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雜役-1

新跨進勞改營的犯人最早知道的當地概念之一就是"雜役"。凡是有辦法不和大家分擔共同的註定滅亡的命運的人,不管是從一般勞動里脫了身的,還是根本沒有陷進去的,當地土著們一概不客氣地冠以這個稱號。

群島上雜役的人數頗不少。在生活區,這類人數有嚴格的比例限制,在登記表上列為"乙類"。在生產區,有人員編製表的限制。但是他們總是不斷突破百分比:一半是由於想活命的人數的巨大壓力,一半是由於勞改營當局額預無能,人手少了就沒法進行經營和管理。

據司法人民委員部一九三三年的統計,當時在剝奪自由地點從事各項服務工作的人數,包括經濟管理(誠然也包括"自我看守")在內,占土著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二。如果我們把這個數字減少到百分之十七--十八(不算自衛隊),仍然是總數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見,本章所涉及的,是勞改營內的一個很重要的現象。但是雜役們遠遠不止六分之一:因為這裡只計算了營區內的雜役,此外還有生產雜役呢;再說雜役的構成有很大流動性,顯然有更多的人在整個勞改生涯中曾一度當過雜役。最主要是,活下來的人當中雜役占很大比重;據我的感覺,五十八條的長期犯人能活下來並獲得釋放的,十之八九都是當雜役的。

差不多每一個能夠慶幸劫後餘生的長期犯人都是雜役,或者他大部分刑期都是在干這個差事。

因為這是"消滅營"--請不要忘了這一點。

人世間的分類本來就沒有截然的界限,過渡總是逐步的。在這件事上也一樣:邊緣是模糊不清的。一般地說,凡是在工作日不到生活區以外去上工的,都可以認為是營區雜役。在總務大院做工,就比做一般勞動的苦力日子好過的多。早上不必站隊等派工,也就是說,可以晚些起床和吃早飯。上下工時被押著走的路程也免了;嚴厲的待遇少,挨凍少,花力氣少。再說工作日結束得也較早;工作地點或是暖和的,或是隨時可以取暖的。加之他的工作一般不在作業班裡勞動,而是單獨完成的手藝活。這表示他用不著聽同伴的吆喝,只聽長官們的吆喝就行了。可是因為他常常給長官個人干點私活。所以不但聽不到飽喝,反而能得到點賞賜和甜頭,例如准許頭一批領衣、領鞋之類。另外,他還有從其他犯人那裡接活撈取外快的好機會。說得明白些:總務大院好比是莊園奴僕的作坊。如果其中的鉗工、木工、砌爐匠還算不了響哈哈的雜役,那麼鞋匠,特別是裁縫,已經是雜役中的高級人物了。"裁縫"這個稱號在勞改營里就跟外邊的"副教授"差不多。(反過來,真的"副教授"在這裡是句罵人話。頂好別在這兒打出這塊牌子招人笑話。專業的貴賤,勞改營里的標準和外邊正好相反。)

洗衣婦、女衛生員、洗碗工、鍋爐工、洗澡房工人、燒水工、普通的麵包匠、工棚值日員等等也算雜役,但屬於低等的。他們都得從事體力勞動,有時候還挺累,不過他們都能吃飽。

真正的營區雜役是這些人;廚房大師傅、切麵包的、倉庫管理員、醫生、醫助、理髮匠、文教科教育員、洗澡房主任、麵包房主任、保管室主任、包裹轉遞室主任、工棚值日員領班、房舍管理主任、派工員、會計、指揮部工棚的文書、營區和總務大院工程師。所有這些人不僅吃得飽,不僅穿得乾淨,不僅用不著搬重東西而弄得腰酸腿疼,而且對人們所需要的一切掌握著很大的權力,也就是說對人們本身掌握著很大的權力。有時候他們之間發生派系鬥爭,耍陰謀、施詭計,互相打倒或互相抬舉,為"娘兒們"爭風吃醋,但更多的是抱成一團對賤民實行聯防,形成一個得天獨厚的上層集團。他們之間已經沒有什麼可分享,因為一切都已經一勞永逸地瓜分完畢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一攤。營區雜役集團越是強大,營長對他們就越是依賴,以求盡量減少自己的麻煩。所有送來的和送走的犯人的命運,所有普通干苦力活的犯人的命運,全由這些雜役們決定。

