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吼聲 潘恩及其「常識」

在美國大革命爆發前夕有一本重要著作,即潘恩的「常識」。千千萬萬人——包括開國元勳華盛頓在內。因此書而堅定了他們對英一戰,爭取自由的決心。有人甚至認為,如果沒有讀過「常識」這本書,便無法瞭解美國的歷史以及其立國的精神。

三十七年間的失敗

湯瑪土.潘恩(Thomas Paine)由英國到達美洲大陸那一年,已經三十七歲了。沒有一個頭腦清明的人會預言他能有光明的前途。直到三十七歲時為止,他所經歷的都是相繼而來的失敗與挫折。任何一件事情,祇要他一插手,最後必是不幸的結果。可是想不到在此後的幾年之間,他竟成為英語世界影響最大的作家,美國歷史上引起爭論最多的人物,一個政治宣傳家與革命者,並且在北美殖民地,在大不列顛帝國,在整個西歐,都成了赫赫一時的名人。有人對他既畏又恨,也有人對他頂禮膜拜。究竟道理何在呢?難道他真是在橫越大西洋的海行之中,一夕間突然由庸人變成天才了嗎?

當然不是如此。我們如仔細考察潘恩的早年生活,便可發現他去美之前所受的顛躓困頓,都正是他日後一鳴驚人的準備工夫。

潘恩於一七三七年一月廿九日,出生在英國東部諾伐克郡的塞特弗城。父親是個清教徒,母親則信奉英國國教。潘恩因自幼家境極貧,屢操賤役,直到十五歲才入小學讀書。據他自己說,他在校中「受到極佳的道德精神教育與相當實用的學識。」對於科學與發明,他自幼興趣甚濃;成年後雖然奔波於四方,不暇寧處,對於新知的探討仍樂此不疲。

在受過短暫的正規教育之後,潘恩開始隨父親學製女人的胸衣。做了三年,單調乏味的工作使他無法忍受,於是離家出走,偷偷投身於一艘海盜船上。那條船名叫「恐怖號」,船長的綽號是「死神」,由這兩個名字就可以想見,那樣的環境更非充滿了夢幻的潘恩所能安然定居的。好不容易才由他的父親設法把他救下船來,回鄉去重操舊業。到了十九歲那年,他再度出走,搭上一條叫做「普魯士王號」的私掠船。這一次時間很短就回到陸上;不過他不肯重返故鄉,便留在倫敦從事縫製緊身衣的行業;閒暇時,就跑出去聽一些有關天文學的演講。當時天文學因航海事業發達而成為一種熱門的知識。

一行作吏請願獲罪

在倫敦那幾年,潘恩依然是掙扎於貧困之中。後來他娶了一個孤兒院中的女僕為妻;不幸那少女一年之後就去世了,她的父親在稅務局裡當小職員,他喜歡那個職業,是因為稅務衙門工作甚閒,可以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從事其他消遣。潘恩受了老岳丈的影響和提攜,不久也由成衣匠而轉任稅吏。

從事稅務工作吃力不討好,潘恩負責緝私查稅,幹了不久就結怨四方,親朋都視同陌路。後來更因為他的心地太軟,執法不力,為當局免職。他祇好又回去縫衣裳,做了一陣子,轉往根辛敦去教書。教育工作極為清苦,他一年薪水祇得二十五鎊。生活實在維持不下去,祇好厚起臉皮再去稅務局裡「為五斗米折腰」。潘恩一七七一年再度結婚,婚後與妻子和岳母同住在路易斯。他的景況仍未見佳,幸虧他太太經營一家出售煙草雜貨的小店,略博蠅頭微利,勉強貼補度日。

潘恩的生活粗獲安定,公餘之暇,常出入於白鹿酒店,參加各種社交集會,酒酣耳熱之時,他每每乘興賦詩作歌,乃至寫些嚴肅的論文,在友輩間流傳。他更愛與同儕議論時事,炫示他雄辯滔滔的辭鋒。

由於潘恩機敏善辯,所以,後來當稅務人員們要求加薪並改善工作條件時,大家便推舉潘恩做他們的發言人。潘恩受命之後,鄭重其事地化了好幾個禮拜的工夫,寫成一篇請願書,「論稅務人員之薪俸及待遇不足與貪墨風行」。一七七二年冬季,他前往倫敦向議會及政府當道請願。

這一次上京結果甚為淒慘,不僅請求加薪案立遭駁回,潘恩本人並因「擅離職守」的罪名而再遭免職。太太的雜貨店也受累破產,潘恩將家中的傢具和私人衣物一一出賣。羅掘俱窮,才免於因負債而坐牢。他的太太為此一怒而下堂求去。已入中年的潘恩,此時無親無友,一文莫名,在茫茫人海之中,竟無一枝棲身之所。

