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章 郭侃受命

「臣參見皇上。」郭侃向忽必烈施禮道:「請問皇上,召臣何事?」郭侃依然是那樣的氣定神閑,舉止中規中舉,行為端止。

忽必烈對這位頭號謀臣歷來是禮敬有嘉,即使郭侃有江南之敗也沒有改變,端起一杯茶遞給郭侃,笑道:「來,忠和,先喝口茶。」

「謝皇上。」郭侃接過茶,並沒有喝,順手放在桌子上,問道:「請問皇上,有什麼事要臣效力?皇上但有所命,臣盡心竭力,死而後已。」

郭侃是忽必烈的頭號謀士,也是第一號戰將,料事如神,難有不中,忽必烈見到他就覺得安心,原先的焦慮暫時擱起,笑道:「忠和智者,朕就考考你。你說,朕有什麼事請你前來相商。」

忽必烈雄材大略,眼光極高,少有人看在眼裡,更不會對臣下說請字,當然這只是對別人來說,對郭侃是例外,郭侃也的確當得起這個請字。

「皇上日理萬機,國事極多。君者,臨天下也。故天下事都由皇上而決,這天下事就多了,臣還真是難猜測。」郭侃沉思著,只見忽必烈笑著看他,知道忽必烈一定要他猜猜,微一凝思,已經知道究里,道:「臣以為,皇上所憂者,八百里秦川。」

他的話音一落,忽必烈撫掌道:「忠和就是忠和,一語而中。」拿起戰報遞給郭侃道:「忠和,你看看。真的難以讓人置信,博爾忽已經全軍覆滅,朝廷在四川的軍隊,還有在雲南貴州的軍隊已經不復存在了,這是朝廷繼江南之敗後又一重大損失。忠和,你說,朝廷接下來該做什麼?」

忽必烈不愧雄材大略之人,這種慘敗要是換一個人的話,肯定是怒氣沖沖,早就對臣下開罵了,會斥罵臣下無能,誤國誤君,不能為君分憂,而他卻說得很是平常,好象這事是小事一樁似的。

郭侃知道忽必烈又要向他問計了,道:「皇上,博爾忽進軍是臣之議,臣罪在不赦,還請皇上治罪。」

「勝敗,兵家常事,忠和不必放在心上。」忽必烈平靜地道:「博爾忽進軍極其機密,他又採取了拉網之策,消息泄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朕以為南朝皇帝精於推算,識破了我們的計謀,預先有所準備才有博爾忽之敗。要說責任,是朕的責任,是朕恩准。」

他這是在為郭侃開脫,郭侃哪有不明之理,很是感激道:「謝皇上。」

「朕所憂者,八百里秦川之地。」忽必烈濃眉一軒,道:「秦中自古帝王州,八百里關中富厚饒給,百姓殷實,有可戰之資,有可戰之兵,若是落於南朝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渭河平原,也就是古書上說的關中地區,非常的富饒,自古就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說法。秦國正是以這八百里富饒之地為基業,奮發圖強,最終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西漢把根基也定在這裡,漢武大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盛的盛世。南宋穩定了四川,下一步必然是進軍關中之地,對於忽必烈來說,穩定關中局勢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關中四塞之國,進可攻,退可守,秦得關中,是以掃滅山東六國,混一宇內,此真帝王之地。」郭侃贊同忽必烈的看法,道:「臣以為,南朝要想進入關中也沒那麼容易,時下已入深秋之地,秦嶺已是飛雪連天,冰寒三尺,南朝軍隊必然在秦嶺中延誤時日。朝廷若是加固略陽的防守,只要略陽不失,則關中無憂,中原無憂。」

關中與中原近在咫尺,從關中出兵,可以直去中原,若關中無事,中原之地就少一大威脅,實是天大的美事。

「忠和所言極是,朕也是這麼看。」忽必烈深表贊同道:「關中要地,必得一重臣不可。」看著郭侃笑而不言。

郭侃何等聰明之人,馬上明白是忽必烈要他去關中坐鎮,道:「皇上,臣願往關中。」

忽必烈等的就是他這句話,原本平靜的臉上溢滿喜色,道:「忠和出馬,關中無憂也!朕想過了,對於關中,南朝是勢在必得,必然會不惜代價打下去,朕給予你臨機決斷的權力,你可以調動關中的一切力量阻止南朝進入關中。」

臨機決斷的權力也就是現在說的全權,郭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全權處理,不必向忽必烈請示,真正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莫大的信任,郭侃謝恩道:「謝皇上隆恩。」

微一凝思,郭侃接著道:「皇上,善守者亦善攻,守不能全守,還要攻。臣以為,朝廷在穩定關中的同時,可以在淮西淮東之地開展進攻,一者可以牽制南朝的兵力,二者可以攻佔這些肥沃的地方,至少也可以打亂這裡的局勢,讓其不穩定。」

