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0章 渡河準備

「都來了,都來了就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會師,完美無缺。」李雋環視眾人一眼,很是欣慰地道。

李雋說得沒錯,歷來征戰兇險,不僅士卒有很多要埋骨疆場,就是將領也是難以避免,馬革裹屍也是很正常的。象中原決戰這樣規模宏大的戰爭,損失將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一仗並非沒有將領的損失,讓李雋欣慰的是,主要將領沒有損失,這已經很不錯了。

這是一種關懷,也是愛惜,廖勝功、杜大用、趙良淳、張世傑、張珏、高達、柳河子、解晉、歐軍行、代遠軍、許光漢、黃漢、朱瑞祥、趙僉、陳興道他們是感動無已,眼裡滿含熱淚道:「皇上!」激動難言了。

「你們每一個都是朝廷的寶貝,應該要保護好自己。勇敢並不是說不保護自己,朝廷無法承受損失重將的損失。」李雋擺擺手,話鋒一轉,道:「除了鄭靜和,你們全到了,真的當得起王羲之的名言『群賢畢集』(按:《蘭亭序》語),朕心甚慰!趁你們都聚在一起的時機,我們好好研究一下我軍下一步的行動。

在正式研究之前,我給你們通報一個情況,那就是鄭靜和將軍已經率領海軍去了東瀛。東瀛無道,殘殺我商人,擄掠我財物,朕以為此風不可長,若是朝廷不能討回公道,以後朝廷的商人還怎麼能夠行商遍天下?還不給他們殘殺光了。」

對於這事,將領們多有知聞,很是氣憤地道:「鬼子無道,不懲不足以揚我華夏聲威。」

廖勝功分析道:「從眼前的形勢來看,兩線作戰,朝廷已經具備了這種實力。中原收復,韃子敗退至黃河以北,看上去仍是佔有很廣闊的土地,實力仍是不容小覷,但是臣以為中原一戰韃子主力損失殆盡,就是五衛禁軍和怯薛軍才也是全軍覆沒,韃子就算是搜兵簡卒也難以和朝廷對抗。若朝廷顧忌燕雲未定而隱忍不言,臣以為不合時宜。皇上斷然起兵,伸張正義,臣以為是聖明之舉。」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軍中第一人,並不完全是他足智多謀,還在於他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了深思熟虛,他如此說話,必然是早就考慮了很多次,眾人點頭附和道:「廖將軍所言有理。」

「朕也是如此考慮,才斷然派兵。」李雋很是感嘆道:「財物是好,可是有人就是見錢眼開,不計後果,對於這種人不得不懲處。要是不懲,此風一開,西漢時期西域諸國遮殺漢使,劫掠其財物之事就會重演,朕這是不得不為。」

漢武帝派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翦除了匈奴右翼,使得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貿易暢通無阻,中原的貨賂到達西域,再通往中東羅馬之地。這固然是好事,但也有壞事,那就是西域小國眼紅漢人的財物,殺人越貨不說,最後把黑手公然伸向了西漢朝廷的使節,這讓漢武大帝很惱火。最後不得不發大軍西征,這就是二師將軍李廣利遠征二師城的起因。

後人多有人以漢武大帝派了兩個相馬師跟隨出征,就得出結論說漢武帝的這次遠征是窮兵黷武,就是為了得到二師城的良馬。平心而論,漢武大帝這樣的聖明之君,他喜歡寶馬很正常,趁出兵之機派兩人順帶弄點好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驚奇,但是要說他就因此而興兵,那就荒天下之謬,書獃子之言爾!

這次遠征對後世的影響非常之大,正是這次遠征促成了中國把西域諸國收歸版圖,因而可以說這次遠征具有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

對於這一戰,後人是遣責者多,贊成者少,就連《史記》都是頗有微詞。這一戰之後,「西域震恐」,再也不敢猖狂地遮殺漢使,效果已經達到。

雖然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拿回來,但是可以預期的是,南宋拿回這些地方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一旦南宋光復了唐朝時期的所有領土,對外貿易必然是仗打完之後的一個重要任務,要是不樹立規則、不樹立威權,難保不出現漢武帝當年面臨的難堪局面。正是基於此點考慮,李雋才決定對日本大舉用兵,讓周邊國家知道正常的合法貿易而不是劫掠才是他們致富的正確途徑。

當然,從戰略角度來說,此時出兵日本是有點不合時宜,但是歷史是在並沒有讓你準備好了再來發展,而是在邊準備邊發展中前進。要是現在不出兵,等到北伐全面結束再出兵,不知道塗毒會有多烈,受害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皇上能必多慮,出兵東瀛對於此時的朝廷來說不過是一件小事,正如廖將軍所說朝廷已經具備了兩線作戰的實力。」清風子分析道:「貧道以為,朝廷的當務之急有兩件。