富蘭克林函介赴美

幸好潘恩旅居英倫時,曾結識美國的開國名賢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當時是北美殖民地駐在英倫的代表。他不愧是一位創業的人物,不僅禮賢下士,而且頗有知人之明。他認為潘恩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青年,因此便寫了一封很懇切的介紹函件,給住在費城的女婿李察.巴契;囑咐巴契要設法為潘恩安排一席館地,或任公職,或作教員,或參加土地測量工作。潘恩就這樣啟程赴美;當他於一七七四年十二月初到達費城時,他所有的財產就是富蘭克林的那封信。

如果說潘恩還有甚麼別的資產的話,那便是他過去所得的經驗。他經歷過貧窮的生活,因此深深瞭解民間疾苦;他瞭解英國的官場對老百姓的苛虐與剝削;但他聽到過也談到過不少有關天賦人權的議論。尤其是英國幾千個貴族與幾百萬平民之間權利義務的鴻溝,使他印象最為深刻。而且,他也曉得英國在選舉法修正以前下議院選舉的那一套辦法,同時對於貴族階級腐化貪污,愚蠢無能的種種情形,他在一行作吏的生涯中,自不乏體會親嘗的機會。由於這種種經歷,使他自始就成為一個民主制度的強力支持者,由於人道與民主體制的嚮望,他很自然地熱中於全面性的社會改革與政治改革。

小小刊物大大改革

潘恩到達費城不久,就應聘出任剛創刊的「賓州雜誌」(Pennsylvania Magazine)的主編;這本雜誌一共出版了一年半,大部份是由他主持。憑藉這本小小的刊物,他幾乎是「孤軍奮戰」般地發動了許多改革運動;首先,他發表論文反對奴役黑奴;五個禮拜之後,費城就成立了第一個反對蓄奴的團體,主張實施釋放黑奴。隨後,他又大聲疾呼要求給予婦女平等權力;提議成立國際性的保障著作權法案;反對虐待動物;譏評「決鬥」是一種野蠻的風俗;甚至開始呼籲世界各國,應該廢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幾乎就在他呼籲廢棄戰爭之同時,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戰爭已經激烈展開。一七七五年春天的康柯之役、萊辛敦之役、彭克山之役戰況皆甚慘烈。潘恩曾寫信給富蘭克林說,「就在我踏上美洲的土地之後,耳鼓中便充滿了鉦鼓殺伐之聲。」

當時北美殖民地上的輿論,陷於嚴重的分裂。其中有極端主戰的如薩繆.亞當士,如約翰.漢柯克等,大力倡導對其開戰。但屬於托雷黨的保守份子,則仍主張應向英皇效忠。當時深負眾望的領袖如華盛頓、如傑弗遜、如富蘭克林,內心中都希望能有妥協之餘地,對於要求獨立的主張,認為不切實際。所以美國史上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陸會議,決議案中都一再重申殖民地仍在英皇統治之下;以此為出發點,來請求英國王廷和政府對殖民地給予公平的待遇而已。

在這種思想混亂,意向模糊的時代,有一個人把當時的情況與未來的發展看得很清楚,那便是潘恩。他自始就認為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而自立,是必然的演變。他在一七七五年秋季將這種看法寫了出來。他把完成的原稿分交幾位朋友審閱,其中一位是羅西博士(Benjamin Rush)。羅西建議他用「常識」作這本書的書名;並且介紹費城的書商貝爾承印這本書。

「常識」出版震驚北美

「常識」(Common Sense)於一七七六年一月十日出版,潘恩並未署名,作者祇是「一個英國人」。按照西方習慣,一本出版物在五十頁以上才能稱為「書」,「常識」則祇能稱為「小冊」(Pamphlet),它僅有四十七頁。當時定價是每冊兩個先令。

「常識」出版後的頭三個月,賣了十二萬冊。後來一再增印,竟售出五十萬冊之多。以當時的人口比例而言,等於現在一本書賣到三千萬冊。幾乎可以說在十三州內每一個知書識字之人,都曾讀過這本小書。雖然此書風行一時,作者潘恩卻謝絕報酬,不曾取分文版稅。「常識」篇幅無多,但其引起的影響則罕與倫比。這書中指出,革命是北美殖民地對英國與英王喬治第三之間一切爭執的唯一解決之道。「事態發展至此,除了施以打擊之外,別無善策可循。看在上帝的份上,讓我們採取最後的行動吧。……我們付出了彭克山之役那樣的代價,如果祇是為了要求法律而非要求土地,那就實在太愚蠢了。……這不是一城、一郡、一省或一國之事,這是為了整個的大洲。……這不僅關涉到一天、一年或一代之事,而是我們子孫萬代的前途都在考驗之中……現在正是為了這一大洲的團結,信念與榮譽播種的時期……北美地帶彼此間的聯繫實在太鬆懈了……獨立是唯一的聯鎖可以使我們團結為一。」

在書中的第一部分,潘恩運用英國的憲法精神,來說明政府的起源與性質。他的政治哲學,承襲著早期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思想,認為「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