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松下談經營者  一 培養成功者的智慧

時序已入秋,天高氣爽。柿樹向著藍藍的天空,伸出又粗又直的枝幹,並且在樹梢上結滿了鮮紅的柿子。

為了要採到那些樹梢上的柿子,幾個頑童,手拿著竹竿,爬上樹幹,拚命亂打。但柿子卻不那麼容易被打下來,還是牢固地,和那歷經多年風霜的粗壯樹幹連在一起,最後樹幹又深深地紮根於大地。

通過此例,我們應當明白,凡事不要像小孩打柿子那樣,過度重視長在樹梢的小節,而忽視了那鞏固在大地上的偉大力量,否則,我們將會和頑童一樣愚蠢。我們需要不時互相勉勵,對事情觀察入微,找出重點,全力以赴,才會事半功倍,免得徒勞無功。

夏日陽光普照,但別忘了做好防颱的準備。

就景氣而言,有時好,有時蕭條,不可能永遠是和平與繁榮。這就是人生、就是社會。

一旦社會安定,景氣好轉,每天過著安穩的生活時,往往把社會的本質遺忘了,把人生應有的態度置之腦後。這是人之常情。

倘若可以長久如此,也是無可厚非。然而,總有一天,「颱風」將會來襲,不景氣的熱潮將會湧到,置身於那種情境,仍然可以保持泰然自若的心境嗎?

我們必須隨時準備足以應付急變的心境,這就是「治而不忘亂」的心情。

對於這一點,我們非常明白,但是,卻很少有所準備,也許這便是人的弱點。

當一個人多次獲得成功時,就應該及時反省自己,是不是開始驕傲了?

失敗不如成功,這是當然的道理。但是,如果策劃三件事情,而三次都成功了,卻沒有遇到什麼危險。如果產生過度的自信,認為「一切讓我來」,這種缺乏謙虛的態度,把別人的意見都當成耳旁風,再也沒有比這更危險的了。

當然,自信是需要的,缺乏信心,根本就不能做事。但信心應該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世界上不可能有絕對的信心,也不應該保持絕對的信心。信心是暫時的、虛偽的。明白這點,則不至於喪失謙虛的態度,並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但是,人們往往不容易做到這個地步,稍有成功,就容易抱著絕對的信心。

因此,任何偉大的人,做三件事情而有一次失敗了,對於自己而言並不是什麼壞事。藉此失敗而產生謙虛的態度,才有發展可言。

連續失敗固然忍受不了,連續成功更值得警惕。

心鏡反映人生的正邪,周圍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每個人都必須站在鏡子前面,才能端正服飾。因為鏡子是最公正無私的,不論是什麼形狀,都會據實反映出來。一個堅持自己的領帶沒有打歪的人,只要往鏡子前一站,是非曲直,自然就一目了然了。人應該承認錯誤而樂於改正才是。

儀容的美醜固然可以在鏡子前面判斷清楚,但心術的不正,卻無法在鏡子裡面顯現出來。人往往不容易發覺自己想法或做法的錯誤,那是因為沒有一面心鏡的關係。比較合理的說法應該是,人只要有一顆謙虛而上進的心,心鏡就幾乎無處不有了。

我們周圍的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所有的東西,都能反映出我們的心。所有的人都和我們的心聯繫在一起。

古代的聖賢教導我們「先除去我們本身眼睛的障礙」,這樣才能把周圍看得清楚。有了謙虛而坦然的心胸,那麼所有的人或物,都會成為我們的反光鏡,把我們的想法和行為的正誤,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來。

駕馭自己比駕馭烈馬更難,總要有所畏懼,才不會無法無天。

小孩怕父母,店員怕老闆,學生怕老師,下級怕上級。除此之外,還有懼怕神明菩薩等等,這些都因人而異。

「有所畏懼」是最好的事情,正因為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身體。

自己的身體屬於自己,自己的精神也屬於自己。乍見之下,自己駕馭自己並不困難,事實上卻與駕馭牛馬不同,這就是人類的特徵。

古代聖賢對於這一點,亦莫不嘆息;更何況我們平凡的人,要駕馭自己,確實是很難做到的,補救之道,在於藉助於畏懼的事物,知所畏懼,受其鞭策,俾能律己。

無所畏懼是最危險的。有時候對於那些令人畏懼的東西,恨不得迴避它,然而冷靜一想,就發現它仍有一些好處。企業者,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不光要知所畏懼,還要接受嚴格的考驗。嚴格的考驗,是讓自己邁向自立大道的里程碑。