一是朝廷大軍應該趁韃子沒有恢複過來之前渡過黃河,追亡逐北,趁韃子虛弱之機一舉收復燕雲之地。」

渡過黃河北上之事已是共識,沒有人會有異言,眾人點頭贊同道:「道長所言極是。」

清風子接著道:「這第二件事就是朝廷應該馬上投入到對中原的治理中去。中原,經過將士們的浴血奮戰,終於回到朝廷的手中了,這都是皇上聖明才有今日之盛。」

李雋笑著道:「道長,你也學得很世俗了,你這個出家人,要你分析當今急務,你卻拍起我的馬屁了。拍馬屁可不是急務哦。」說到後來,已經在開玩笑了。

清風子摸摸白鬍子,笑道:「皇上,貧道不是拍馬屁,而是有感而發。光復中原之事,並非沒有人想過、做過,就是沒有成功過!」

他的話馬上就得到眾人贊同,道:「是啊,皇上。」

「打住,打住。」李雋揮手道:「道長,還是說急務吧。」

清風子接著道:「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才是越戰越強之道。朝廷光復中原固然是喜事,不過貧道以為這才是千里之行邁出第一步,要把中原治理好,讓中原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中原成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才是最終的目的。」

李雋撫掌稱妙道:「道長之言,深謀遠慮之言,朕之得道長,猶如文王之得太公。光復國土僅僅是第一步,治理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業。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民富兵強。」

清風子那句「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才是越戰越強之道」堪稱千古至理。在這點上做得很成功的可能要推戰國時的秦國。一開始,秦國很弱小,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才越來越強大,最後統一了中國。

人們認為商鞅變法僅僅是推行了新法,那就大謬特謬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也僅僅是說商鞅變法秦國就強大了,實在是讓人無語。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法制,這點沒錯。更重要的是,商鞅還給秦國制訂了一個完整的戰略,這才是秦國真正變強的原因。

商鞅的戰略很簡單,就是向東防禦,向西發展,兼并西方那邊為數眾多的小國,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秦國的實力在短時間急劇增強,很快就具備了與山東六國爭奪霸權的實力。

現代社會一個有名的舉措「以戰養戰」與秦國的做法比起來,只能是下下之策。

「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才是越戰越強之道。」李雋感嘆道:「不僅僅中原,所有的國土光復之後都要治理好,使其成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擺設。道長的兩點看法,朕完全同意。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如何處理這兩點。」

也許是氣氛熱烈,一向最後發言的杜大用忍不住了,發表看法道:「皇上,臣以為道長說的渡河為急務再正確也不過了。不過,臣以為就目前態勢來看,韃子損兵折將之後,實力大損,難以在短時間內恢複,無法與朝庭抗衡。」

這是顯而易的事情,眾人點頭贊同。

「因而,臣以為渡河北伐之戰,朝廷完全可以把網撒得更大些,再做一個囚籠,把韃子在燕雲之地的軍隊一舉殲滅。」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張珏脫口問出了眾人心中的想法,道:「請問杜將軍,這個囚籠怎麼做?」

眾人知道,杜大用如此有信心,必然是成竹在胸了,很是期待地看著他。

杜大用走到地圖前,指著大都道:「皇上,臣以為接下來的戰事,韃子必然是集中有限的兵力防守大都,激戰必然是在大都附近展開,朝廷正好利用韃子這種心理做一篇大文章。大都,朝廷依然採取視而不打的做法,大規模的兵力向大都運動,但是不要急著攻下來,以免韃子逃躥。」

他的話立即引起了眾人的興趣,廖勝功很感興趣地問道:「請問將軍,要如何才能圍殲韃子的軍隊?」

杜大用右手重重一下按在長城上,道:「這裡,朝廷先拿下長城,先做成囚籠,關門打狗。若如此,韃子投在燕雲之地的軍隊必然是全軍覆滅,這對以後的戰爭有很大的好處。」

李雋說出杜大用含糊其詞的話:「杜將軍用意很大膽,不過,可行。若是把韃子投在燕雲之地的軍隊被全殲的話,以後進行的戰略追擊面臨的阻力就會減小很多。以朕看,對於大都一戰,可以實施視而不打的做法,以此把韃子部署在草原上的軍隊也吸引過來,一舉收拾掉最好。朕相信,為了保住大都,韃子會不計一切代價,這是一個很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