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談之前作好準備

左宗棠眼前第一件大事,是平回亂。舉凡打仗,首要任務當然是招募士兵以及籌備軍隊糧餉。正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如何籌錢呢?左宗棠是大官兼武將,只會調兵遣將,至於錢銀周轉,非要向胡雪巖請教不可了。

「你會帶多少兵呢?」胡雪巖問。「我頂多只可以帶三千子弟兵去。」左答。

「你原來的大軍呢?為甚麼不……」胡雪巖驚奇地問。這麼少兵,怎可平亂呢?從前帶的軍隊,豈非浪費掉?

「做事要因地因時因人而制宜的。」左宗棠說,「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往日平定太平亂賊的兵,未必合用。」

左宗棠又說:「這次出兵,須重整軍隊,再培訓士兵,這是從零開始的奮鬥呀!」

胡雪巖明白這點,他試過做不同的生意,每一次創業,都是從零開始再闖高峰。左宗棠平定了太平軍,手上的兵將當然很多,但今次要對付的人不同,就要挑選適合的兵將上陣。左宗棠作了一個打算,頂多只有三千人合用,其餘的軍隊,要重新再招募,再培訓過來。

「那麼,你至少要花一兩年時間,才可以看到成績的。」胡雪巖說。

「豈止一兩年,」左宗棠說,「要平這次亂事,非十年八載不足以見效的。」

左宗棠見胡雪巖愕然,便解釋說:「天下事,哪有這麼快見成績的呢?好比你做生意,可以今天開店,明天賺錢嗎?」

胡雪巖聽了,也明白做官和做生意,也是一樣,沒有即時的收穫。胡雪巖接著說:「那麼,我們要籌十年八年後的糧餉了,是嗎?」

「對,這是長遠的奮鬥,我要練馬隊,又要造『兩輪炮車』,開設『屯回總局』。」左宗棠說。

「你這樣長久的打算,朝廷會批准嗎?」胡雪巖感到奇怪。

「朝中也有有見識的人,他們會懂的。」左宗棠說。

胡雪巖聽了,不禁面紅,因為這句話,刺中了胡雪巖的要害,他讀書少,所以很自卑,他即時說:「我有點不明白,希望大人教導。」

左宗棠說:「我這次出兵,目的是將亂軍連根拔起。」

「對。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胡雪巖說,「只要肯下功夫去將土地翻一翻,野草自然長不出來了。」

「只有你明白我的意思,我要做一番事業,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左宗棠說,「真正頭痛的是打仗的經費。」

胡雪巖聽了,不禁暗暗盤算十年八年所需的經費。

「大人,你究竟要帶多少兵?」胡問。

「子弟兵算三千,再加其他招募,大概也要五六千人。」左宗棠說,「駐紮好之後,再來招募大軍,加以培養。」

「就算六千精銳部隊,每人每月行資十兩,也要六萬多兩。如果再加上五萬大軍,每人的糧餉、衣服被鋪、武器等等,以五兩計算,也要二十五萬兩,」胡雪巖盤算著,手指在比劃,「每個月也要三十一萬兩。」

左宗棠一聽,也愕然。這麼算來,一年豈非約四百萬兩嗎?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就算先籌一半才出兵,也要二百萬兩。左宗棠說:「我們要看籌得的經費,才考慮招募軍隊,費用方面,也可以伸縮的。

「我想先籌一筆錢才起行,至少也要籌足半年的經費,大軍才可安頓。」左宗棠說。

「當然,有錢便膽壯,手上有半年經費,其他的,我也可以容易調度。」胡雪巖接著問,「你手上有多少把握可以籌足經費呢?」

「廣東、福建和浙江三省,我都有影響力,他們每月也要繳款協助打仗的。」左宗棠滿有把握地說,伸出手指去數,「福建可籌四萬,浙江七萬,廣東四萬,另加江海關三萬,每月總收入是十八萬,一年是二百一十六萬。還差很遠呀!」

左宗棠接著說:「平亂是國家大事,戶部也當然出面協助,其他省份,也要協助。不過,我相信支持也是有限。總共不過是二百四十萬兩左右罷了。」

「好,我就為你先籌一半吧!」胡雪巖答。

「一半?」左宗棠驚奇地說,「這是一百二十萬兩,你有把握嗎?」他很關心地說,「你往哪裏籌呢?」

「我有辦法,不過,首先要大人批准,讓我全權辦理。當我籌畫妥當時,再向你說明吧!」

左宗棠也知道胡雪巖是一個實幹派,說得出做得到。一向以來,胡雪巖的話,都是一一兌現的。今次左宗棠見他這樣有把握,也不便插嘴多問。

「大人甚麼時候動身呢?」胡雪巖說。

「我想十一月動身,沿途和各省巡撫談談,請求協助。相信會在年底才到京師。」左宗棠說。

「一百二十萬兩的籌款,我是有把握的,請放心。」胡雪巖很有把握地說,目的是要令左宗棠放心,讓他好好籌畫打仗一事,胡雪巖又說:「眼前要錢,二三十萬兩現銀,我還可以隨便調度,有需要,請隨便吩咐。」

「那太好了!胡雪巖,我希望你早早籌畫,費你勞心了。」左宗棠說。

胡雪巖和左宗棠談完之後,整個人也變得沉重起來。這次軍務所需要的款項,不是小數目,他已經一口應承下來,然而他真的有把握嗎?

