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鬼谷七謀 第二章 奇人話奇事

「這、就是天人三策?」屋中的老人,急咳一陣後,緩緩說道。

「正是!」百子晉在窗外束手回答,「這天人三策,據傳乃是八百年前的亞聖董天舒所留,又分作天、地、人三策。天策、地策都是在每九年一次的封禪時所用,天子祭天,大儒祭聖,八百年來從未斷過,直到這一次,先是接連三次隕石天降,朝廷上下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於是提前封禪,不想在封禪當日,文帝金身出事,有人看到,那一日,極北之境有強大劍光,飛躍萬里山河,刺入紫微星垣,導致八百年儒道隨之崩潰。」

「那這人策呢?」

「這人策,是在科舉時所用。考中秀才者,拜聖之後,地方官在聖前誦讀人策,天人交感,新晉秀才眉心祖竅開闢出文曲星府,其後,隨著舉人、貢生、進士,步步登科,文氣步步加強。進士每三年不過百名左右,每一名都是萬人敵,造就了大周王朝八百多年之盛世。」百子晉將與科舉和文氣相關的事,向老人詳細解說。

老人道:「董天舒……董天舒……這董天舒又是什麼人?泰山造聖,儒道天下……這可不是隨便什麼都能夠做到的,即便是我也沒有這個能耐。在我的認知中,除了我已經死去的師父,恐怕也只有我的幾位師弟,還要經過長期的布局,方才有可能做到。」

百子晉說道:「與亞聖董天舒有關的記載,少之又少,而且大多都被神話,難分真假。只知道,他師承無名老人……」

「無名老人?這又是誰?」

「這無名老人,卻是幫助太祖皇帝立國的神秘人物。當年楚霸王滅秦之後,有漢王劉邦,與楚霸王相爭。楚霸王號稱史上最強宗聖,但是剛愎自用,空有霸道之術,卻無仁慈之心。漢王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兩人,策動天下英雄,設下十面埋伏,最終,天下高手幾乎死盡,方才成功殺死了楚霸王。在那之後,漢王眼看著便要奪得天下,卻有一神秘老人,先策動『兵王』韓信背叛漢王,於楚漢大戰之後,引發漢齊相爭,並助太祖皇帝趁機崛起,取鷸蚌相爭之利,其後又設計逼張良隱退,再滅好不容易從漢齊相爭中勝出的漢王,助太祖皇帝取得天下。」

「這等人物,怎會『無名』?」

「這神秘老人,從未見他的真實來歷告知太祖皇帝,直到最後,太祖皇帝連他的姓名也不知曉。助太祖皇帝取得天下後,他就隱退而去。直到幾十年後,亞聖董天舒手持他留下的印信,自稱這無名老人的傳人,進言儒家之大義,勸時任天子的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方才有後來的八百年儒道天下。」

「這樣啊!」屋中的老者沉吟一陣,道,「這一來,我就明白了。那無名老者,如果不是我三師弟的親傳弟子,就必定是他藉術法而成的身外化身。所謂的孔聖金身,內中藏的,乃是我三師弟當年用來奪六國龍氣之『天相印』……唔!」

百子晉道:「師尊,怎麼了?」

屋中的老人長嘆一聲:「是了,所謂的孔聖金身,多半就是我那、曾於六國拜相的三師弟之死後骸骨。他習有神秘的元神具化之術,身體雖死,元神藉著『天相印』所得來的六國氣運,竟是未散。所謂的無名老人、『董天舒』,恐怕都是他的元神化身。他將自己的死後骸骨,假說成孔聖金身,放入紫微星垣,接受天下儒生之膜拜,暗中收集天下氣運。只可惜他終究功虧一簣,金身被毀。若是再過兩百年,他身懷『天相印』,集六國之龍氣,再受世人膜拜千年,恐怕真能死而復生,超凡入聖。」

百子晉目瞪口呆:「這……」

這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事?

其實,百子晉自己,也早就已經懷疑,文帝金身和整個「儒道」,或許隱藏著某個不為人知的陰謀和秘密,然而老人所說的事,實在是太過離奇,若非是這老人說出,他只怕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個樣子。

屋中的老人又道:「此外,你給我的這本九陰真經,我也已經看完。我本以為,這本九陰真經的出現,必定是與我的那些同門有關,如今看來,倒是我多慮了。」

百子晉道:「師尊為什麼這樣想?」

老人道:「我的師父……亦即你的師祖,曾經得到一本天書。他雖擁有宗聖級的實力,但那個時候,亦有三百多歲,年歲已老。他將那本天書,分成了七術,分別傳給了七個徒弟。雖然我們每一人所學,都不相同,但彼此之間多少還是有些了解。這本《九陰真經》,別開生面,與你師祖所傳的任何一術,盡皆無關。或者說,吾等所學,終究還是『術』的範疇,這本《九陰真經》,卻已是『道』的境界,乃是別開生面之仙道入門。於具體細處,雖未必及得上我等所學之術,但卻開創了千古未有之大方向。」