在自然界中,獅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獅子推到峽谷,讓它從危險中自己掙扎求生,這種畫面太雄壯了。雖然這個作法太殘酷無情,然而,在這種嚴格的考驗之下,小獅子以後的生命過程中遇到挫折,才不會洩氣。

牠拚命地、認真地,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澗之後,一步一步地爬起來。小獅子自己從溪谷爬起來的時候,才體會到「不依靠別人,憑借自己力量前進」的可貴。獅子的雄壯,便是這樣養成的。

要自己體會,是非常不易的,更需要有勇氣。有時候不知所措,眼淚不禁奪眶而出。然而,要哭也好,要長吁短嘆也好,必須產生新的勇氣。

嚴格的考驗,無非是讓自己體會生命的第一步,是讓自己邁向自立大道的珍貴里程碑。

火箭發射出去,如果沒有追蹤系統,無疑是一種浪費,命令的下達,也是同樣道理。

向月球發射的火箭,在霎那間進入天空,速度之快、距離之遠,人的肉眼根本無法觀測。但是,由於追蹤設備良好,幾千公里、幾萬公里直到火箭抵達月球表面,都能追蹤到它。正因有追蹤設備,發射火箭才有意義。倘若沒有追蹤,只是發射、讓它流逝,無異於浪費。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只是命令、指示或拜託,將無意義,既然下命令,就得追蹤到底,這就是下命令者負責的態度。

被追究的人是很吃力的,要追究別人更不簡單,彼此都需要有耐心。然而,世人之常情,往往敷衍了事。無論是要追究別人的,或者被人追究的,都要具備這種決心和勇氣。

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萬物都是我們的好老師。

自己以為是憑自己的頭腦去想、憑自己的能力去做的事情,事實上,往往是受教於別人。

幼兒向父母學習,學生向教師學習,後進向先進學習,自己的思考,是建立在過去累積的許多學習心得上的,這就是自己的智慧。因此,凡是能夠提供好的意見、能夠產生好的構想的人,必然是一個勤於學習的人。因此,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萬物無不是良師。

那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自信,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負,而把自己處於危險境地。

天有不測風雲,雖然有時會為自身擔憂,但是這種擔憂可能會一點用處也沒有,所以,仍需以「鼓勵再鼓勵」的態度,轉變觀念,重新考慮。但不管如何,認為今天必須做的事情,就毫不猶豫地走出家門去做,不要想得太多。

工作有時會做得很好,有時會做得不好。如果做得很好,就感謝;如果做得不好,就要重新考慮做法。如果每天都能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斷的進步,而不會有重大過失發生的。最可怕的事,乃是「自以為是」的觀念。一個人一旦自以為是,不但對事情無法重新考慮,觀念上也很難再作修正了。那一點一滴累積成的自信,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自負」,因而就驕傲起來了。忘記了虛心、疏忽了反省,終於滋生了「有己無人」的心情。一切重大的過失,就由此而起。

以不穩定的情緒去思考問題,是比什麼都錯誤的行為,因此我們需要每天時刻反省。

自己雖然用盡了智慧,仍然意外地失敗了。畢竟單靠個人的智慧有限,以不穩定的情緒態度去思考問題,是比什麼都錯誤的行為。

因此,松下先生認為在早晨醒來的片刻,首先要祈禱,消除各種迷惘,穩定情緒。每天都要以坦誠的心情,順應天意而工作。祈禱的方式,種類雖多,但總有「最能使自己心神寧靜」者為宜。祈禱之後,才展開一天的工作。

於是,拚命地工作,熱誠地工作,切不可有懶惰的懊惱。要用盡最大努力,像非常喜愛那工作似的,從中享受樂趣。就寢前,也要反省。以冷靜的心情,了解並感謝上天的愛護,聯繫著明天新的工作意願。

晨間祈禱,白天工作,晚上反省,這樣可以減少每天的過失。

吃飽了、穿暖了之後,我們還需要些什麼呢?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日本很多人穿著縫縫補補的破舊衣服、吃蕃薯藤、地下挖坑、蓋著洋鐵皮度日,冬天忍著酷寒霜凍、夏天挨著薰蒸似的悶熱。為了不願意過著這樣堅苦的生活,因此,大家都拚命工作。總之,為謀求生存,為填飽肚腹,冒著雨露風霜,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

三十多年後,生活逐漸豐富。吃的,多得難以處理。住屋雖然還不夠,但是,再也沒有瑟縮於雨露風霜之人了。

那麼,大家今後將何去何從呢?在暖衣飽食中,忘記了淒苦、過著焦躁生活的日本人,絲毫不知進取。應該往何處去呢?大家都陷入迷惘之中。那麼,應該有誰來清清楚楚地開導民眾呢?

如果誰也不來開導,就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