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讓需求簡單一點,心靈就會更豐富一點。

生活簡樸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買,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然後把多餘的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知足最樂。

之一減少不必要的需求

作家卡夫卡說:「我們不懷抱希望,而是活在慾望中。」

的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即使已經擁有許多,還想貪求更多,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

當然,沒有人不喜歡錢財,而且是愈多愈多。不過,對不知該如何妥善運用金錢的人來說,無疑就像是悲哀的守財奴一樣,只是死守著點益處也沒有堆無用的東西,一點益處也沒有。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滿足是錢天然的財富。」

雖然「有錢能使鬼推磨」,但金錢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只要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努力做好份內的工作,沒有錢還是可以過得很自在。

有位青年經常對自己的貧窮發牢騷,感慨時運不濟。

有一天,他終於鼓足了勇氣,敲開一位富翁家的門,希望那位靠白手起家的富翁能夠告訴他一些關於致富的祕訣。

「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樣白手起家的吧?」一進門,富翁開口問說。

「你心怎麼知道的?」青年暗自對富翁的判斷表示驚訝。

「因為在你之前,已經有很多位自以為一無所有的人來找過我。來時他們確實貧困潦倒而且滿腹牢騷,但走時儼然個個都成了富翁。你也具有如此豐厚的財富,為什麼還抱怨不止呢?」

「它到底在哪裡?」青年急切的問。

「你的一雙眼睛。只要你給我一隻眼睛。我可以用一袋黃金作為補償。」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大聲回答。

「好,那麼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這樣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

「不,雙手也不能失去!」青年尖叫著。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麼豐厚的財富啊!這就是我所謂的致富祕訣。」富翁微笑著說。

青年聽了,如夢初醒。再三感謝富翁之後,他昂首闊步地走了出去,儼然成為一位大富翁,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擁有致富的本錢。

你抱怨命運不公嗎?你抱怨無人識用嗎?其實,生活中的富不富有,不在於賺多少錢或擁有多少財富,而是讓自己擁有的東西物有所值,能夠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英國諷刺作家斯威夫特說:「除了我們腦海中有富的觀念外,心情上也應該要有。」

那麼,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夠呢?其實,只要能減少不必要的需求,錢不定要多,照樣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好,讓自己過得幸福快樂。

該用則用、當省則省,不要太吝嗇,也不要太浪費,把每分錢花在刀口上,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之二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現在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大家愈來愈注重物慾享受,一切衣、食、住、行等物品,無不在比名牌、比氣派、比尊貴,雖然滿足了物質層面的慾望,但心靈上卻是愈來愈空虛。

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說:「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

知足是最大的財富,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只能睡一張床。如果我們有很多錢仍不滿足,還想賺更多的錢,愈是這麼想,愈會成為貧窮的人。

記得有次陪朋友逛街,剛好遇到百貨公司清倉大拍賣,朋友立刻奮不顧身地穿梭在擁擠的人潮中,準備大顯身手。

「哇,很便宜哦,你不買嗎?」朋友看到一樣買一樣,兩手已經提得大包小包,還是不肯放過。

「買這麼多東西用得著嗎?」我好奇地問。

朋友笑著回答:「反正擺著也不會壞,不買可惜。」

「妳不怕信用卡刷爆嗎?」

聽到我這麼一說,她有點遲疑,嘆口氣說:「誰叫信用卡太好用了,不用馬上付現,讓人忍不住想買,我也沒辦法克制啊!」

不只是我這位朋友,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明明東西夠用了,卻永遠還嫌不足,看到一樣買一樣,尤其遇到降價促銷,好像不用錢似的拚命地購買,然後可能一輩子都派不上用場。

希臘哲學家戴奧真尼斯是個徹底追求沒有物慾及享受生活的人,有一天他看見用雙手汲泉水來喝的小孩後,便再度反躬自省:「啊,我考慮得還不周到,以致本身還擁有一些多餘的東西。」

