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57章 新的運輸線路

第二天一早,我就和捷列金兩人趁飛機返回了盧布林。

一回到了指揮部,我就看到馬利寧坐在桌邊,面前擺著厚厚的一疊資料。我還以為又是什麼戰報,便快步地朝他走過去,同時問道:「參謀長同志,又是前線的戰報嗎?」

我以為馬利寧會回答我,說是來自馬格努謝夫和普瓦維登陸場的戰報,或者說是塞羅茨克登陸場的最新情況。誰知他站起身朝我走過來,與我和捷列金兩人握手後,開口說道:「不是戰報,而是華沙這幾年的氣候資料。」

聽說是氣候資料,我立即猜到肯定和接下來的渡河行動有關,連忙朝桌子走過去,同時問道:「參謀長,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料了嗎?」

「是的,麗達,找到了。」馬利寧神情有些沮喪地說:「根據資料上的記錄,維斯瓦河在十二月中旬才會全部上凍,但冰面的厚度普遍只有五到八厘米。」

我聽到這麼數據,心裡不禁咯噔一下,在沉默片刻後,喃喃地說道:「也就是說,就算維斯瓦河結冰,我們也只能讓步兵渡河?」

「是這樣的。」馬利寧表情嚴肅地說:「就算只讓步兵在冰面上行走,也不能攜帶過多的東西,否則會導致冰面的破裂。」

「在河面完全結冰前。」軍事委員捷列金此刻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河面上會出現大量的浮冰,使我們無法在維斯瓦河上繼續使用船隻。」

「軍事委員同志說得對。」捷列金的話剛說完,馬利寧便及時地表示了支持:「只要河面上出現浮冰,我們對西岸登陸場的運輸,就只能依靠那兩道浮橋了。」

我聽馬利寧提到了浮橋,便立即關切地問道:「浮橋的情況怎麼樣,我們的運輸隊還能順利地通行嗎?」

「是的,雖然德軍經常出動飛機,來轟炸我們的浮橋,但在我們的空軍和地面防空部隊的努力下,浮橋到目前為止還完好無損。」馬利寧介紹完情況後,開始向我訴苦:「不過浮橋的運輸能力有限,我派後勤部長去河邊了解過,東岸排隊過河的運輸車隊,有的甚至是前天晚上就等在這裡了,到今天還沒能輪到他們渡河;而西岸運送傷員的車隊,又遲遲無法渡過來,導致一些傷員沒有犧牲在戰場上,卻在等待渡河的過程中痛苦地死去。」

馬利寧的話,讓我想起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最艱苦的時候,由於德軍對伏爾加河上行駛的船隻狂轟濫炸,導致後面的兵員和物資運不過來,而城裡的傷員也運不過去,衛生員只能將數以百計的傷員扔在河邊,聽任他們自生自滅。

想到當年那凄慘的一幕,我的鼻子就不禁一陣陣發酸。想到這裡,我捏了一下鼻子,隨後問馬利寧:「參謀長,我們現在還有能力架設新的浮橋嗎?」

對於我的這個問題,馬利寧躊躇地說:「由於沒有足夠的架橋器材,所以要想再架設可供坦克、大炮和卡車通行的浮橋,是基本不可能的。」

他的話音剛落,我就急匆匆地問:「那讓步兵通行的橋樑呢?」

「步兵通行的橋樑,倒沒問題。」馬利寧有些疑惑地問:「麗達,如果我們的技術裝備不能過河,就算我們調再多的步兵過河,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啊。」

「近衛第八集團軍防禦的馬格努謝夫登陸場,每天都在進行激烈的戰鬥,負傷的指戰員一定不少,我們要想辦法把傷員儘快撤下來,爭取讓他們早日康復能重返戰場。」我向馬利寧解釋說:「我之所以準備再架浮橋,就是為了更快地將傷員從對岸運回來。」

「可是新浮橋如果不能通行車輛的話,我們該如何把傷員運過來?」捷列金不解地問道。

「很簡單,用人把傷員抬過來。」我指著地圖對馬利寧和捷列金說道:「西岸準備後送的傷員,由救護車送到維斯瓦河邊,等在這裡的擔架員把傷員從浮橋上抬過來,抬上停在東岸的救護車。你們看這樣行嗎?」

聽我說完後,馬利寧和捷列金兩人合計一下,隨後同時點頭說:「這是好辦法,只要救護車不再過橋,那麼浮橋的運輸壓力就能大大減輕,以便我們能將更多的物資運過去。」

我心裡核計了一下,覺得就算這樣做,還是無法解決浮橋通行能力有限的問題。因為不光要從東岸往西岸運物資,那些卸完貨的卡車,還要從河西開回來,這樣每天能從東岸到西岸的坦克、火炮數量就會非常有限。要想加快西岸的物資囤積數量和集結更多的技術裝備,還要另外想辦法。

