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一/思想的力量

第二天,他打了電話給紙條上的十個人。打電話給十個完全陌生的人,向他們請教有關「愛的秘密」,實在令他既緊張又困窘。可是最讓他吃驚的是,這些人都好像完全知道他在說些什麼,而且表現出很高興他打電話給他們的樣子。所以他便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中,分別跟他們約見面。

年輕人對名單上的第一個人特別好奇。他是雨果.普契亞,一位退休的社會學教授,對人際關係的率直觀點使他聞名於學院派中。他還出了好幾本這類內容的暢銷書,而且經常出現在廣播和電視的談話性節目裡。

普契亞博士論述的精髓是,人類在追求科學和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都忽略了生命中最本質的事物。他經常引述古印度的預言:「只有當最後一棵樹木被砍下,只有當最後一條河流被下了毒,只有當最後一條魚被抓走了,你才會發現金錢是不能吃的。」

普契亞博士是個六十幾歲的老人,手臂很長,頭髮全白,有著一張非常溫和,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孩子氣的臉孔,這使他看起來至少年輕二十歲。他展開雙臂迎接年輕人,緊緊地擁抱著他,好像他是個長期失去聯絡的朋友。年輕人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他不太習慣和完全陌生的人擁抱,事實上,他根本不習慣和任何人擁抱,即便是他自己的家人。

「所以你見到那個老人了?」普契亞博士一邊說著,一邊請年輕人坐下,「他好嗎?」他問。

「據我看來他非常好,」年輕人坐下之後說道:「他到底是誰?從哪兒來的?」

「你的疑問跟我一樣,我也只見過他一次,而且是在三十多年以前。可是他改變了我整個教學和生活的道路。我剛在大學開始教書的時候遇到了他,當時我被指派接任指導六班一年級的學生。就在學期進行了十個禮拜以後,我發現有一個學生失蹤了,她是一個漂亮、活潑且聰明的年輕女孩,她的作業展現出她是相當敏銳的。在她缺課之後的第三個禮拜,我問坐在她附近幾個學生知不知道她在哪裡。結果你相信嗎?竟然沒有人知道,也沒人在乎,他們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曉得。

那堂課下課之後,我到教務處去,試著問出我學生的住處,以及她為什麼缺課的原因。教務處的人很驚訝地看著我說:『喔!對不起!我以為你已經知道了。』她把我拉到一旁進入她的辦公室內,告訴我說那名學生已經在兩個禮拜前自殺了。她從十層樓高的大廈頂層跳樓自殺。

我被這個消息嚇呆了。我坐在前廳傻想著,是什麼因素讓這個有潛力的學生這樣結束生命。不知在那兒發呆了多久,一直到我突然發現他正坐在我身旁。」

「誰?」年輕人打斷他。

「那個中國老人。」普契亞博士說,「他問我在困惑些什麼,我就把這個故事告訴他,他聽了之後沉默了幾分鐘,然後對我說了一些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他說:『你知道,我們教導學生如何讀書寫字、加減乘除,我們教導他們一些我們自認為是良好的教育,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如何去愛。』

他的話一棒打醒了我。那是我曾直覺地感受到的問題,卻從來沒有人這麼清楚地告訴我。我們坐在那兒談了一些關於愛和生命的話題,就是從那個中國老人的口中,我第一次聽到有關愛的秘密——十個不朽的原則,它讓我們把愛帶進生命中,讓愛圍繞著我們的生活。」

年輕人半信半疑地問:「你是說那些『愛的秘密』真的有用嗎?」

「至少對我來說是有用的,而且,我的幾百個學生也在生活中實踐得很好。」普契亞博士說。

「真是不可思議!奇妙得難以相信。」年輕人說:「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不每個人都去做呢?」

「你問得很好!」普契亞博士回答:「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每個人需要愛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事都來得多,只是我們都忘了。我們汲汲於追求其他的目標,譬如事業、金錢和財富,我們專注地追逐休閒、娛樂,而忘記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你想想,有什麼比愛更重要的呢?」

年輕人在筆記上記下一些重點。普契亞博士繼續說:「中國老人離開之前交給我一張便條紙,上面記載了十個人名和電話號碼。我在一個禮拜之內就跟所有的人聯繫了,透過他們,我學到了一些簡單而實際的方法,去經驗許許多多的愛。這些方法讓我學會如何去建立持久的愛的關係。這十個愛的秘密都同等重要,但是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思想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年輕人重複說著。

