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地雌雄 第四十九章 天下驚變:泰山封禪!

潛龍!

潛者,隱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言天之自然之氣,起於建子之月,陰氣始盛,陽氣潛在地下,故言,初九,潛龍也。此自然之象。聖人作法言,於此潛龍之時,小人道盛,聖人雖有龍德,於此時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冰天雪地之際,寒風呼嘯。地面上冰刀凌厲,北風刺骨,一切作物盡被摧毀,樹葉凋零,野草枯朽,卻又在地底隱藏著生機,一旦時機到來,必定能夠蓬勃而出。

今年的冬季,要比以往更冷一些,即便是位於南方的龍虎山,也開始被冰雪覆蓋。駐守在山中的兵士們,各自成群,在篝火中抱怨著,夏天時藏入地底的那些江湖中人,就像是再也不想出來一般,到現在都沒有消息。

他們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在整個龍虎山進行搜索,尋找,最終卻是什麼也無法找到。以至於,即便是到了這樣的寒冬臘月,他們也不得不繼續駐守在這裡,以防止那些人趁機脫逃。

在龍虎山的更南方,又有兩處山脈,一個喚做彭武山,一個喚作彭夷山。按照道門的傳說,上古堯帝之時,道家先驅彭祖,曾率領族人移居到越嶺以南。當時此地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後人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就把堆山的兩座山脈,分別以他們的名字為名。

雖然已經是冬季,但是彭夷山上,卻是臘梅花開,花香四溢。

山中的一個書院里,一名儒者身穿華服,在他的前方,弟子云集。

那儒者拿著聖賢書,對著門下的眾多弟子,莊嚴說道:「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慾?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慾!須是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方始為學……」

儒者鏗鏘有力的,向弟子們傳授著他全新的儒家思想,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他深信自己的思想,很快就能夠在這個儒家天下發揚光大。

在書院的後方,年青的兒媳綉著花兒,屋子裡芙蓉帳暖,新插在花瓶中的臘梅花嬌艷欲滴,彷彿春天已經到來。

半個月後,華夏處處,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鞭炮震響。新春終於到來,每一個人都希望新的一年裡能夠有好的兆頭,即便大多數人的日子,在過去的許多個年頭都沒有改變過。窮苦人家的孩子,有一些終於能夠穿上新衣,吃上一頓白米飯。燈紅酒綠的煙花之地,在經過了一整個寒冬之後,也終於熱鬧起來。

一切都跟往常一樣,這樣的熱鬧,讓所有人都覺得,他們的日子還會繼續不變的維持下去,歡聲笑語,苦臉愁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來了,花開了,然後呢?然後又能怎樣?

就這般,隨著熱熱鬧鬧的春節過去,終於,封禪的日子到來了……

※※※

封禪的前一日,龍虎山深處的祖庭洞天里,一陣忙碌。

因為他們已經決定了,在明日闖出龍虎山。現在還是春寒,冰雪還未完全消散,但若是再等下去,等到冰雪消融,對於他們的突圍未必有利。

然而,就在一切都準備好後,盟主寧江病倒的消息傳來,這讓群雄變得猶豫。從時間上來說,現在是最適合突圍的時機,如果慢慢的拖到夏天,對他們反而不利。但是少了寧江這個狀元郎,他們這一邊的實力無疑減弱了許多。

蕭章、陳天涯、吳愚得、張據池聚在一起,認真的討論著,最後決定,仍然執行明晚突圍的計畫。

此時,他們四人都已經靠著九陰真經,成功的突破……或者不能說是突破,而是理所當然的修到了宗師級的層次。四名宗師級的高手打頭陣,一般的兵士原本就很難抵住,更何況他們還準備了諸多的手段。

而外頭的官兵,在等待了這麼多個月後,想必早已鬆懈下來,在他們突然發動的攻勢下,倉促應對,就算沒有盟主的相助,他們突圍而出的機會原本就不小。此外,泰山封禪,對於天下所有有功名的儒生來說都是大事,那些儒將,在這個儒家的盛事下,注意力只怕也不在他們這邊。

在決定下來後,他們又派人前去詢問了重病中的盟主的意見,盟主顯然也認同了他們的看法,於是,對於全體人員的打氣和調配,依舊在繼續,每個人都變得緊張起來,同時也興奮起來。

這些日子在祖庭洞天里的苦練,讓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深信自己跟進來時已經變得不同,眾人的士氣擰成了一團,他們的精神在這些日子的準備中,已經綳到了極點,利箭置在了弦上,隨時等待著刺向敵人。

那一天的夜晚,在地底更深處,散發著青色光芒的龍骨,與散發著白色光芒的虎首之間,人偶依舊在盤膝而坐,在這些日子裡,他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動過。而此時,少年的火魂,也完全附在了人偶的體內。

