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的預言家 馬克斯及其「資本論」

一九一七年,列寧在蘇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政權。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證明了這個共產政權的成立,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禍患。她一方面運用共產主義的謬說蠱惑人心,另一方面又沿用帝國主義的巧取豪奪,擴充勢力,逐步進行其赤化世界的陰謀。

從列寧以次各國的共產黨徒,都以馬克斯主義者自命。馬克斯(Karl Marx,1818—1883)是他們的「祖師」,「資本論」(Das Kapital)是他們的「經典」。

「資本論」第一卷於一八六七年出版,到一九六七年時,世界上有九億以上的人口,暫時被關進鐵幕之中,遭受共產政權的壓迫;推原其故,「資本論」的作者馬克斯不能辭罪魁禍首之罪名。

歐美國家若干高級學府中,曾將「資本論」列為一個研究項目,譬如芝加哥大學就是一例。有人質問該校校長赫欽斯博士為何如此,他回答說,「我們的醫學院裡也在研究癌症。」我們即以要瞭解癌症的同樣心情,在百年之後的今天,來看看馬克斯其人的故事與「資本論」其書的內容;看看馬克斯為禍人類者究竟在甚麼地方。馬克斯生前頗以一代「預言家」自許,不幸他是從人世的病態,來瞭解人類歷史,來推斷世界前途,因而鑄成了他無法預見的罪惡後果。

為短命報刊寫稿

馬克斯出生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當時,法國大革命的記憶猶新,另一場大風暴又即將到來。歐洲各國人民,由於生活痛苦,對於當時的制度,普遍懷有怨望不滿之心。這種社會心理背景,是馬克斯邪說謬論萌芽的原因。

馬克斯於一八一八年出生於德國萊茵河岸的德勒爾地方。他的父親是個相當富有的律師。他父系與母系的祖先都是猶太後裔,但當他還在襁褓中時,父母都皈依了基督教。或許由於馬克斯本人因種族背景所受到的歧視,終其一生他反而都是反對猶太人的。

馬克斯在青年時代,曾先後在波昂與柏林兩地研習法律和哲學,他當時最大的野心是希望能躋身大學的教席。但是,由於他常常發表離經叛道、怪誕囂張的意見,使他自絕於大學之門;仍不得不轉而從事新聞事業。一八四二年有一家名為「萊因公報」的期刊創刊了。馬克斯起初為它投稿,不久就成了那家期刊的主編。由於馬克斯論調偏激,並常常對普魯士政府多所攻訐,所以辦了剛滿一年,就維持不下去了。

馬克斯不得已移居巴黎。巴黎不僅是有名的花都,也是持有各種不同主張與見解的人們薈聚之所。馬克斯在巴黎一面研究社會主義理論,一面為另一家短命的刊物寫稿,那本刊物叫做「法德年刊」,當時並沒有幾個讀者。不過,馬克斯藉此刊物,結交了一些社會主義陣營中的首腦份子。對他來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後來與他締交終身的恩格斯(Friedrich Engles)。恩格斯也是德國人,家中經營棉紡業,境況遠較馬克斯為佳,不過,他和馬克斯一樣對社會主義頗為沉迷。恩格斯在一八四五年所寫的「英國勞工階級之情況」,可說是為馬克斯的「資本論」作了奠基開路的工程。

「共產黨宣言」鼓動暴亂

馬克斯不斷從事反對普魯士政府的宣傳,使得法國無法容忍,乃宣佈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外國人」,他祇好逃亡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去住了三年;然後又回到德國潛居了一個短時期。法國一八四八年革命期間,他再度混進巴黎。就是在那一年,馬克斯與恩格斯合作,寫出了所謂「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在這個小冊子式宣言的「結論」,最足以說明其鼓動暴亂的本意。他們說:

「共產黨員們認為,隱藏他們的意願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茲願公開宣佈,他們所有的目標,唯有使用暴力推翻整個現有的社會秩序,始能圓滿達成。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之前戰慄吧。勞工們除了鎖鍊之外,將不會有任何損失。他們可以贏得全世界。全世界的勞工們,聯合起來吧!」

馬克斯就是這樣一個煽動者,凡他所到之處,就不斷撰寫文章,編印刊物,鼓動勞工群起作亂。但在一八四八年與四九年間,歐洲大陸工潮叛亂,全歸失敗,馬克斯無可容身,便在一八四九年夏天移居英國,當時他是三十一歲。此後的半生歲月,都在英國度過。

