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0章 威行列國

美國學者保羅·肯尼迪在他風行一時的名著《大國的興衰》里談到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時,他認為中國周邊國家是中國的衛星國。「衛星國」一詞雖然有點不太好聽,真實的情況與此差不多。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通往平壤的路要經過北京。」

曾經有傳言說美國要租借越南的港口作為軍事基地,當時越南國防部長說了一句和盧泰愚的話差不多的話:「河內通往華盛頓的路要經過北京。」

他們之所以說出如此類似的話,那是因為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在,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都是非常的巨大。我們現在一再自稱中國在近代沒落了,遭到列強的入侵,可能有人認為中國的影響力不存在了,其實那是誤解。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在,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之相匹敵。就是現在的老美想把中國撇開來處理亞洲事務,那是做夢,根本不可能做到,用一句誇張的話不說:中國打個噴嚏,他們會感冒。

正是基於中國在這一地區的重要影響,周邊國家一旦遇到危難就會向中國求助。就是在晚清時期,清朝庭已經腐朽不堪了,當小日本攻打朝鮮時,晚清依然出兵朝鮮半島,幫助朝鮮打小日本。「東北王」張作霖正是在這一戰中嶄露頭角。

越南在中國古代叫安南、交趾,漢武大帝在擊破匈奴之後開始大舉對嶺南之地用兵,收復百越之地,越南也就成了中國的郡縣,就是交趾。王莽「新」政時期,天下大亂,中國又陷入嚴重的內戰時期,越南有名的女人征側趁機造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求獨立。

東漢光武帝劉秀當上皇帝後,伏波將軍馬援主動請纓要求去平定越南,劉秀許之。征側這個女人鬧得雖凶,她的軍政才幹著實不怎麼樣,根本就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對手,給馬援輕鬆擊敗,抓住她,把她的腦袋給砍了。

到了唐朝,打敗唐軍,越南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但是,越南長期以來仍然隸屬於中國,是中國的藩屬國,根本就脫離不了中國的影響。原因非常簡單,越南從根本上說就是漢人移民建立起來,哪裡脫得開中國的影響。

蒙哥推行大迂迴戰略,攻佔越南,從南部進攻南宋也是其中的步棋,為了達到目的,元軍曾經發動過攻打越南的戰役,卻遭到了失敗。

蒙古人看中了越南這塊風水寶地,李雋也看中了這塊地方,給越南的陳仁宗出了一道難題。說是難題,其實一點也不難,只不過是讀李雋手書的一封信而已,難就難在信里的威脅之意,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黃漢十五萬大軍已集結在越南邊境,隨時可以進入越南。

「兄安南國王:弟祺拜!蒙古苟欲屠兄之國,時大宋遭兵戈,無暇援處實是憾事。賴天之幸,得以保全。蒙古暴虐無道之國,屢犯兄之國,弟多有不忍,今興天兵助兄除暴,將軍黃漢大軍十五萬已在邊境,請兄納之。與天同,則為順;與天異,則為逆,順逆之勢,一念之差,痛悔何及。兄三思!」陳仁宗把手裡的信讀了一遍又一遍,眉頭皺得很緊,不知道如何處置。

現在的越南處在陳朝的統治下,陳朝之前的王朝叫李朝,李朝的李英宗被宋孝宗封為安南國王。而陳朝的建立是因為陳太宗娶了陳朝的公主也是當時的皇帝進行禪讓登基的。這其中有一場政治陰謀,畢竟在名份上是禪讓,再說李雋也不用為李朝叫屈,就沿用了宋孝宗給李英宗的封號,稱陳仁宗為安南國王了。

李雋在這封信里用詞有禮,甚至自稱為弟,稱陳仁宗為兄,是非常難得之事。陳仁宗也是個明白人,他明白「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這個道理,李雋對他客客氣氣,可不是在求他,而是在逼他,用最直白的話來說就是:要麼你同意,要麼逼迫你同意。逼迫的方式非常明白,就是黃漢的十五萬大軍。

真的是到了黃漢大軍打過來的時候,後果就不用想了,要的不僅僅是你的江山,還有你的老命,你自己掂量著想想吧。

越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要是得到越南的支持,對於李雋來說,具有很大的好處,從政治上說多了一個盟友,從軍事上說多了一分力量,雖然這份力量不是很大,總比多一個敵人強吧。

李雋最重要的考慮就是要越南供應黃漢大軍糧食,因為南宋現在的糧食緊張了,要是從江南之地或是廣西一帶調運軍糧去西南的話,先不說是不是拿得出來,就算拿得出來,運輸上的問題就足以讓李雋頭疼好久了。

