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聖賢之士可以百世為師

結交好人作自己的朋友,那麼,你也將成為好人中的一員。——喬治.赫伯特

對我來說,我喜歡結交那些高尚的人。——莎士比亞

榜樣已經向你示範,那麼,我要說的,

不是你怎樣收場,而是你怎樣打發日子。——亨利.馬丁

打算做一個優秀畫師的人,必定描摹那些最傑出的作品,揣摩傑作的一筆一畫。因此,那些打算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中有所作為的人,在選擇範本時必須慎之又慎,並且不趕上或超過範本的水平絕不罷休。——歐文.菲爾沙姆

潛意識中的影響

家庭的自然教育往往要持續到孩子進入社會——事實上,家庭教育從來就沒有完全中止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教育不再對品格的形成產生太大的影響。而學校裡更多人為的教育和同學、朋友間的夥伴關係,開始透過榜樣的影響對品格的形成發生作用。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他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模仿與之朝夕相處的夥伴;不過,這種模仿能力,年輕人更甚於老年人。為了指導自己的兒子,喬治.赫伯特的母親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正像我們的身體從所吃的食物中吸取有益的營養一樣,靈魂也會從我們所接觸的或好或壞的夥伴的行為和言語中,吸取美德或者邪惡。」

事實上,與我們身邊的人打交道而又不對品格的形成產生強而有力的影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人是天生的模仿者,每一個人對他的夥伴的言語、行為、步法、姿勢和思維習慣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印象。「榜樣無足輕重嗎?」伯克說道,「不,它重於泰山。榜樣就是人類的學校,他們不會向什麼東西學習。」伯克在他寫給羅金漢姆侯爵的便條中提出了自己莊嚴的座右銘,也就是:「牢記——仿效——持之以恆。」

模仿往往是潛意識地發生的,榜樣的影響是不知不覺的,然而,這種影響卻極為持久。只有當一個極易受影響的人接觸到一個感染力極強的人時,對品格的影響才能較明顯地感覺到。然而,即使是感染力最弱的人,也會對他周圍的人產生一些影響。感情、思想和習慣的接近是經常的,而這種示範作用也從未停止。

愛默生發現,老年夫婦或同在一起住過多年的室友,會逐漸地變得彼此相像;因此,如果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能夠持續很長,我們或許會無法區分他們。如果這種關於老年人的理論是正確的,下述關於年輕人的理論就更具有天然的可塑性,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影響,時時刻刻準備模仿身邊人的生活和言語。

查爾斯.貝爾勳爵在一封信中指出:「關於教育問題,我們已經談得夠多了,但是,在我看來,他們忽視了榜樣的作用,而這是至關重要的,對我最好的教育是我哥哥為我做出的榜樣。在我們家的所有成員中,都依賴自我,完全獨立,透過模仿,我也獲得了自立。」

在孩子成長發育時期,影響品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環境中事物的屬性。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樣本和模樣成了經常性的行為,漸漸形成固定不變的習慣,這種習慣的力量強大,幾乎在我們意識到它之前,已在很大程度上屈從於它,放棄了自己的個性自由。

據說,有一次,柏拉圖訓斥了一個小孩,因為他玩一個很愚蠢的遊戲。「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譴責我。」這個男孩說。「但是,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事了。」柏拉圖回答說。不良的行為形成難以改變的習慣後,會變成一個專制的君主,它會讓人被邪惡死死糾纏,雖然人們詛咒它。當人們無力抵抗這種慣性時,他們就會成為習慣的奴隸。因此,洛克指出,創造和保持一種能夠擺脫習慣羈絆的精神力量,應該作為道德約束的主要目的之一。

儘管榜樣對品格的教育作用大多是自發和潛意識的,但是,這並不是說人們就是周遭人士被動的追隨者和模仿者。是他們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他們夥伴的行為,有助於他們人生目標的確立和生活原則的形成。每個人自身都有意志力和行動自由,如果他能大膽地運用,就可以對自己結交的朋友和夥伴作出個人的選擇。

和成年人一樣,只有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才會成為自己嗜好的奴隸,或屈從於毫無獨立精神地模仿別人。

有這樣一句廣為人知的格言:「可以透過一個人與之交往的朋友來了解他。」飲食有節制的人自然不會和酒鬼混在一起,舉止優雅的人不會和粗魯野蠻的人交往,而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和荒淫放蕩的人做朋友。和墮落的人交往,表示自身品位極低,有邪惡傾向,會把社會的品格導向墮落。「和這樣的人談話是極為有害的,」塞內加說,「因為,即使它不造成當時的傷害,也會在心靈撒下邪惡的種子,我們離開了談話者,邪惡的種子卻留在我們身上!災難必定會在將來萌發。」

