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4章 復仇火焰

砰的一聲響,李雋重重把手裡的戰報砸在桌子上,雙眉一軒,英俊的臉上變紫醬色,沉喝一聲:「韃子殘暴,慘無人道!」眼中射出精光,額頭上青筋突出,好象老樹的盤根,頭髮都豎起來了,真的是當得起「怒髮衝冠」四字了。

李雋是那種冷靜過人的人,要他生一點小氣都很難,更別說發這麼大的火,正在喝茶的清風子萬萬想不到李雋會如此大動肝火,這個萬事不縈於懷的世外高人吃了一驚,不自然地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好奇地看著李雋,問道:「發什麼事情了,皇上龍顏震怒?」

「你看看,你看看。」李雋怒氣沖沖地拿起戰報,遞給清風子,恨恨地道:「函谷關五萬多老百姓慘遭屠殺,倖存者不到五千。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何況無辜的老百姓,他們有什麼錯?卻遭了韃子的毒手。」

歷史上,蒙古人屠城成性,特別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更是佔一城屠一城,蒙古大軍所過之處難以倖存者,這在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李雋也沒有少看這方面的史料,應該說對於這種屠城行動不會驚訝,更不會發火。但是,這種慘無人道之事,任誰知道了都會怒髮衝冠,要是沒有這種反應的話,只能說明神經可能有點麻木。

清風子把戰報看了一遍,白眉一軒,連連搖搖頭,道:「無量天尊!無量天尊!韃子嗜血成性,竟然把屠刀對準了老百姓!慘事!慘事!慘不忍聞!」一臉的悲憤之色。

李雋一臉的怒氣,雙手背在背後,在屋裡來回踱著,一個勁地道:「柳河子做得對,這個兀哈烈給扒了皮,活該!」雖只短短一句話,卻把他滿腔的怒火表露無遺。

清風子深表贊同,點頭道:「扒人皮雖是慘事,對於這種滅絕人性的畜牲,也不必對他客氣,要處以極刑,才對得起罹難的百姓。」

他雖是避世出家,心卻是滾燙,深深地愛著老百姓,要不然他完全可以象郭侃他們一樣向忽必烈賣好,以他之才,要是去了元廷,絕對會給重用。數萬老百姓無辜遇難,激起了他的怒火,才如此言語。

「不行,這事我們一定要阻止。」李雋猛地一下停下來,看著清風子道:「要是不阻止韃子,中原之地的百姓無辜遇害的不知道有多少。」

李雋這話深謀遠慮,現在的情況非常明白,關中已經收復,函關已經拿下來了,南宋從關中進軍中原的戰略通道已經徹底洞開。只要等到張珏他們回師關中,山東戰事平息,北伐中原的條件就完全成熟了。

等到朝廷北伐中原時,李雋必然要策劃中原百姓回歸,這點李雋已經埋下了伏筆,到時只需輕輕一撥就行了。老百姓驅逐蒙古人,迎接王師之事不知道會有多少,要是不阻止蒙古人屠城,他們狗急跳牆的話,對老百姓下毒手,不知道會有多少老百姓無辜罹難,這事不得不預先防止。

清風子才思極其敏捷之人,哪會不明白李雋意圖的道理,點頭稱讚道:「皇上仁德,以百姓之心為心,百姓之幸!請問皇上,要怎樣做?」

「我想,朝廷找一個蒙古人聚居的地方下手,把這些蒙古人收拾了,以此來警告蒙古人,他們要是不善待老百姓,絕不會有好下場。」李雋雙眼中閃著精光,堅決地說。

李雋的意思非常明顯,也就是找一個蒙古人多的地方進行報復行動,以此來警告蒙古人,蒙古人敢於對老百姓下毒手的話,南宋也有可以以牙還牙,以此來達到震懾目的。

這種事情很血腥,要不是兀哈烈的作為讓人髮指,讓一向不發火的李雋天威震怒,也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頓了頓,李雋接著道:「最好這地方是蒙古貴族將領們聚居的地方,這樣的話既可以達到震懾目的,又不會傷及無辜。」

蒙古貴族聚集的地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蒙古高層聚居的地方,這些高層有幾個雙手沒有沾滿汗人的鮮血?找他們開刀再好不過,既有除奸之效,又有震懾作用,可以想像得到,要是這一計畫成功的話,蒙古人會非常顧慮。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貧道既感且佩!」清風子讚不絕口,道:「皇上,貧道知道一個地方有大量的蒙古貴族。這些人大多是蒙古的將領,他們都沾滿了華夏百姓的鮮血,殺了他們正該!」這位出家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李雋很是期待地道:「哦,有這種地方?請問道長,是什麼地方?」