「是的。它雖然簡單,卻真的可以讓我們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如果你一心想著氣憤,你就會體驗到氣憤;如果你有著興奮的思想,你就會興奮起來;如果你想著快樂,你就會快樂……當然,如果你有愛的思想,你就可以體會到愛。改變思想,你就改變了經驗。它就是這麼簡單。」

年輕人揚起眉毛,「說當然很容易,我懷疑做起來並不簡單。」

「沒錯,它不全然容易。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擊敗自己的心靈比擊敗無數個論點來得偉大。』不過它還是有可能做到的。我們天生可以選擇自己的思想,可是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卻被教導著去選擇錯誤的思想。我們被教著去評斷別人,去歧視跟我們不同的人。孩子是不會在乎不同的膚色或信仰的,他們只是單純地看人。你愛一個孩子,他也會愛你,因為愛是人類的本能,問題是,小孩子對愛的領悟力,被他們的父母扼殺了。」

「怎麼說呢?」年輕人問道。

「孩子會觀察父母的行為,據以建構他們對愛的理解。如果孩子總是被吼來吼去或體罰,他們就會相信這種行為是可被接受的,然後就以這種方式對待別人,來表示愛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重新學習愛的真諦,以及被愛的意義。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信仰和態度,才能走向愛的世界。」

「那你是怎麼做到的?怎麼樣才能持續很多年而不會忘記?」年輕人問。

「你可以靠一段『鄭重的陳述』來開始改變你的態度、信仰,甚至思想。」

「什麼是『鄭重的陳述』?」

「『鄭重的陳述』就是一段話,你可以把它肯定地念出來,或具體地對你自己不斷地重複說著。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恆久的愛是不可能的話,你可以用這麼一段話來改變你這種想法:『我創造生命中的愛。今天,所有我碰到的人,我都要用愛去對待他們。我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愛的關係。』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說:『我有無比的力量,可以創造愛的關係。』

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遇到理想伴侶或知己的話,你也可以對自己這麼說:『我的理想伴侶會在最適當的時機、最適當的地點,進入我的生命中。』

以我的經驗,『鄭重的陳述』會改變我們的思想和潛意識信仰。我們的思想決定我們的行動;行動則產生行為;而行為則造就了我們的命運。」

「需要多久重複一次這種『鄭重的陳述』?」年輕人問道。

「盡你所能。有些人還把它寫下來,放在車上或貼在冰箱上等顯眼的地方,讓自己總是讀到它。不過至少要一天三次,早晨起床的時候一次,白天一次,然後晚上再念一次。」

「所以只要重複這些『鄭重的陳述』,就可以改變思想?」年輕人說。

「不!『鄭重的陳述』幫助你改變潛意識信仰;但是你還必須時時自覺地思考著愛對你的意義,以及愛人的意義。這麼說好像已經很清楚了,可是我告訴你,以我的經驗,很少人會思考到這類的問題。舉例來說,你告訴我愛人的意義是什麼?」

年輕人猶豫地想了想,結結巴巴地說:「嗯……這個嘛……我想……愛一個人就是……去關心他們,當他們需要你的時候,你會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

「完全正確!」普契亞博士說:「換句話說,就是表現出你最高的仁慈。可是你可以做到嗎?如果你不先去思考別人的需求是什麼,你怎麼關心他們?你能夠幫助他們嗎?」

「不能。」

「所以囉!當我們要去愛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最困難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先去想到他們,考慮到他們的需求和渴望。」

普契亞博士繼續說:「當我開始我的事業的時候,我很天真的想,老師就是教書嘛!數學、物理、地理或社會學。可是很快的我就學到了,老師要教的不是學問,他要教的是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個別的需求,他們有不同的學習程度和方式,一個好老師必須把這些個別性考慮進去,否則學生就會覺得無趣或挫折。

生活上也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考慮到別人的需要,才有可能擁有愛的關係。作法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腳放進他人的鞋子裡,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嘗試一下。譬如說,很多人陷入無愛的關係裡,經常抱怨他們的伴侶不愛他們,可是如果他們不要總是問:『我的伴侶為我做了些什麼?』而反過來捫心自問:『我能為我的伴侶做些什麼?』當他們能這樣想的時候,他們的伴侶會有被愛的感覺,同時,也會把更多的愛回饋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