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重視胸襟寬懷的領導人才

作為領導者要寬懷大度,從大局出發,不可拘泥於眼前枝節小事,要放棄個人的意見和利益,以大局做為判斷的標準,才是應有的氣度。

明治維新可以說是日本近代史上最精採的一幕連續劇。劇情的高潮出現在幕府和天皇之間的決戰前夕,那時,不管是擁護幕府的武士和擁護天皇的官兵陣營中,都各有一批主張決戰的人,並認為自己的一方必然可以獲勝。雙方劍拔弩張,大有一觸既發的形勢。那一場戰爭如果爆發了,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犧牲。而且,就算是天皇獲勝,日本能不能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也很難說。幸好,當時日本有兩位偉大的政治領袖,那就是勝海舟和西鄉隆盛,由於他們兩人的互尊互敬,並以最大的誠意居中調停各方面的力量,最後終於勸服德川家族末代將軍,不戰而奉還大政,解決了日本國內分崩離析的危機。能審時度勢,這就是德川家族的「大度」。

事實上,當時如果爆發決戰,勝負很難預料。更嚴重的是幕府背後有法國,而天皇方面有英國在支持,這兩股殖民帝國的勢力都想幫助所支持的一方,獲得全日本的支配權,使得形勢更為複雜。

在那種局面下,不論是擁護天皇的官兵或德川幕府,如果一味地想用武力取得權威地位,談判必然會破裂,戰爭爆發後,短期內也必然無法獲得和平。勝海舟和西鄉隆盛兩人都能看清這種時勢,同時考慮到日本的將來。在當時來說,亞洲各國已經相繼成為歐美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了,一旦日本發生內戰,不論那一方獲勝,國家也必然會陷入困境,而導致殖民勢力的侵入,日本終將淪入滅亡的境地。

他們深知無論如何要避免這種結局,所以極盡全力勸說雙方放棄私人成見,顧全大體,順應歷史的潮流,也因此使得幕府願意做不流血投降,奉還大政。

當然,也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想法,被當時的志士所贊同,事情才能進行得那麼順利,並因而確立了近代日本富強康樂的基礎。

總而言之,領導者不可拘泥於眼前的細節小事,而必須從大局出發,從大局來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在許多不同的情況和顧慮下,分得出什麼才是最嚴重的、或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不斷地探索和追究,為了大局的利益,放棄個人的意見或利益,這才是領導者的遠見與應有的氣質。

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可以振奮士氣;居中策劃,指揮部屬,則可以決勝千里。

源賴朝自從在富士川不戰而攻破平家之後,野心大增,想趁機進襲京都。此時,他聽從了部下的建議,先鞏固關東的基礎,再力圖全國的霸業,於是就把軍隊撤退,回到鐮倉。而自此以後,他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規劃幕府體制的工作上,至於征服抗令諸侯的工作,則全部交給他的弟弟范賴、義經和其屬下,他只擔當居中策劃的工作,不再領兵親征了。

松下也有這種親身體驗。創業後的十多年,有位和尚曾經對他說:「領導是居中策劃者,應該居於後方,外邊的事要交給掌櫃去做,這才是最好的辦法。」起先,他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可是後來經驗的累積,慢慢地使松下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最高領導者是應委身士卒、衝鋒陷陣好呢?還是要居中策劃、指揮眾人?這是個值得爭論的問題。譬如說,以武田信長在桶狹間會戰的事來看,若不是主將在場下定決心,可就難免要一敗塗地了,可見主將身臨陣前,確實有其必要。

然而,一般而言,派遣部將在外擔當軍事行動,似乎比較合理。如此可使主將不必親受生死的壓力,而能冷靜地作出判斷和決策,以指揮眾人,使事情更順利進行。

尤其是現代科學昌明、物質科技發達的社會,一個大公司的社長往往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向全國或全世界的人員聯絡、指示,或搜集情報,如果凡事都要親自去處理,那他將會心力交瘁,一事無成的。

一旦有事時,自己就要考慮是否有到第一線的必要,但原則上最高領導者還是身居幕後,居中策劃,外頭的事則盡量委託給部屬去做,這仍是值得考慮的好辦法。

身為一位領導者,要具有愛護競爭對手的同情心,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日本戰國時代,上山千信和武田信玄是死對頭,他們在川島會戰之後,又打了好幾次激烈的戰爭。有一天,一向供應食鹽給信玄的今川氏和北條氏兩個部落,都和信玄發生了衝突,因此中止了食鹽的供應。而信玄的屬地申州和信州又都是離海很遠的內陸,不生產食鹽,因此使這兩州的人同都陷入了無鹽的困境。