我坐在桌邊,盯著地圖看了半天,心裡覺得再架可供坦克和車輛通行的浮橋,已沒有任何可能,我們目前嚴重缺乏架橋的器材,況且就算架上了,在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下,也會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馬利寧見我盯著地圖發獃,便小心的問:「麗達,你想到了什麼好辦法嗎?」

我輕輕地搖了搖頭,表示自己還沒有想出好辦法。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捷列金輕輕地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能想的辦法都想過了,但效果似乎都不明顯,除非讓我們的卡車插上翅膀飛過去,這樣就能保證對岸所需的物資。」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捷列金的話頓時讓我打開了新的思路:對啊,既然陸路走不通,我們可以考慮空運的途徑啊。想到這裡,我連忙抓起桌上的電話,給空軍指揮部撥去了電話,聽到波雷寧的聲音後,我立即問道:「將軍同志,我想問問,在您的部隊有多少運輸機?」

「有20架美國援助的C46型運輸機。」波雷寧說完這話後,好奇地問:「副司令員同志,難道您打算在敵人的後方空降嗎?」

我沒有立即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吩咐道:「將軍同志,給我報一下這種飛機的參數。」

「這是美國寇蒂斯公司製造的全金屬雙發、單翼軍用運輸機。」聽到我的吩咐後,波雷寧立即向我彙報這種飛機的各種參數:「C46型運輸機翼展32.92米,機身長23.27米;最大起飛全重25.4噸,載重3.64噸,巡航速度301千米/小時,航程1883千米,可乘全副武裝士兵40人;裝有美國普惠公司R-2800-51型,雙排汽缸、星型氣冷活塞式發動機二台,每台功率2000馬力。」

我等波雷寧報完飛機的參數後,這才說道:「將軍同志,我沒有在敵後空降的想法,我之所以想了解這種飛機的性能,是打算在維斯瓦河兩岸開闢一道運輸線。」

「維斯瓦河兩岸的運輸線?」波雷寧聽完這麼說,不禁滿頭霧水地問:「副司令員同志,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是這樣的,空軍司令員同志。」自從知道空軍有20架美國人提供的C46型運輸機,我的心裡踏實了許多,所以我便放心大膽地對波雷寧說起自己的計畫:「我打算讓運送物資的車隊,將物資卸載在機場,然後用運輸機將這些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維斯瓦河西岸的馬格努謝夫和普瓦維兩個登陸場。怎麼樣,有困難嗎?」

「副司令員同志,您的計畫理論上是可行的。」波雷寧在電話里字斟句酌地說:「只要對岸的登陸場有長達五百米的跑道,我們的飛機就能在那裡平安地降落。」

「太好了,這真是太好了。」在得到了波雷寧的確認後,我的心情變得愉快起來,我對著話筒說道:「我先與崔可夫和科爾帕克奇兩位將軍聯繫,等他們給了我確切的答覆後,我再給你打電話。」

我放下電話的時候,看到馬利寧和捷列金都用難以置信的目光望著我,看得我都有點不好意思。我望著兩人問道:「你們說說,我的這個方案行嗎?」

「我覺得這個方案很不錯。」馬利寧扭頭看了一眼旁邊的捷列金後,盯著我說道:「非常值得一試。」

見馬利寧也同意了我的意見,我便立即撥通了崔可夫的電話。開門見山地問:「將軍同志,您那裡的情況怎麼樣?」

「麗達,情況很不妙。」崔可夫向我訴苦道:「敵人每天都向我們的登陸場發起進攻,由於缺乏足夠的技術裝備,雖然敵人的進攻都被我們打退了,但部隊的傷亡卻很大。」

「將軍同志,我明白您的處境。不過由於我們的運輸能力有限,在短時期內估計很難改變現有的局面。」

「沒錯,目前每天從東岸運過來的物資和彈藥,只能勉強夠用。」崔可夫有點擔憂地說:「假如浮橋被敵人的飛機炸斷,我們在西岸的部隊越多,就越容易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崔可夫將軍,我現在想出了一個辦法,可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對你們的物資和彈藥供應。」由於我從來沒去過馬格努謝夫登陸場,對那裡的地形不了解,所以有些底氣不足地說:「不過需要你們的全力配合。」

「副司令員同志,你有什麼吩咐儘管說。」崔可夫態度恭謹地對我說:「只要是我能力範圍內,我一定全力完成。」

「是這樣的,崔可夫將軍。我打算派空軍的運輸機為你們運送物資,但不知道你們能否在安全地段,為運輸機建立一個至少長五百米的跑道?」

我的話剛說完,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