在他的周圍,那青與白的渦流,形成了奇詭到難以言喻的畫面。就像是繞著主星不斷旋轉的銀河,形成了洶湧的能量狂潮。又像是初生但卻完整的宇宙,青與白的能量便是陰與陽的兩極。天魂地魄,陰陽流轉,日起月落,乾坤聚景。

乾坤聚景的陣法,將這兩股強大的能量,不斷的積壓,積壓,猶如隨時都會噴發的火山。即便這個世間真的有神靈,在這一刻,只怕也會為之而驚懼。這是足以驚動天地的力量,一不小心,就足以讓整個龍虎山都為之掀翻。

而這種能量的凝聚和壓縮還在繼續……不斷的繼續……

正月二十二日的這一天,整個泰山一片熱鬧。

天子宋劭早早的,就已經帶著文武百官進駐泰山腳下,將要與他一同封禪泰山的,分別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崑山先生孔博,以及狀元閻冠玉。

崑山先生自不用說,他原本就是衍聖公孔家的後裔,家學淵博,世代傳承。

閻冠玉則是前一屆的狀元公,滿腹經綸,天下皆知。

對於自己能夠在這一次泰山封禪中,代表天下儒生祭聖,閻冠玉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即便是去年殿試前後,某個少年因為那驚才絕艷、震動天下的才氣而聲名不可一世的時候,他也從來不曾懷疑過這一點。

又或者說,對於那個不過是靠著填詞小道大出風頭的少年,他的心中是極其不屑的,在他心中,那個少年根本沒有與他競爭的資格。尤其是後來,那少年竟然為了一個女人,放棄遠大前程離開京城,他的心中更是充滿了鄙夷。

大丈夫當胸懷天下,為了一個女人凄凄切切,這證明了他的看法並沒有錯,那少年不過是一個不成器的雛兒,即便是做到了連中三元,成為了大周王朝最年輕的狀元郎,也不過就是仗著那一點運氣、以及跟他同一屆的考生無能罷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考中狀元,吃上鹿鳴苑的肉,喝上九龍杯的酒,可以說是天下學子最為榮耀的事,而代表天下儒生在泰山封禪中祭聖,更是榮耀中的榮耀。這一刻的閻冠玉,便站在了歷代狀元的最高點。

三千鐵騎,八百御林,家家焚香設火,戶戶結綵鋪氈。天子離輦,登泰山,上天壇。千軍吆喝,萬馬奔騰,文臣武將屏息靜氣,漫山彩旗隨風招展。天子身穿大裘,內著袞服,頭戴旒冕,手持鎮圭,鼓樂齊鳴之後,群臣下拜,天子誦讀禱文,曰「承天效法」,請出天人三策之天策。

其後,大儒孔博入地壇,童子捧玉,舞姬撒花,大儒誦讀禱文,曰「厚土載德」,請出天人三策之地策。

這一刻,天現異象,文帝星宮赫然洞開,能看到巍巍文帝,高居於泰山之上,以泰山之高,如其椅凳,以天下之大,如其閑庭。而這個時候,狀元閻冠玉便帶著翰林、進士、學子等入聖廟,祭文帝。

同一時間,華夏那遼闊的土地上,萬萬千千的學子都親身感受到文帝的威儀,不約而同的,對著泰山的方向鞠躬下拜。

就是在此時,霹靂一聲巨響,有強大的魔氣,從北方刺破蒼穹,往文帝星轟然撞去。

無法形容天下學子們,這一刻的震撼,此時此刻,他們天人交感,精神彷彿與整個文帝金身連成了一片,以天之大,以地之廣,他們天人合一,瞰視大地。這是自儒道開創以來,每九年一次,屬於天下讀書人的盛會。這是他們至尊無上的榮譽,也是儒教高居於整個華夏諸子百家之上的證明,他們代表著春秋大義,他們代表著尊王攘夷。

而這一刻,他們卻無不為之而震撼。

此時,文帝星宮已經打開,天子、群儒、天下學子的共同祭聖,讓文帝星猶如烈日一般耀眼。

然而遠處那彷彿連天空都在撕裂的魔氣,猶如貫日的長虹,猶如傳說中大羿射落九日的神箭,在它所經過的方位,蒼天轟鳴,大地震動。

他們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了這一刻的恐懼,那神秘而可怕的陰影,那彷彿讓半個大地都為之而陷入黑暗的力量,朝高居於星盤之上的文帝星狠狠摜去,天搖地動,萬物哀鳴,群儒驚懼,眾生惶惶。

手持著天人三策之人策的閻冠玉,整個人都在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