於是,他回家後立刻把僅有的唯一財產,一個喝水的茶杯丟棄。

當然,我們不必仿傚他這種近乎自虐的態度,但至少可以學習的是,經常保持自我反省,別中了物質主義的毒太深。

在一場「心靈豐實才是美」的座談會中,名作家黃春明認為人類非得到徹底奢華、浪費付出代價,才會真正反省。

另外,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認為可從自己做起,試著過過簡樸的生活,如此一來可以豐實心靈,更能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如何過簡單的生活?她舉例說:儘量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多利用大眾捷運系統,多使用公共空間,降低個人慾望,以及多讀書,都可以使自己生活簡單、心靈豐實。

人生的快樂,不是靠物質可以填充的,而是從心靈的平靜開始。當然,我們不一定非得過縮衣節食的生活不可,但至少不能隨便浪費或暴殮天物,還要懂得知福惜福。

生活簡樸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買,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然後把多餘的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知足最樂。

多減少不必要的需求,就能做到不貪不求,自然無煩無惱,生活樂逍遙。

之三對任何事都能滿足

身為富翁,肯定是快樂的嗎?美國《時代週刊》曾刊登一則富翁的報導,這個人不僅嚴守為善不欲人知,生活上的金錢打理,都維持在「夠用就好」的水平,跟一般時下被財富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富豪相比,反而怡然自得。

作家喬藩霍說得好:「金錢,是人生抽象的快樂;不能享受真實的快樂者,則致全力於金錢。」

有錢未必就會快樂,而沒有錢也未嘗不能快樂。

一位家財萬貫的富翁在臨終前,交代族裏一位長老為他分配遺產給兩個兒子。這位長老心想:「財產如果沒有公平分配,兩兄弟都會有話說。」

為了公平分配,這位長老想到一個方法——將每樣東西都分成兩份。桌子鋸成兩半、碗及盤子敲成兩半、衣服剪成兩半……,所有的東西都分割成兩半,以示公平。

想得到完全的公平,最後的結果居然是兩敗俱傷。這是真正的公平嗎?所以,人生再怎麼追求,都是求一缺九,不可能有滿足的時候,總是多多益善,欲罷不能。

何謂公平?何謂不公平?很難有個定論,但只要我們的心知足了,一切就公平:心知足了,就會覺得一切富足。

對生活極不要求的愛因斯坦,永遠穿著極不平貼的舊衣服,不常帶帽。他剃鬍髭是坐在浴缸內洗澡時一起刮掉,用的是同一塊浴皂。

有人問他為何要這樣,他說:「剃鬍髭用鬍髭皂,洗澡用浴皂,豈不把人生弄得太複雜嗎?」

另外,青年時代的富蘭克林,為了閱讀書籍而必須存錢,因此養成他勤儉撲實的生活習慣。

當朋友們喝著啤酒時,他卻毫不在意吃麵包配水,朋友不以為然地說:「你應該和我們一樣喝酒應酬啊!」

富蘭克林聽了,不慌不忙地回答:「我現在不就是在跟你們應酬嗎?」

「那你為什麼不和我們一樣喝啤酒助興呢?」

「啤酒的原料不是水和麥嗎?我吃麵包、喝水不也是一樣嗎!」

自認富足,不用心保持,就如同不足;一生貧乏,而自覺滿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知足,就是對任何事都能滿足,一個人能心滿意足,縱使沒有太多的金錢,比起那些有錢的人來說,反而更能過得無憂無慮。

記住:讓需求簡單一點,心靈就會更豐富一點。

簡單VS豐富

*生活中的富不富有,不在於賺多少錢或擁有多少財富,而是讓自己擁有的東西物有所值,能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生活簡樸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買,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然後把多餘的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知足最樂。

*知足,就是對任何事都能滿足,一個人能心滿意足,縱使沒有太多的金錢,比起那些有錢的人來說,反而更能過得無憂無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