千信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寫信給信玄說:「現在今川氏和北條氏都中止了對你食鹽的供應,使你陷入困境,我不願趁火打劫,因為那都是武將最卑鄙的作法。我還是希望在戰場上和你分個勝敗,所以食鹽的問題,我來幫你解決。」而千信也果然遵守諾言,派人運了大批的食鹽到申州和信州,替信玄解決了問題。所以信玄以及兩州的人民都很感激千信。

千信是當時最驃悍善戰的武將。每次發動戰爭都可以說是驚天動地、鬼哭狼嚎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重義氣。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千信實在是一位具有深厚同情心的人。也正因他的武功高強,為人光明磊落,重義氣而富有同情心,所以很受後人的敬仰。

以人之常情來說,會因敵人陷入困境而幸災樂禍;也會認為,可利用這種難得的機會打敗敵人。可是千信並不這麼想,雖然他和信玄是死對頭,不斷交戰,但目的只是在爭個高低,而不是要陷百姓於困境。所以千信認為,雖然兩國正在戰爭,但面對敵人因為沒有食鹽而陷入困境時,決不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理應先設法拯救,至於爭奪勝負,那是戰場上的事,千信有這種氣度,正是他偉大的地方。

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處在敵對的狀態。甚至在同一個國家內,也有黨派、團體和企業間的競爭與對立。而由彼此的對立、競爭,擴大成為仇恨的事,更是不斷發生。

在這個世界上,競爭是免不了的,對立有時也是必要的。但是身為領導者,應該學習千信那種不分彼此,甚至具有愛護競爭對手的同情心,才算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一個領導者應具有兼愛天下的胸襟。要依循適當的原則,以達成共存榮。

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說過:「什麼是天下的公敵呢?那就是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和家之間相互爭利,人與人之間相互殘殺。然而,公敵是怎麼發生的呢?完全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缺乏博愛的緣故。每個人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知道愛其他的國家;只知道愛自己的家庭,而不知道愛別人的家庭;只知道愛自己,而不願去愛別人。久而久之,強大的會欺侮弱小的人,富有的會欺凌貧困的人,尊貴的會瞧不起低賤的人,而奸詐狡猾的人也會欺侮愚蠢魯鈍的人了。可見天下會發生禍害和怨恨的原因,根本上在於人們不能互愛。所以要和平相處,就必須互愛互敬,重視對方的利益。」

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聖賢們已經給我們明白的教訓,如果人人照著去做,一定會造成美好和諧的世界。可是人們不遵循這些道理,又不能實行兼愛,所以才形成世局的混亂不安。墨子常勸告世人,不要過度競爭,只要順著自然的法則,便可以帶來進步。如果只知使用武力,以暴力鏟除競爭者,這就是所謂的過度競爭。

國與國之間的過度競爭,往往會導致戰爭;個人與個人間的過度競爭,會引起仇恨和爭執,甚至做出傷天害於理的事;而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會產生資本的獨占、不平衡,小者造成中小企業的破產,或使自己身敗名裂,而大者會引起社會及世界的混亂。

總而言之,人類的利害是相通的,能做到愛人如愛己,愛他國如愛祖國,才會使世界幸福和平。身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更應徹底實行兼愛,切忌投入過度的競爭中,要依循適當的原則,以達成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理想。

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設計長遠的目標;而根據現有的基礎,制訂長期的計劃。

公元一八七六年,美國亞馬士都大學的校長威廉克拉博士,應聘到北海道剛創立的札幌農校,擔任教務主任。他和學生其同生活,教育他們達八個月之久。培養了佐藤昌介、內材鑒二、新渡等傑出的教育家。克拉博士在任滿離校時,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句名言:「少年人要立下大志」。

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我們生活中,必須立下志願,才會有奮鬥的目標。否則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那豈不是虛度光陰嗎?孔子曾說過。他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向學。日本高僧日蓮法師也在十二歲時,立下志願要成為日本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在年輕時就立下志願,而終身為目標奮鬥,終於成為名人,不但使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時也提高了生命的價值。相反的,一個人不知道自己一生中將做些什麼事,不但不能體會人生的快樂,也會失去生存的意義。

即使是乞丐也會發下宏願,努力乞討,以求致富。所以,一個領導者更不能沒有志願了。領導者把自己的志願向部下公開,並鼓勵部下共同朝著即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