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情緒賽跑

接納情緒、辨識情緒、正確表達情緒,做到以上三點,便能掌握勝負。

「情緒」是影響人際溝通的重要條件之一。

當我們的生理或精神上受到外來的刺激,產生種種心理反應,興奮、愉快、痛苦、傷心等,就是情緒的表現。有一些事件會讓我們產生相同的情緒反應,例如看喜劇電影覺得愉快,看恐怖片覺得害怕、緊張,多數人的感受都相似,只有強弱的差別;但有一些情況則不然。

綠華和穎秀同遊日本,回來後談起這趟旅行心得:

綠華說:「實在太愉快了,各項建設都很先進又有秩序,風景更是美極了。」

穎秀說:「簡直糟透了,食物又生又冷,旅程又趕,走馬看花罷了。」

看,同樣的情境,綠華和穎秀的感受卻不同。這個狀況我們可以用心理學家哈克的「快樂ABC」理論來解釋,A代表事件的本身,B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想法,C指事情的結果或情緒。哈克認為我們對事或人產生快樂、厭惡、傷心、生氣等情緒,是因為我們的想法所賦予的結果,並不是因為事件本身。例如在前面的例子裡,同樣到日本旅遊,綠華想到美麗的風景、新奇的事物,得到很愉快的結果;穎秀想到生冷的食物、緊湊的行程,所以感覺糟透了。

過去我們常常以為結果或情緒是事件本身所帶來的,我們說:「某某人真令我生氣。」或者:「都是某某事情造成的。」似乎情緒的操控並非自己能夠負責,而是別人製造的。其實事件本身並沒有意義,是我們的想法賦予它各種結果,但是我們卻常常對這個過程不自覺。

慕華剛簽下一筆生意,愉快的回到公司,同事黃小姐迅速來到她面前:「這是我的客戶,我想和你談談。」

慕華愉快的臉一下刷白了,不悅的說:「這是經理交辦的案子,你有什麼意見可以直接向經理反應。」

說完轉身就走,留下錯愕的黃小姐,原來黃小姐是奉經理的指示把相關資料交給慕華,而慕華卻以為她來興師問罪。

類似的誤會時常發生在我們周圍,我們認為事情理所當然,其實我們的情緒常常受到個人想法的誤導。所以學習辨識情緒和檢查我們對事件的想法,是互動的重要步驟。當慕華發現自己有防衛的情緒時,可以問自己: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是生氣、愧疚或其他負向的感受;然後再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是不是我認為她是來興師問罪的?但這個想法對不對呢?我是不是應該弄清楚呢?透過自我對話的過程,迅速釐清問題的真相。

心亞是業務一組的主管,由於責任區重新劃分,心亞好意將交接中的業務和二組共同開發,但二組主管不接受,要求一組將資料交出來,並退出這項業務。心亞雖然心平氣和的回答:「你不能接受我很抱歉。」但心理卻憤憤不平。

明明可以理直氣壯,卻讓對方佔上風,這是心亞覺得委屈之處。其實心亞既然認為自己有理,可以直接向對方說:「我主動提出共享業績是一番好意,你不接受我覺得有點遺憾,但這是你個人的選擇,相信你也清楚按照權責,我並不需要交出這項業務。」不必道歉,更不需壓抑自己的情緒。

對於情緒,我們既不善於控制也不善於表達,所以不是成為攻擊者,把事情搞糟後再來後悔,就是選擇被動攻擊或非自我肯定,任由權利受損。

所以面對情緒,我們可以:

一、接納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但是任由情緒操縱我們的行為,卻是危險而非理性的,所以要接納情緒,而且面對它。

二、辨識情緒:情緒不等於事實,個人想法會讓真相扭曲,找出影響情緒的想法,並辨識它的合理性,才能讓我們洞徹真正的事實。

三、正確表達情緒:攻擊是最糟糕的情緒表達方法,壓抑和退縮也非真正紓解情緒的方法,較好的反應方式是用語言把感受表達出來,並平心靜氣的描述事實。

例如:我又著急又氣憤,因為我已經等了半小時,不知道你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你和你的情緒賽跑,勝負決定在你掌握情緒或者讓情緒操縱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