家境貧困度日維艱

馬克斯早年結婚,他的妻子衛斯伐蘭(Jenny von Westfalen)是一普魯士官員之女,她在婚後受盡貧困飢寒之累;不過四十年間她倒始終追隨在馬克斯的左右。他們生過六個兒女,祇有三個長大成人;三人之中後來有兩個自殺而死的。這樣貧病交加的生活,無疑影響了馬克斯對世界的看法,從而引發了他暴烈偏激、泯滅人性的主張。馬克斯一家人倖免於饑餒流離,主要是靠恩格斯不斷的接濟。他自己僅有的固定收入,是每周一枚金幣的稿費(合二十一個先令)。說來很可笑,這筆稿費是「紐約論壇報」所付,而論壇報以共和黨為後盾,在當時,是代表資本家立場的。

馬克斯一家住在倫敦的索赫區。雖然他一直在貧病中掙扎,但對於宣傳所謂社會主義的狂熱始終不改。年復年年,他埋首於大英博物館中,致力搜集資料,有時一天要寫作十六小時。由於要應付一家生活,有時又為疾病所擾而不得不中斷,所以馬克斯費了十八年時間,才完成了他所要寫的書,也就是今日為共產黨徒們奉為教條的「資本論」。這十八年間,全靠恩格斯支持他一家人生活,因此恩格斯後來對他這部書能否完成,已經毫無信心了,他曾說,「等這書印出來之後,我一定要大醉一場。」兩人一提到「資本論」,都叫它「那本該死的書」;而馬克斯本人更承認,對他來說,那本書「完全是一場惡夢」。

在這一時期,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對馬克斯頗有重要影響,那便是一八六四年「國際工人聯合會」的成立,這一組織的目的,是要將世界上的勞工階級「團結起來」。馬克斯雖不公開露面,但他在幕後操縱,左右一切。這個團體的規章、計劃、宣言、文件等,幾乎都出於他的手筆。但這個團體並未認真為勞工謀福利,而祇是進行爭權奪勢的政治鬥爭,內部派系傾軋十分激烈。在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垮台之後,這個「聯合會」也繼之解體。其後,由所謂「第二國際」接替。第二國際是由西方國家許多社會主義團體的代表所組成,再後又有所謂「第三國際」,也就是「共產國際」,便完全是由俄共運用的世界性統戰工具了。

在一八六六年尾,馬克斯的「資本論」第一卷初稿完成。送往漢堡付印,到第二年秋天才告出版。「資本論」出版到一九六七年恰好是一百年,便是以第一卷出版時間為準的。

「資本論」原文是用德文寫成;第一卷共七八四頁。第一個英譯本直到二十年之後於一八八六年才出現。除了德文原本,最早的外文譯本,便是一八七二年出版的俄文版。這倒與以後共產黨能在俄國得勢猖獗的情形,暗相吻合的。

在馬克斯的時代,英國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代表。因此,馬克斯在「資本論」中討論到經濟問題時,幾乎完全取英國情形來做為說明。各種觸目驚心的例證的確俯拾即是,因為在維多利亞女皇統治時期的中葉,資本主義在英國可說正演變到最壞的階段。尤其在各工礦社區,勞工們生活的情況令人慘不忍睹。馬克斯就把這些情況引用在「資本論」中,而他所引用的都是英國政府發表的官方報告。譬如說,婦女沿著運河兩岸拉縴,又像牛馬一樣的為煤礦拉運煤的車。還有那些在紡織廠裡的童工,最小的祇有九歲,可是他們也和成年的勞工一樣,一天竟要作十二到十五小時的苦工。自從實行日夜班輪流工作以來,童工宿舍裡的床舖便永遠是「溫暖」的,因為有不同的小孩子輪流在同一床上睡覺,肺病和其他因職業引起的疾病流行,在女工和童工中死亡率極高。

對於這種悲慘的情況表示抗議的,當然不僅馬克斯一人。當時很多人道主義者,如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藝術批評家盧斯金(John Ruskin)和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都曾寫過許多文章,大聲疾呼要求改革。英國議會在輿論的督促之下,也亟於尋求經由立法而實現改革的途徑。所不同者是,這些人是要求改革這種病態;馬克斯卻要利用這些病態,作為他推翻既有的社會秩序之跳板。

偽科學的唯物辯證法

馬克斯對於他所謂的「用科學方法研究經濟與社會問題」,頗引為自豪。恩格斯曾說,「正如達爾文發現了生物進化論一樣,馬克斯發現了人類歷史的進化論。」馬克斯則說,所有的經濟現象,「都可像研究自然科學一樣地觀察,並且紀錄下來。」所以,在「資本論」中,他常引用生物學家、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的研究結論,馬克斯顯然幻想他自己能成為研究社會學中的達爾文或研究經濟學中的牛頓。藉了「科學的分析」為名,馬克斯自以為他發現了如何將資本主義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