經過思慮,李雋決定把糧食危機的壓力進行轉嫁,轉嫁到別的國家去。這些國家就有越南,泰國,緬甸這些一向依靠中國的國家。當然,李雋也明白一個事實,要他們拿出糧食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這對於李雋來說不是難事,他知道一個理,那就是這些國家離不開南宋。只要南宋一擺出不惜一戰的架勢,他們就知道厲害了,不得不落入李雋的算計之中。

「哎,這可如何是好?」陳仁宗微嘆一聲,拍拍腦門,道:「宣陳興道將軍。」

陳興道是越南名將,蒙古人進攻越南就是給他擊敗的,是陳仁宗的干城,有了難事自然是要找他。陳興道馬上趕來,施過禮問道:「皇上宣臣來有什麼事?若有敵國入侵,請皇上下旨,臣馬上趕赴戰場。」

「你看看吧。」陳仁宗把李雋的手書遞給他,道:「是不是敵國就在於我們的決定了。人家的十五大軍已經到了邊境,大兵壓境了。同意了,一旦進入境內,誰知道他們走與不走,要是上演假虞伐虢舊事,我們豈不成了虢國?要是不同意,十五萬大軍,我們打得贏嗎?」

李雋這道題真夠難的,正如陳仁宗所說,同意與不同意都是很為難的事情。自古以來,對於別國軍隊入境都是大忌,原因沒有別的,正是因為別國之兵一旦到了境內,賴著不走的事情太多了,更有可能滅國。要是不同意,能不能打得贏就成了問題。

陳興道個子很大,眉毛又濃又密,濃眉一軒,道:「臣有幾個問題想向皇上請教,還請皇上恕臣無禮。」

陳仁宗明白他是要發表看法,他正愁沒有辦法,能得這位干城將軍的計策,那是天大的喜事,大喜過望道:「將軍,你說,快說,請快說。」三個不同的詞,表達了他此時的心情。

「遵旨。」陳興道領旨,問道:「請問皇上,大宋朝待我朝如何?」

陳仁宗想也沒有想,點頭道:「大宋朝待我朝很是有禮。漢唐之際,中華上國對我國都是大動兵戈,唯有大宋朝以禮相待,實是仁義之國。」

他這話是站在他的立場來說的,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說,那是因為宋朝無能,不能把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土拿回來。宋朝丟掉的領土豈止越南一地,東北、華北、西北、西藏、西域都給他們丟了,兩百多年一直沒有併入版圖。

「皇上所言極是。」陳興道禮節性的話一完,接著就道:「大宋朝待我國有禮,我朝當懂得投桃報李之義……」他的話給陳仁宗打斷了,陳仁宗急急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說同意他們入境?」

陳興道點頭道:「正是。臣以為他們之所以擺出不惜一戰的架勢,實是虛張聲勢之意,意在威嚇我國。若我國堅持不接受,就不是威嚇了,就會變成事實。」

「依臣推想,大宋朝借道我國不外幾個原因:一是想向列國示威,表明大宋朝現在要和蒙古人開戰,要我們進行選擇,要麼與大宋朝一道打擊蒙古人,要麼就是與大宋朝為敵。」

陳仁宗贊道:「有理。不過,蒙古人兇悍善戰,從無敗績,大宋朝打得贏嗎?要知道,大宋朝連一個小小的西夏都拿不下來,還怎麼能與蒙古人打?」

越南就是漢人的子孫建立的國家,對漢文化,對中國事務很是關心,陳仁宗是以很是了解宋朝的國情。怪不得他說這話,宋朝在歷史上是沒有什麼作為,讓人氣憤難已。

陳興道的話給陳仁宗吃了定心丸,陳興道分析道:「皇上,臣以為此戰大宋朝必勝,而蒙古人必敗。」

「哦,有這種事?說說你的看法。」陳仁宗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許多倍,奇道:「大宋朝哪來的這種能力?」

陳興道接著道:「依臣之見,現在的大宋朝皇帝是一個英武不凡的聖明之君,殺伐決斷一念而決,睿智英明,在這之前,大宋朝已在江南之地殲滅了蒙古上百萬大軍。他現在是在布局,積極光復一些失地,達到增強實力的目的。他之所以要借道我國是構築對盤踞在四川、大理一帶蒙古軍隊的包圍圈,這是即將到來的大行動的前奏。一旦他的計畫實現,四川、大理一帶的蒙古軍隊必然是陷入孤軍奮戰的絕境,被宋軍圍殲只是時間問題。」

陳興道不愧是名將之才,居然給他看穿了李雋的用意。李雋布下這一子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構築一個對西南一帶蒙古軍隊的戰略包圍圈。朋友們可以看一下地圖,就會發現,要是越南、泰國、緬甸這些國家都站到南宋一邊的話,西南一帶的蒙古軍隊就陷入了一個大包圍圈中。再適拿下劍閣,松藩這些地理要衝,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