「周公負成王會諸侯。」清風子沒有直接回答李雋的問題,說了一個歷史典故。周公負成王會諸侯在歷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故事,說的是周公把未成年的周成王背在背上去洛陽會諸侯,接受諸侯朝覲。

「洛陽!」李雋想也沒有想脫口而出,雙手一拍道:「妙妙妙!」

一連說了三個妙字,什麼話也沒有說,清風子當然明白這三個妙字的份量有多重,點頭道出李雋之意,道:「這是一石數鳥之計。皇上,貧道認為,善攻者善謀,朝廷可以趁此機會伐謀。」

洛陽號稱東都,是中原的重地,要是南宋在洛陽動手的話,無異於在蒙古人的心臟上捅了一刀,對蒙古人的震憾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像得到。

再者,函關谷已經收復,進軍中原在即,這無異於北伐的先兆,還可以鼓舞中原百姓的鬥志,要他們知道朝廷會保護他們,蒙古人要是敢對他們下毒手,絕不會有好下場。完全可以想像得到,老百姓知道這事後會有多高興,他們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自會揭竿而起,響應王師北伐,好處有多大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伐謀固然是好,請問道長要如何行動?」李雋深表贊同。

清風子摸摸白鬍子,道:「皇上,貧道以為洛陽一行完成之後,可以遣一介之使去大都,向忽必烈申明朝廷之意:不善待老百姓者,必然沒有好下場!」

「好是好,要是忽必烈一怒,我們的使者豈不危險?這可是危地,不可不防。」李雋不無顧慮地道。

殺了蒙古大量貴族,再派人去向忽必烈申明南宋的意圖,對於忽必烈來說無異於示威,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心氣極高,哪裡會接受這種示威,說不定會一怒之下殺了使者。

事情還沒有進行,就在為使者的安危擔心,的確難得,清風子非常欽佩,道:「皇上體恤臣子,待臣子如手足,貧道欽佩!皇上請放心,貧道昔年曾游於大都,和忽必烈有過一面之緣,貧道以為他不會殺使者。」

忽必烈這個人,歷史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李雋來到這個世界後與忽必烈交手,真正體會到「盛名之下無虛士」一語的份量。平心而論,忽必烈是個極其可怕的對手,當得起歷史的評價:雄材大略!

李雋早就對忽必烈本人感興趣,清風子這話一下子勾起了他的興趣,問道:「道長以為忽必烈何如主?」

「雄材大略,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之明君。」清風子如實答道:「雖然出身蠻夷,卻向慕華夏文化,苦讀不輟,石勒夜讀,千古美談,與之相比也遠為不及。若平心而論,貧道認為他是自太祖以後最有成就的明君。」

漢族有過屈辱的歷史,中國有過大分裂時期,但是最終歸於統一。讓少數民族向慕的不僅僅是漢人創造的物質財富,還有文化,石勒讀漢書,是歷史有名的故事,成為歷史美談。

其實,忽必烈應該是自唐太宗以後最有成就的帝王,其成就遠過宋太祖。清風子這是委婉之言,給宋太祖留了點臉面。

他如此讚譽忽必烈,與歷史記載差相彷彿,李雋也不驚奇,贊道:「忽必烈難得,道長高風亮節,不忘華夏根本,甘願避世隱居在南山,也不願為忽必烈所用,郭侃之輩足以羞煞!」

李雋何等樣人,哪有聽不出清風子話里對忽必烈欽佩之意。正如李雋李想,清風子昔年曾游於大都,與郭侃、史天澤、張弘范等人談論時勢,想度三人遠離塵世,與他一道游於三山五嶽中,讓人遺憾的是郭侃等人雖然是感激他的用心,卻不願與他一道避世,甘願為異族所用。

郭侃等人聯名向忽必烈上奏,舉薦清風子。忽必烈馬上召見他,兩人談得很投機,忽必烈對他之才大為讚賞,一心想攏絡他,清風子守著華夏根本,不為所動。忽必烈急了,直接問道:「道長以為我忽必烈是什麼人?你如此不願與我一道共平天下,創建一個太平盛世。」

清風子的回答是:「陛下雄材大略,清風生平所僅見。清風不願為陛下效力,非為陛下之材不足,而是因為清風身為華夏人,死當為華夏鬼!人各有志,還請陛下成全清風。」非常明顯,忽必烈也是清風子心儀的一個人,清風子不願為忽必烈所用,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守著華夏根本。

在當時情況下,蒙古勢盛,南宋日益衰弱,光復無望,不少有才幹的漢人絕望之餘把眼光投入了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史天澤他們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如清風這般守志的人很少,真的是難能可貴!

忽必烈威脅道:「道長可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這話是在告訴清風,他要是不能得到清風子的話,也不會讓清風為人所用,那就是要殺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