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遭到憎恨還是獲得稱讚>

一個古雅典人對他的那個企圖以演說才能來求取功名富貴的兒子說:

如果你說真話(揭露貴族剝削和壓迫平民的事實),則貴族們就會憎恨你;

如果你說假話(為貴族歌功頌德),則平民們就會憎恨你;

你或者說真話,或者說假話;所以,或者是貴族們憎恨你;或者是平民們憎恨你。

總之,無論哪種情況,對你都是不利的。

兒子回答道:

如果我說真話,則平民們就會稱讚我;

如果我說假話,則貴族們就會稱讚我;

我或者說真話,或者說假話;

所以,或者是平民們稱讚我,或者是貴族們稱讚我。

總之,無論哪種情況,對我都是有利的。

父子二人應用的都是充分條件假言選言推理的構成式,推理形式是正確的。但父親和兒子的推理都是片面的,都犯了「片面推理」的錯誤。

在奴隸社會裡,由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利益是根本對立的,所以不管是為平民說好話,還是為貴族說好話,都會同時引起兩種不同的結果——有利於自己和不利於自己。

從形式邏輯的觀點看,父親和兒子所作出的兩個充分條件假言前提的後件不應是簡單判斷,而應是聯言判斷(複合判斷)。因而推理的全面表述應是:

如果說真話,則會遭到貴族們的憎恨並且會獲得平民們的稱讚;

如果說假話,則會遭到平民們的憎恨並且會獲得貴族們的稱讚;

無論哪種情況,其結果總會被一方憎恨,被另一方稱讚。

父親在應用推理進行論證時,只講不利於兒子的結果,兒子在應用推理進行論證時,只講有利於自己的結果。所以,父子二人應用的都是詭辯推理,犯了「後件不全」的錯誤。但從兒子想通過演說以求取功名富貴的動機來看,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恐怕只能說假話——為貴族們歌功頌德。

這樣,其結果就是:獲得貴族們的稱讚和遭到平民們的憎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