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江山如墨 第三十三章 文曲灌頂

所謂「廩生」,意思是由國家供養的生員。

所謂「增生」,則是在國家供養的生員之外的「增廣生員」。

而「附生」,又是增生之外的諸生之末,屬於「額外錄取」。

之所以會有「增廣」和「額外」的區別,是因為,最早的科舉,並沒有州試和殿試,府試過關的秀才便可以直接入京去考進士,而為了卡住入京的秀才的數量,府試中的秀才名額是定死的,而且數量較少,比如這一整個臨江郡,周邊一共有八個縣城,定下的秀才卻也不過就是十個名額。

但是後來,為了進一步選拔人才,加設了州試,由州試來進一步選拔人才,而府試這一關也增加了秀才的名額,謂之「增廣」。

再後來,皇室為了防止科舉出生的官員以師生的名義抱團,在會試之後又增加了殿試,由天子親自主持閱稿。以前,會試出來的就是進士,現在會試出來的只是「貢生」,所有的進士都必須由天子選定,喚作「天子門生」,而在府試這關,又額外增加了生員的名額,也就是「附生」。

也正因此,同樣是秀才,又有廩生、增生、附生之區別,毫無疑問,其中廩生為上,附生為下。

而案首,又是所有生員里的重中之重。

此時此刻,知府典宏官威發散,全城肅然,縱連遠隔數里之外、熱鬧無比的菜市都安靜了下來。每個人都知道,知府大人要宣布這次府試的「案首」了。

廣場中,每個考生俱是低頭,還沒被點到名字的心中忐忑,縱然自知沒有希望,也還是不免抱著一絲僥倖,希望有奇蹟出現。而已經被點過名的附生、增生、廩生,也想知道到底誰是他們之中的翹楚。

知府典宏官威發散,在所有人眼中,變得高大無比,他攤開名單,環視一圈:「本次案首——寧江!!!」

立時間,所有考生都不約而同,同時看向站在眾人中央、年紀最小的少年。

場外則是一片轟然,沒有想到寧江竟然真的考中案首的路惜芙目瞪口呆,全然說不出話來,而興奮到極點的小夢已經完全不在乎路惜芙剛才說了什麼,抱著路惜芙高興得亂跳。

縱連清四姥姥、辣姑娘等也沒有想到寧府的爺竟然考中了案首,又驚又訝。而另一邊的酒樓里,已經準備離開的曹剴定等四人錯愕停步,彼此對望……那小子竟然考中了案首?

附生只能進入縣學,增生能夠進入郡學,廩生能夠進入州學。而廩生之首的案首,只要經過知府考察,品行沒有問題的話,那是能夠直接上京,進入國子學的。

寧江的品行有沒有問題?人家是孝廉好不好?

孝廉的品行都有問題的話,那不是打知府自己的臉嗎?

曹剴定一下子後悔起來……早知道就不應該推薦這小子做孝廉。這小子一入京,他們就真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成為本場府試案首的,竟然是去年才行完冠禮、在所有考生中年紀最小的寧江,一時間讓不少人感到訝異。而寧江自己對此,倒是沒有太多的意外,畢竟,他可是以狀元為目標,如果連府試的案首都拿不到的話,那還是趁早死了拿狀元的心好了。

當下,典宏對那些沒有考中秀才的考生勉勵了一番,在他勉勵完後,落選者也只能自行散去。

接下來,典宏、桑樂志、歐永昌便領著眾位秀才進入府中,對著文聖孔子之像一同下拜。

拜完之後,學政桑樂志大聲道:「請《天人三策》!」

三對童男童女捧著三卷竹簡,來到三位大人面前。典宏、桑樂志、歐永昌各持一份竹簡,將它攤開,眉心祖竅文曲印府文氣射出,一同將文氣注入竹簡之中。

這竹簡由翰林院發下,簡中所書便是八百年前大儒董天舒所作之《天人三策》。

也就是這《天人三策》,開啟了八百年的儒家盛世。

隨著三位進士出身的大人共同念完《天人三策》,三道光芒從三份竹簡中射出,同時照向孔聖人之像,神聖之氣上沖斗府,與文帝星宮彼此交感,孔聖人之像大放光芒。光芒之中,三位大人同時轉身,齊聲道:「守文之君,當塗之士!受天之晁,德施方外!學子寧江,上前拜聖!」

案首寧江踏步上前,對著文帝像拱手一拜,一股浩然之氣,從孔聖人雙目中直射而出,轟入他的眉心,彷彿有神秘宮府,在他的眉心之內豁然大開,那一瞬間,寧江遙遙的感應到天上的文帝與他之間的神秘聯繫。

天人交感,文曲灌頂!!!

……

身為案首的寧江第一個走出大門,在他的前方,鞭炮轟然,噼噼啪啪的亂響,火光如同蛇一般遊走,帶著陣陣硝煙。不知有多少人前來恭賀,有氏族裡各個分家前來巴結的家主,有街坊鄰里,有討取賞錢的賀喜之人。

寧江微笑著,一個個應付了過去,至於發給眾人的賞錢,都不用他動手,分家的這些人就已經在搶著幫他分發。

族長有了功名,對於全族都是一件好事,要知道,秀才名下的所有土地都是可以不用交田稅的,這對於原本就無田無地的窮秀才來說,自然沒有什麼用處,但寧氏原本就是高鎖縣的土財主,寧江又是族長,掛在他名下的田產全都免交田稅,單是這一點就可以讓整個高鎖寧氏撈到不少好處。

更重要的是,以前高鎖寧氏雖然以鄉紳自居,但在許多人看來,其實也不過就是一個土財主,但是現在,族長有了功名,誰敢再說他們不是「鄉紳」?

我們的族長可是有功名的讀書人。

自從科舉盛行以及四百年前的大規模削藩之後,鄉紳制度基本上完全取代了門閥,而「鄉紳」二字又是與科舉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的。這並不僅僅只是門面的問題,因為有了功名就可以免田稅的關係,一旦遇到收成不好的年頭,普通老百姓交不起田稅,便只能依附鄉紳,成為佃民,多少鄉紳就是靠著這一點獲得大量的好處?

此外,秀才有著上書官府,協助官府決斷獄案等各項權利,這對於無錢無財的窮秀才來說,同樣也只是個虛名,但對於原本就是有田有地有錢又財的土財主來說,「錢」和「權」掛在了一起,那性質顯然就不一樣了。

當然,朝廷上的一些有識之士也認識到,「鄉紳」往往都是造成土地兼并、貧民流離失所的罪魁禍首,於是,像官紳一體納糧等各種制度也曾試著出台,但毫無疑問的,全都夭折,甚至,敢於提出這種政策的官員,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而更多的官員,原本就是這種鄉紳制度的收益者,哪裡會自己拆自己的台?

族長有了功名,而且還是案首,這讓寧氏各分家的人紛紛慶幸……幸好去年沒有讓寧濟那蠢貨得逞。

要不然真是虧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