俗語說:滿飯好吃,滿話難說。這時胡雪巖心中不禁泛起了一絲悔意,怨罵自己一時大意。但這退縮的念頭,即時被他扭轉過來,他心想既然已經出口答應了人家,就不能打退堂鼓。

成功失敗,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腦海中的退縮念頭,絕對不能讓其滋長擴大,否則退縮念頭一旦戰勝,人便會一退再退。

胡雪巖處理過的事很多,辦事之前往往要通過心理鬥爭這一關。鬥贏之後,便會全力以赴,爭取最大的收穫,一旦思想鬥爭失敗,人便會無心戀戰,跟著會感到力不從心,無力去鬥。一向以來,胡雪巖明白,辦事成功與否,不在乎力量,只在乎自己是否在心理上戰勝了自己。思想勝利了,自然有力量去面對困難。

轉念一想,為甚麼不往好處看呢?他日左宗棠平亂回來,便是一位當時得令的大紅人,自己的事業,豈不是水漲船高嗎?胡雪巖突然間眼前一亮,信心增加了,心中說:「好!我一定要努力,一定不可失敗。」

左宗棠見他由愁變喜,顯出一絲雀躍,本想出口詢問,這時旁邊的侍從問:「是否留胡大人吃晚飯?」

胡雪巖整個人從夢中驚醒,急忙說:「時候不早了,我還要去送船。」說著便起身告別。

左宗棠臨行時又加重語氣說:「希望你好好努力,籌足一百二十萬兩。早一天完成,我便早一天安心。」

胡雪巖很有把握地說:「請大人放心。」

為了籌集資金,胡雪巖只好往上海跑一轉。上海有老朋友古應春,專門代胡雪巖和洋人接觸。

古應春近來的事業發展得很好。他做了英商匯豐銀行的買辦。甚麼是買辦呢?買辦即是外商機構內的華人首腦。名義上是管理帳目和一切雜務,其實和華人交涉,與官場打交道,僱用勞工之類,也是由買辦負責。買辦的工作,實際上是作外商和華人的橋樑。中國客戶和外商接頭,也是首先透過買辦。

古應春精通英文,為人勤快,工作效率高,人際關係很好,所以很得老闆的信任。胡雪巖時常向外資銀行借錢,有甚麼事,也找他商量。

「應春,我要和外資銀行『檔手』吃飯,請你列一張駐上海的外資銀行名單給我吧!」胡雪巖向古應春說。

「為了船廠的事嗎?」古應春問。

「不是。」胡雪巖答,「我要向他們借錢。」

古應春一聽,也有點驚愕,一向以來,二三十萬兩的貸款,只是胡雪巖一句話便可以了,今次要吃飯碰面,數目肯定不小。

古應春取出駐上海商行名錄簿來,翻到銀行一欄,寫出了十間外資銀行的名稱,分別是:

一、阿加刺銀行;二、利中銀行;三、利商銀行;四、匯泉銀行;五、麥加利銀行;六、匯隆銀行;七、有利銀行;八、法蘭西銀行;九、匯豐銀行;十、麗如銀行。

以上這十間銀行,通稱為外商銀行,分別隸屬不同的國家。競爭最激烈的,有法國和英國銀行。上次胡雪巖因船廠貸款事,向法國銀行洽商,令到英國銀行很不高興,如果請吃飯將他們的首腦聚在一起,場面肯定很尷尬。

所以,古應春說:「全請倒不如分開請。」

「你看,請哪些好呢?」胡雪巖問。

古應春在名單上列出匯豐銀行、麥加利銀行和有利銀行。這家麥加利,即是廣東人口中的渣打銀行,因為上海人對於「渣打」兩字發音困難,便將他的第一位「檔手」的名字麥加利,變成了銀行的名字。

古應春說:「這三家都是英國銀行。」

古應春是匯豐銀行的買辦,胡雪巖明白,如果各銀行條件相同,當然依從古應春的方法辦事。

匯豐銀行也不是全屬英國的。它原本的名字是「香港上海銀行有限公司」,同治三年時候在香港創辦,資本共港幣五百萬元,由英國的怡和洋行、仁記洋行、美國的旗昌洋行以及德國、中東、中國商人合組而成,古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