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只會幻想的人沒有真正的機會

☆☆不停頓地練習

一個中學的籃球隊做了一個實驗,把水準相似的隊員分為兩個小組,告訴第一個小組停止練習自由投籃一個月;第二組在一個月中每天下午在體育館練習一小時;第三組在一個月中每天在自己的想像中練習一個小時投籃。結果,第一組由於一個月沒有練習,投籃平均水準由百分之三十九降到百分之三十七,第二組由於在體育館堅持了練習,平均水準由百分之三十九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一,第三組在想像中練習的隊員,平均水準卻由百分之三十九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二.五。這真是很奇怪!在想像中練習投籃怎麼能比在體育館中練習投籃要提高得快呢?很簡單,因為在你的想像中,你投出的球都是中的!成功者就是這樣,在辦公室、運動場不斷地鍛鍊著自己,他們創造或模擬他們想要獲得的經歷,他們模擬成功,彷彿他們是第一個。成功者就是這樣「表裡如一」的人們。

調查資料表明,世界上許多卓越的成功者,幾乎每個人都是心理模擬方面的大師。他們懂得讓自我修養處於不斷的提高中。他們雖然有時沒有工作,但他們在不停頓的練習中使自己對待艱苦的工作更為堅強了。他們知道想像是最好的工具,想像是成功者的天地。

人生哲理○七四

成功者從來不半途而廢,成功者從來不投降,成功者們不斷鼓勵自己,鞭策自己,並反覆去實踐,直到成功。為了使你成功,要練習表裡如一的行動。在睡覺前練習,在醒來後練習,在廣場上練習,在汽車中練習,讓成功成為你的習慣吧!

※※※※※※

☆☆真正的榮耀只能依靠個人奮鬥爭取

在美國耶魯大學三百週年校慶之際,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應邀參加典禮。艾里森當著耶魯大學校長、教師、校友、畢業生的面,說出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他說:「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自以為是成功者,其實你們全都是失敗者,因為你們以在有過比爾.蓋茲等優秀學生的大學念書為榮,但比爾.蓋茲卻並不以在哈佛讀過書為榮。」

這番話令全場聽眾目瞪口呆。至今為止,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從來都是令幾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也太狂了點兒吧,居然敢把那些驕傲的名校師生稱為「失敗者」。這還不算,艾里森接著說:「眾多最優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魯為榮,而且常常堅決地捨棄那種榮耀。世界第一富比爾.蓋茲,中途從哈佛退學;世界第二富保爾.艾倫,根本就沒上過大學;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魯大學開除;世界第八富戴爾,只讀過一年大學;微軟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他與比爾.蓋茲是同學,為什麼成就差一些呢?因為他是在讀了一年研究生後才戀戀不捨地退學的……」

艾里森接著「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點傷害的耶魯畢業生,他說:「不過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難過,你們還是很有希望的,你們的希望就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學習,終於贏得了為我們這些人(退學者、未讀大學者、被開除者)打工的機會。」

艾里森的話當然偏激,但並非全無道理。幾乎所有的人,包括我們自己,經常會有一種強烈的「身分榮耀感」。我們以出生於一個良好家庭為榮,以進入一所名牌大學讀書為榮,以有機會在國際大公司工作為榮。不能說這種榮耀感是不正當的,但如果過分迷戀這種僅僅是因為身分帶給你的榮耀,那麼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業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當我們陶醉於自己的所謂「成功」時,我們已經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了失敗者。

人生哲理○七五

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個家庭、一所母校、一家公司、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以他為榮。但,他靠的往往不是後者給他的榮耀和給他提供的優越條件,而是靠個人奮鬥!

※※※※※※

☆☆迅速地做出決定

當朱利斯.凱撒來到義大利的邊境盧比孔河時,看似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盧比孔河使他的信心有所動搖。他想到如果沒有參議院的批准,任何一名將軍都不允許侵略一個國家。但是他的選擇只有兩種——「要麼毀滅我自己,要麼毀滅我的國家」,最後他的堅定信念沒有動搖。他說:「不要懼怕死亡」,於是他帶頭跳入了盧比孔河。就是因為這一時刻的決定,世界歷史隨之而改變。

和拿破崙一樣,凱撒能在極短的時間裡做出重要的抉擇,哪怕犧牲一切與之有衝突的計劃。凱撒帶著他的大軍來到大不列顛,那裡的人們誓死不投降。凱撒敏捷的思維使他明白,他必須使士兵們懂得勝利和死亡的利害關係。為了消除一切撤退的可能,他命令將大不列顛海岸所用的船隻全部燒掉,這樣也就沒有了逃跑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取得勝利就意味著死亡。這一舉動是這場偉大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獲得成功的最有力的辦法,是迅速做出該怎麼做一件事的決定。排除一切干擾因素,而且一旦做出決定,就不要再繼續猶豫不決,以免我們的決定受到影響。有的時候猶豫就意味著失去。實際上,一個人如果總是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或者總在毫無意義地思考自己的選擇,一旦有了新的情況就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這樣的人成就不了任何事!消極的人沒有必勝的信念,也不會有人信任他們。自信積極的人就不一樣,他們是世界的主宰。

當有人問亞歷山大大帝靠什麼征服整個世界的時候,他回答說:「是堅定不移。」

在一個深夜,裝得滿滿的斯蒂文.惠特尼號輪船在愛爾蘭撞上了懸崖,船在懸崖邊停留了一會兒。有些乘客迅速地跳到了岩石上,於是他們獲救了。而那些遲疑害怕的乘客被打回來的海浪捲走,永遠被海浪吞沒了。優柔寡斷的人常因猶豫不決缺乏果斷而失去成功的可能性。生活中好的機會往往很不容易到來,而且經常會很快地消失,約翰.夫斯特說:「優柔寡斷的人從來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屬於任何可以控制他們的事物。一件又一件的事總在他猶豫不決時打斷了他,就好像小樹枝在河邊飄浮,被波浪一次次推動,捲入一些小漩渦。」

人生哲理○七六

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都是能果斷做出重大決策的人。一個人如果總是優柔寡斷,在兩種觀點中游移不定,或者不知道該選擇兩件事物中的哪一件,這樣的人將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他生來就屬於別人,只是一顆圍著別人轉的小衛星。果斷敏銳的人絕不會坐等好的條件,他們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條件,迅速採取正確的行動。

※※※※※※

☆☆把行動和空想結合起來

西方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將空想命名為「白日夢」。他認為,白日夢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某種慾望得不到滿足,於是通過一系列的想、幻想在心理上實現該慾望,從而為自己在虛無中尋求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弗氏理論還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詞:逃避。也就是說,過分沉湎於空想的人必定是一個逃避傾向很濃的人。此言一語中的。這正是空想帶給人的極大危害性。下面的故事生動地說明空想的危害。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麻薩諸塞州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七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後,認定這位鄉下小夥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藉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寫就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在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

通信一直在繼續。愛默生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

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至。

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裡,兩人有一番對話:

「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