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執」是解決問題最糟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與爭執,十之八九都是由於說話的表達方式。」——寶那特

有一天,小華放學回家後,就問爸爸:「什麼叫做爭執?」

父親答道:「所謂的爭執,就是當兩個人一言不合,所引發的爭議……」

小華答道:「但是,我還是有點不清楚您所講的意思?」

父親繼續解釋說道:「例如,我和你老媽結婚那麼多年,有時候,難免也會因意見不合,而有所爭執……」

在一旁的母親聽到之後,立刻插嘴說道:「誰和你爭執過?」

父親說道:「妳幹嘛那麼神經質,我只不過是為了向兒子說明,隨便舉個例子罷了!」

母親答道:「那你舉例子,為何要扯到我身上來……」

父親隨即轉頭笑著對小華說道:「孩子,看到了沒,這就是爭執……」

生氣的時候最好不要開口說話

培根曾經寫道:「爭執雖然能使人得到短暫的快感,但卻是解決問題最糟糕的方式。」

這句話的道理,其實人人都懂,而且,如果要發表一篇如何避免與人爭執的言論,每個人說起來,肯定都是頭頭是道,例如,大家經常可以在勵志書上看到的,什麼「在生氣的時候,最好不要開口說話」,「在與人爭執之前,不妨先給自己十秒鐘的緩衝時間」……等等。

但實際上,當自己真正遇到與人爭執的狀況,這些耳熟能詳的「道理」,可能一個也用不上,這就是人的本性使然,要不然,怎會有位哲人把人形容成是一種「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的動物呢?

★讓自己樂起來★

有一次,小華向他的兩個死黨小明和阿勇說道:「昨天,我爸爸好厲害,他和朋友一早去爬山,一直爬到晚上才回來!」

小明聽了之後,不屑地說道:「這有什麼好臭屁的,我堂哥去年和他的同學去爬大霸尖山,去了一個禮拜才回來!」

阿勇在一旁,則不以為然地說道:「才一個禮拜而已,你們知道嗎?我那位住在南部的伯父,十年前去爬喜馬拉雅山,爬到現在都還沒回來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