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智者近水

仁者近山,智者近水。

有一少年,為了尋求生存的智慧,走遍名山,踏遍叢林,仍然所得寥寥。

這一天,少年途經一條河邊,見一老者正面對逝水感嘆不已,便上前問道:

「敢問前輩,莫非這東去的逝水,還有什麼道理不成?」

老者道:「世上之人,若有水的秉性、水的生存智慧,便可稱為智者了。」

少年不解,又問道:

「不才實在不明白,請前輩明示。」

此時,那老者突然隱去不見,另一老人含笑而來。少年認出,此人是孔子。

孔子說:「水的德行,好比君子的德行。水遍及天下,沒有偏私,如同君子的德行;水所到之處,滋養萬物,如同君子的仁愛;水性向下,隨物賦形,如同君子的仗義;水淺則流行,深則不測,如同君子之智慧;水奔赴百丈深淵,毫不遲疑,如同君子之勇敢;水柔弱靈活,無微不至,如同君子之明察;水遇濁惡,默不推讓,如同君子的包容;水蒙受不潔,終至澄清,如同君子之善化;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如同君子之正直;水遇滿即止,毫不貪得,如同君子之適度;水歷盡曲折,終究東流,如同君子之意向……」

孔子說完即隱去,又一老者出現。少年認出,此人是老子。

老子說:「上善之人的秉性,如同水的秉性一樣。水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處於眾人所不喜歡的卑下之處,所以最近於道。上善之人所居像水那樣善處卑下,存心像水那樣清淨深沉,與人相交像水那樣彼此相容,言談像水一樣明鑑萬物,為政像水那樣有條不紊,辦事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舉動像水那樣待機而行。上善之人像水那樣遍及萬物而與萬物無爭,所以才無禍患。」

老子說完,亦即隱去。前一老者復出。

老者對少年說:

「孔子、老子,乃人中智者。仁者近山,智者近水,要做智者,唯水之秉性可為借鑑。」

少年頓悟,說:「我遍訪名山,所得寥寥,不料今日由熟視無睹的流水,得益匪淺。水之潤物無爭,水之甘居卑下,水之任意隨緣,水之清澈深沉,水之勇猛,水之寬容,以及水之待機而動,水之不變之意向,實在啟人心智。」

少年謝過老者,離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