繼續道:「此外,它所涉及到的一些理念、學識,與諸子百家根本扯不上聯繫,要麼將它寫出的,真是不世出的奇才,要麼,就是它借用了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其它世界之理論,就比如書中所說的『化學』,表面上假道家『天欲化物』之名,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

百子晉道:「這九陰真經,雖然說是正一教的老祖天師所寫,但其中不少理論,就算在道門也不曾出現過。尤其是與煉魄相關的等級,如金魄、火魂、靈神、陰神、陽神之分法,若真是老祖天師所寫,不可能不在正一教內部傳承。畢竟正一教之歷代天師,皆是老祖天師的後代。」

老人道:「吾被迫隱於星盤之間時,大秦未滅,自不知你說的這老祖天師。不過聽你這般說,看來果然是託名之作。呵呵,為師也曾將《陰符》託名為姜太公所寫,不足為奇。」

百子晉道:「最早將九陰真經拿出來的,乃是寧江寧兄。我得到《陰符》之後,只抄了一分,交於寧兄,與他分享,寧兄得到《九陰真經》之後,卻與天下人分享,論起胸襟,我實在是比不上他。」

老人道:「你且將這寧江之事,與我說說?」

百子晉便將寧江連中三元、公布九陰真經、大破蠻軍等等事迹說出。他對寧江原本就極是敬佩,說起這些,不由得神采飛揚,與有榮焉。

等他說完之後,屋中的老人卻是一陣沉吟,忽道:「這寧江……你不可太過信他!」

百子晉錯愕道:「師尊為何這般說?寧兄不但才氣過人,且他所做的事,無一不是救華夏於水火……」

屋中傳來不太確定的聲音:「此人所行,分明是步步機心,步步算計,一環扣著一環,不經意間,引導了天下人。以他之作為,若不是以天下之心為心的聖人,就必是別有目的的、大奸大惡之徒。我雖不敢肯定他必是用心邪惡之輩,卻也不太相信這世間真有聖人。」

百子晉毅然道:「弟子願意相信寧兄!」

屋中老人長嘆道:「你雖本性善良,然而害人之心雖不可有,防人之心卻不可無。這世間,哪怕是親人朋友,亦不可盡信。唉,想當年,為師有一師弟,他所學之術乃是『兵法』,行兵打仗,乃他所長。吾所學之術乃是『兵陣』,是多則數百人,少則幾十人的陣法布置,以五行九宮之變,分威伏熊。是以,他乃萬人之敵,吾則善用精兵對付超強高手。」

繼續道:「我這師弟,自幼與我一同拜師,理想深遠,總說要助明君結束戰國亂世,令天下不再有刀兵殺戮,我亦深信於他。他雖是我師弟,卻先我一步出山,憑著胸中所學,登台拜將,持掌一國兵權。及至我出山時,想著,不如與他共奉一君,匡扶一國,二人彼此補短,發揮所長,必能夠平定天下,結束亂世。卻不曾想,他表面因為我的到來而欣喜若狂,暗地裡,竟是對我下毒,然後將我雙腿盡刖,鎖於囚牢……呵呵,他在山中時,雖然志向遠大,擁有了權勢之後,卻是食髓知味,他嫉我才學,既怕我被他的君主看重,分他權勢,又想要奪我所學之術。若非我後來以秘術,硬將自己弄瘋,過上了豬狗不如的數年日子,鬆懈了他的防備之心,再在神智暗中恢複之後,設計逃脫,早已為他所害,更難言報仇。」

百子晉道:「寧兄之學,百倍於我,只有我嫉他,絕無他妒我。此外,師尊放心,若真有一日,寧兄行大奸大惡之事,子晉卻也不是盲從之人。」

「罷了!」一名老者推輪椅而出,「人生在世,哪怕胸中所學神機鬼藏,天下無敵,亦終究禍福難料,你自己小心就好。你既能解開我所記之太公金匱,於兵法、遁甲之道,可說是天分過人。按理說,你若能跟著我,入深山中修習數載,將來成就必定不下於我。然而時不我待,且如今的天下也少不了你。雖說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但際此非常時期,我便直接傳你一些我當年所悟之遁甲陣法,與奇門兵陣,望你善加運用。」

百子晉拜道:「多謝師尊!」

……

※※※

呂、蔡二州之交界,名為趙庭珍的女子,方自看到那不可思議的、浴火而生之奇事。

華夏西南方鳴山之青年,也與他新拜的師尊談完話,並開始學習奇門遁甲之陣。

伏熊谷的周邊,卻已經被大量的蠻軍所包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