由於人類習以為常的狹隘等級觀念,雜役們很快就覺得,與普通苦力同睡一間工棚、同睡一個"小車廂"(甚至一般地睡"小車廂"而不睡床)、同桌吃飯、在同一個洗澡房脫衣服、穿上普通苦力汗濕過扯爛過的內衣……是不成體統的。於是雜役們就單獨搬進了各容納二、四、八人的不大的房間,在那裡吃他們挑選的食物,再加上點非法弄來的;在那裡討論營里的所有安排和事務,包括人的和作業班的命運,不會有惹起苦力和作業班長的頂撞的危險。他們單獨在一起消磨空閑時間(他們有空閑時間)。給他們發的換洗內衣是局限在他們小圈子內部的。由於上面說的那種愚蠢的等級觀念的作祟,他們還竭力在衣著上顯出和普通勞改犯有所不同,但可惜受到條件的限制。如果本營是以黑色棉坎肩或黑上衣為主,他們就努力從保管室領藍色的;如果是以藍色為主,他們就穿黑的。還有,他們在裁縫間用三角布片把勞改營的瘦褲腿接成喇叭口。

生產雜役實際上是指工程師、技術員、施工員、班組長、車間工長、計畫員、定額員,還有會計、女秘書、打字員。他們和營區雜役不同,派工時要站隊,要走在有人押送的隊列里(不過有時候也可以免除看管)。但是他們在生產中處於優惠地位:不要求他們拼體力,累不著他們。相反,苦力們的勞動、伙食、生活倒是攥在他們許多人的手心裡。他們雖然與生活區的關係較小,但是力爭在那裡也保待自己的地位,爭取得到營區雜役們享有的大部分優惠條件,儘管這些人永遠爭不到跟他們平起平坐的地位。

這方面也不存在明確的界限。屬於上述一類的還有設計員、工藝員、測繪員、馬達工、機械值班員。這些人已經不算"生產指揮員",他們既沒有坑害人的權力,也不對人員的死亡事故負責(只要死亡不是由於他的設計或他們管理的工藝所造成的)。這些人僅僅是有知識的或只有半瓶醋的苦力而已。跟任何一個幹活的犯人一樣,他們照樣故弄玄虛,欺騙長官。可以半天幹完的事,想方設法施上一個禮拜。在營里他們的生活一般和苦力差不多,常常編在作業班裡。只是他們在生產區里的條件又暖和又安靜。在辦公室和小工房裡,如果沒有自由人在場,他們把公事丟在一邊,大聊生活瑣事、刑期長短、過去和未來。聊得頂多的是小道消息,例如:聽說快要把"五十八條"(他們這些人大多是從"五十八條"里選調出來的)從雜役職位上通通撤下來,轟去干"一般"勞動啦!

這種措施也是有深刻的唯一科學的根據的:社會異己分子已經從階級的根子上爛透了,要改造他們幾乎不可能了。他們的大多數只能用墳墓來改造。如果說有一個很小的部分還可以改造得了,那當然只能通過勞動,即體力的、繁重的(頂替機器的)勞動。如果勞改營的官員或看守員干這種勞動,那是辱沒身份,雖然這種勞動曾在過去的某個時候把猴子變成了人(但是在勞改營里它難以理解地把人又變成了猴子)。現在你就知道了,並不是出於報復,反倒是因為對改造"五十八條"還抱著微弱的希望,古拉格的條令中才嚴格規定無論在生活區或在生產中,按第五十八條判刑的犯人都不能擔任享有特權的職位(只有在外邊偷盜成績卓著的人物才配擔任與財物發生關係的職務)。這本來一定會遵照辦理的,難道勞改營長官對"五十八條"有什麼特殊好感不成!但是他們知道:按其他條文判刑的犯人中的專家加到一起,也不及"五十八條"中專家人數的五分之一。醫生和工程師差不多全是"五十八條"。就以一般誠實的人和能辦事的人來說,在自由人當中也找不出像"五十八條"這樣好的。結果東家們變成了唯一科學理論的隱蔽的反對派,他們暗地裡把"五十八條"安插在雜役的位置上(不過最肥美的差事總是留給普通犯。長官們跟這些人容易談到一塊。而且人大誠實了也礙事)。安插儘管安插,可是每當有關指令重申一次(而指令是經常重申的),每當調查團下來以前(而他們是經常下來的),長官們即不猶豫也不心疼,白嫩的大手一揮,就把屬於第五十八條的雜役通通轟到一般勞動上去。花了數月工夫慘淡經營起來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好光景一日之間就灰飛煙滅了。被轟下台本身還不算要命,最叫當雜役的政治犯提心弔膽、不得安生的是沒完沒了的有關末日來臨的小道消息。這些傳聞毒化著雜役們的整個生活。只有普通犯能安安穩穩地享受雜役的地位。(不過,調查團一走,生產工作慢慢地垮下來,工程師們又被悄悄地挽回雜役的崗位上,直到下次調查團來再轟下去。)

還有一批人,他們不單純是"五十八條",莫斯科在他的監獄檔案上還打了一個單獨的詛咒的烙印:"此人只可使用於一般勞動!"一九三八年許多科雷馬人都蓋了這樣的烙印。對於這批人來說,連混上個洗衣婦或者氈靴烘烤工的差事都是不可企及的幻想。

《共產黨宣言》上是怎麼寫的?--"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靈光,"(說得相當像!)"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