模仿榜樣

如果年輕人受到良好的影響和明智的指導,小心謹慎地運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就會在社會中尋找那些比自己強的人作榜樣,努力地去模仿他們。與優秀的人交往,就會從中吸取營養,使自己得到長足的發展;相反地,如果與惡人為伴,自己必定遭殃。社會中有一些受人愛戴、尊敬和崇拜的人,也有一些被人瞧不起、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人,正如拉伯雷在談到對巨人(巨人是法國諷刺作家拉伯雷在其作品《巨人傳》中所描寫的一個食慾巨大的國王)的教育時所說的那樣。與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會感到自己也在其中昇華,自己的心靈也被他們照亮。「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一句西班牙諺語說,「你也將學會嗥叫。」

即使是和普通的、自私的個人交往,也可能是危害極大的,會讓人感到生活單調、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精神風貌,多少會不利於勇敢剛毅、心襟開闊的品格形成。很快就會心地狹隘、目光淺薄,原則喪失,遇事優柔寡斷,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種精神狀況對於想有所作為或真正優秀的人來說是致命的。

相反地,與那些比自己聰明、優秀和經驗豐富的人交往,或多或少會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閱歷。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生活狀況改進自己的生活狀況,成為他們智慧的伴侶。我們可以透過他們開闊視野,從他們的經歷中受益,不僅可以從他們的成功中學到經驗,而且可以從他們的教訓中得到啟發。如果他們比自己強大,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力量。因此,與那些聰明而精力充沛的人交往,總會對品格的形成產生有益的影響——增長自己的才幹,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進自己的目標,在日常事務中更加敏捷和老練,而且,與此同時,也許對別人更有幫助。

西摩班尼克夫人說:「早年離群索居的習慣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常常為此感到深深的懊悔。我們最糟糕的夥伴是那種罪孽深重而又不肯悔改的自我。與世隔絕,一個人不僅會對幫助自己同類的方法一無所知,而且根本沒有急需幫助人的概念。交際的圈子只要不是大得連清靜的時間都沒有,就會得到十分豐富的經驗;在與別人的交往中,你會博得別人的同情,雖然這不同於慈善,並且開始擴大,最後,你會從別人那裡得到許多寶貴的東西。與別人的交往,也會增強品格的力量,使我們不至於迷失自己的方向,更明智地為自己開闢道路。」

忠誠朋友的快樂的建議、及時的暗示或友善的勸告,可能給年輕人的生活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印度傳教士亨利.馬丁的生活,似乎完全受一個在杜魯初中學習時的朋友的影響。當時的馬丁體質虛弱,有輕微的神經質。由於缺乏活力,他對學校的活動毫無興趣;而且,由於他性情急躁,那些大一點的孩子總是喜歡激怒他,並以此取樂;有的孩子甚至還欺侮他。然而,有一個大一點的孩子,卻和馬丁有深厚友誼,他總是把馬丁置於他的保護之下。他站在馬丁和欺侮弱小者中間,不僅幫馬丁打架,還幫助他學習功課。雖然馬丁是一個相當愚笨的學生,但他父親還是決定讓他接受大學教育。在他大約十五歲那年,他父親為得到一份獎學金而把他送進牛津大學,但他未能如願以償。他在杜魯初中繼續待了兩年,爾後去了劍橋,在劍橋的聖約翰學院註冊。在那裡,他發現在杜魯初中的那位夥伴。他們的友誼進一步加深,此後,這位稍長的學生成了馬丁的指導教師。馬丁能夠應付自己的學業,但仍然容易激動,脾氣暴躁,偶爾會發洩自己難以抑制的憤怒。相反地,他這位年紀稍大的朋友卻情緒穩定,有耐心,勤奮刻苦。而且,他時時刻刻照顧、指導和勸勉自己那位易怒的同學。他不允許馬丁結交邪惡的朋友,勸他認真學習,「這不是要得到別人的稱讚,而是為了上帝的榮耀。」這位朋友的幫助使馬丁在學習上進步很快,在第二年聖誕節的考試中他名列年級第一。然而,馬丁這位友善的朋友和指導者並沒有取得什麼輝煌的成績,他被世人淡忘了。雖然不為人所知,但他很可能過著一種有益的生活。他在生活中崇高的理想曾經是幫助朋友形成良好的品格、激發他追求真理的精神,為他日後崇高的事業打下基礎。不久,馬丁便成了一位印度傳教士。

據說,佩利博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