淮西淮東之地也是肥沃之地,要是給南宋穩定下來的話,對南宋實力的提升具有莫大的好處,趁南宋才收復,還沒有徹底穩固,也就是這些地方還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發起進攻。即使不能奪取,也要打亂這裡的局勢,可以達到削弱南宋的戰略目的,其中的好處忽必烈自然明白,笑道:「忠和非朕之臣,朕之舌也,朕也是這麼想。朝廷在中原新徵召的軍隊已經訓練完成,可以派上戰場了,朕就命令張弘范,史天澤,阿術他們抓緊時機開戰。關中之事就盡托忠和了。」

蒙古在江南損失百萬大軍,兵力大耗,一時間也難以發起進攻。好在南宋也沒有實力馬上北伐中原,給了忽必烈重整軍備的時間,在中原大規模徵召丁壯入伍,訓練完成,準備開始大舉進攻。

在蒙古歷史上就沒有損兵折將上百萬的先例,要是忽必烈不能有所建樹的話,他的汗位就有點危險了。別的不說,就是這一種壓力就迫使他不得不為了。

「臣盡心竭力,戮心王事。」郭侃平靜地道。

忽必烈踱了幾步,道:「為了加強你的實力,朕決定把五衛禁軍中的兩衛調給你。中原,關中之事就交付給忠和了。」這話的意思是說,這次的所有行動都由郭侃來策劃,包括阿術他們進淮西淮東這些地區的軍事行動,都由郭侃負責。

郭侃的確不愧神人之稱,給他說准了,宋軍向關中挺進,遇到了天大的困難,這因難是自臨安大捷後宋軍遇到的最大困難。帶給宋軍巨大困難的並不是強大的蒙古軍隊,而是秦嶺。秦嶺自古號稱天險,是關中的南方屏障,海拔高,地勢陡峭,難以逾越。

群峰聳峙,千岩競秀,雲纏霧繞,白雪皚皚,從山腳望去,從半峰之上就處在雲霧中,好象玉帶纏腰,雪花飄飛在空中,一幅雪國奇景。數百里秦嶺飛雪,真的當得起「萬里雪飄」四字了。

這就是秦嶺,山外還是深秋之季,山中已經入冬,下起了大雪,天寒地凍。寒風呼嘯,發出嗚嗚的嗚咽之聲,盡情地蹂躪著他們能夠蹂躪的一切。在夏日裡肆虐的蛇蟲不堪寒風之苦,早就不知道躲到什麼地方去了。

寒刀刮過,如刀似割,讓人從骨子眼裡感到寒冷。然而,這種大自然帶來的寒冷並沒有阻止宋軍向關中的開進,他們頂風冒雪,行進在難走的山道上。要是從天空望去的話,只見山道上有不計其數的宋軍,多得比螞蟻還要多,蜿蜒蠕動,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一二三,起!」一聲響亮的號子聲響起,彷彿靜夜中的驚雷,打破了秦嶺的寂靜。

緊隨著這聲號子聲又響起一片號子聲:「一二三,起!」

這號子聲發自朱瑞祥的炮兵之口,領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李雋本人,他站在一塊石頭上,不停地揮著手臂,喊號子給炮兵們鼓勁。

他們要把火炮運往關中,必須要克服秦嶺這道天險。把火炮運往關中,李雋是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關中是重地,宋軍一攻打,忽必烈必然不會坐視不理,他肯定會派出精銳部隊前來。要是沒有火炮這一宋軍最為犀利的武器,這仗打起來就因難得多了。

二是關中和中原相鄰,北伐中原時,從關中出兵也是勢在必行。不僅要出兵,關中這路兵力還要極其雄厚才能擔負得起戰略任務,火炮就必不可少。

正是從這兩點考慮,李雋決定把在四川的火炮運往關中。當然,最大的困難就是秦嶺。秦嶺天險,徒步其間都很難行走,在這種大雪封山的日子裡運炮就更難了。

李雋非常清楚其中的困難有多大,思慮再三之後還是決定要把火炮馬上運往關中之地。李雋相信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毅力,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奇蹟,一定能把上千門火炮運到關中。

朱瑞祥不僅是個優秀的炮兵指揮官,還是一個堅毅不拔的英雄,李雋把想法一說,他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完成任務,他的理由是:「我們的祖先可以修長城,我們當然可以把火炮運到關中。我們要是連這點事都做不好,就有愧於我們的祖先。」

他說得一點沒錯,在一千多年前,秦人就修建了長城這一驚世奇蹟。把火炮運過秦嶺雖然困難不小,比起修長城來說,就小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李雋大拇指一豎,什麼話也沒說,只說了一個字:「壯!」雖只一個字,卻勝過千篇最為華麗的讚譽之詞。

得令之後的朱瑞祥馬上組織人手開始運炮。當然,李雋知道他們的行動會慢得多,特地把炮兵安排在最後。騎兵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