一隻虎頭的玉牌,交到他手裡道:「這塊玉牌,是虎爺當年分發給各個聯繫人的,聽說取自同一塊玉石,一共有十八塊,俺這是第六塊,如果你見到了虎爺或者虎爺的後人,將這塊玉牌給他,他應該就會相信你的話了。」

張浩天仔細看去,卻見那虎頭的旁邊果然雕著一個大寫的「陸」字,就將這虎頭玉牌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然後用衣服遮好。

吳叔這才道:「張浩天,那你快去吧,或許虎爺會提前到清松寺也說不一定,這事越早通知他越好。」

張浩天知道劉德勝在沒有確定虎爺到底在不在世的消息之前,在表面上是會照顧好吳叔的,就點了點頭,仍然扶著他回到了病房,這才告辭而去。

從醫院出來,張浩天直接就租了一輛的士前往W縣,一路全是寬闊平坦地高速公路,下午三點多鐘,就到了W縣。

到了W縣城之後,他並沒有絲毫地耽擱,而是又招了一輛本地的士,前往東南方向的「清松寺」。

一路與的士司機閑聊,張浩天這才知道,「清松寺」建於清乾隆年間,以寺中的古松蒼翠而得名,只是坐落於一座高山上,交通不怎麼方便,而W縣是個歷史古城,附近上千年的老寺都有,是以平時去「清松寺」的人並不算多。

司機說得不錯,當向東南方向走了二十公里之後,穿過一座村莊,就只有顛簸難行的黃土路了,的士底部不高,時常被擦住,據司機說,要是遇到下雨,是沒有車願意往「清松寺」跑的。

當走了五公里黃土路之後,遠遠地就見到一座大山,而在半山之腰,遠遠的就見到了一處紅牆綠瓦的建築,正是一座廟宇。

的士司機將張浩天送到山腳下,張浩天多給了他一百元錢,要了他的一個電話,並讓他在這山腳等候,說自己只是上去看看,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會返轉的。

從山腳順著一條狹窄的青石梯快步爬行,沒半個小時,張浩天就到了那寺外,卻見這寺很是陳舊,但牆宇高檐中,處處可以看到修補過的痕迹,而在正中有一道大門,大門之上有一塊黑色長匾,寫的正是「清松寺」三個篆體字。

寺門此時是打開著的,不過卻沒有人守在外面,張浩天上了十幾級台階,就走了進去。

大門之內,塑著四尊凶神惡煞的神像,正是佛座下護法的四大金剛,繞過這些神像,就見到左右兩道小門,張浩天曾經看過一本書籍,對佛教的建築初有涉獵,知道一大兩小的三道門,叫做三門殿,一般的佛教建築入口都是三門而立,所謂「山門」一詞也是由此而來。

出了三門殿之後,就見到了一個極大的庭院,而在這庭院之中,最顯眼的就是一株株虯枝兀接,青蒼滴翠的古松,剛一踏進入,那陣陣松香就撲入鼻中,讓人為之精神一爽。

就在庭院之中,有著一幢極大的建築,正是廟宇中最重要的大雄寶殿,寺廟裡所有的建築,都圍繞著這大雄寶殿而建。

張浩天迎著滿眼青翠,徐徐松香,慢慢地向前而行著,這裡實在是太幽靜了,靜得讓人心波無塵。只偶然有鳥兒的「啾啾」聲從樹枝上傳出,讓人聽著格外的清脆宛轉。

張浩天也去過別的寺廟,不過或多或少都有些遊客與朝佛之人,而這「清松寺」內到現在為止他連和尚都沒有看到一個,實在是清靜之極。

又上了十餘級石階,就到了大雄寶殿的門外,一尊巨大地趺坐著的釋迦牟尼像就顯現於眼前。而在釋迦牟尼的旁邊,還立著兩尊站立著的佛像。

張浩天看過書,知道這兩尊站佛像,就是釋迦牟尼的兩個著名弟子,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釋迦牟尼涅槃之後,迦葉尊者繼續率領眾徒,稱為初祖,而迦葉尊者涅槃之後,就由阿難傳承,稱為二祖,後世的許多佛家著作都是這兩名尊者借釋迦牟尼之名完成的。

不過此時,張浩天的目光卻投在了三尊佛像之下,在那裡,有十餘個蒲團。一個身材枯瘦的和尚面對著佛像,盤坐在最前面,而他的身後還有八名和尚分作兩排盤坐著,卻沒有聽到誦經的聲音,整個大殿內寂靜得就像是沒人一樣。

吳叔說過,虎爺要是到這「清松寺」來,就會到大雄寶殿後一座供著一尊有點奇怪的女菩薩的殿里去,張浩天也沒有想著要驚動這些和尚,就要繞到大雄寶殿的後面。

然而,就在他要舉步的時候,坐在最前面的和尚卻忽然轉過了頭來。

張浩天知道他已經發現了自己,不由得暗贊此人的耳力好生地靈敏。在上這台階之時,他是緩慢而行,腳步聲應該是極輕的,但沒想到還是被他聽到了。

這時,那和尚就站起身,向著張浩天走了過來。

張浩天這才看清,這個和尚大約有六七十歲,身材瘦小,不會超過一米六五,臉上沒有鬍鬚,眼角皺如松皮,但眼神淡泊,臉上帶著一種方外的沉靜,讓人一見之下就有肅然起敬之意。

那老和尚行走間看來徐如清風,但卻很快就到了張浩天的面前,向他合什,用平和慈善的語氣道:「施主,到敝寺不知有何貴幹?」

張浩天便也合什道:「大師,我叫張浩天,來自南方,從小在父母的教導下就非常信佛,這次到W縣來辦事,聽說這裡有一個古寺,就想來看看,順便參拜佛祖。不想打擾了師傅你的清修,真是罪過。」

那老和尚卻微微一笑道:「張施主年紀輕輕有如此的理佛之心,那真是難得了,修佛之人,就算是在喧嘩的鬧市也一樣可以參證菩提,又有什麼打擾的,張施主,你既然想參拜佛祖,那就請進吧。」

聽著老和尚的話,實在是有道之人,張浩天更是起了敬意,又合什謝了,這才進去。

那老和尚帶著他繞過了八個正盤坐著的和尚,到了釋迦牟尼像之前,張浩天向後瞥了一眼,卻見這八名和尚年紀都在五六十歲之間,雖然容貌各異,但此時都低垂著眼睛,雙手互疊,像是入定過去了,便忍不住道:「大師,我到別的寺廟,見到和尚們參佛都是要記誦經文的,想不到這裡的大師們這麼清靜。」

老和尚仍然微笑道:「記誦經文,往往有口無心,不過是些入門的皮毛,本寺的僧人都有二十年地佛學修為,早就到了入定而定,似定非定,冥冥朦朦,與佛相通的地步,那些經文,在他們的心中,而不是嘴上。」

張浩天只看過一本佛書,知道的也是皮毛,並沒有接觸真正的有道高僧,聽著老和尚的話,實是越來越敬佩了,道:「大師,你們這裡就這幾位大師嗎?」

老和尚一邊去佛前取香,一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