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并州 第七十六章 往事

趙平懶得理會他們,只是率領著百餘雁門鐵騎斷後。

趙平心中暗嘆,財帛動人心!面對鄭家的巨額財富,不動心的人恐怕不多,無論是誰都想分一杯羹,就連袁七這等烏合之眾也是不自量力,真是可悲。

轉眼間便到了傍晚時分,在鄭銳的帶領下,來自莘縣的那兩千餘俘虜開始安營紮寨,在如此敏感的時期,趙平等人自然是不敢大意,所幸魏郡屬於丘陵地貌,要尋一處理想的所在安營紮寨倒也頗為容易。

自從俘虜了姜志德的兩千人馬後,便將那來自雁門的五百精騎解放了出來。對於這些百戰之士而言,讓他們做這些粗活還真是有些勉強他們了。後漢王朝雖然越來越腐敗,到如今更是偏安一隅,但立朝之時由丞相諸葛武侯制定的各種軍事制度卻一直沿襲至今。

後漢王朝的軍事體系由中央軍和邊軍、府兵構成。中央軍即京城中的南、北二營及衛尉屬下的京城衛軍,光祿勛屬下的宮廷禁衛軍。

由幽並總督、雍涼總督、荊豫總督、青揚總督四位總督統領的邊軍,駐守著後漢王朝的邊疆。幽並總督統領幽、並、冀三州軍事,屯駐雁門,主要抵禦鮮卑入侵;雍涼總督統領雍、涼二州軍事,屯駐長安,主要抵禦羌族的入侵;揚州總督統領揚、交二州軍事,抵禦南方蠻族入侵;荊豫總督統領青、兗、徐、荊、豫等諸州軍事,屯駐新野,居中策應。

而所謂的府兵,卻是負責各州郡日常治安的部隊,人數不多,戰鬥力也不高。

在軍中更是將兵種細分,主要由騎兵、步兵、水軍組成。各司其職,平日的訓練也都是根據自身的兵種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安營紮寨卻不是騎兵的訓練內容,由於各種原因,以及戰馬的限制,再加上騎兵訓練不易,因此後漢王朝的騎兵並不多。除了幽並、雍涼轄內為了抵禦鮮卑、羌族這些游牧民族達到了步騎三比一、甚至二比一的比例外,就連中央軍也是以步兵為主。因此騎兵在後漢王朝是極為珍貴的,根本沒有哪個將領會用他們做這些安營紮寨的粗活。

夜幕徐徐落下,站在簡易的營門外,趙平長長的嘆了口氣,根據斥候的報告,丁紹顯然還未得到燕彥兵敗的消息,這對於他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丁紹晚一天得知消息,他們便離壺關更近一步。以他們目前每天僅行二、三十里的腳程,到達壺關這三百餘里至少還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時間。

趙平沿著蜿蜒的山路緩步向前方走去。此處依山傍水,林木頗為茂盛,已近冬天,樹上落葉簌簌,在地上積了厚厚的一層,踩在腳下「沙沙」作響。

趙平本身並非一個有野心的人,也沒有多少建功立業的想法。再加上他的師門武功最注重心境,因此,他所嚮往的生活是閑適、恬淡的。

無奈出身於世家,由於爺爺曾官居總督,父親也任過衛尉,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因此家人寄予了他很高的期望,自小便受到了系統嚴格的訓練,軍事、政治、禮儀、文學、歷史等等,甚至天文地理都有很深的研究。

世家的優勢在這裡便可以體現出來,雖然只是新興的世家,但由於趙麟的影響力,因此趙平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資過人,也造就了趙平這個卓越的人才。

細論起來,趙平一族與晉陽趙氏的根本沒有什麼氏族宗親關係,只是同時姓趙而已,論世系的話恐怕也只能在遠古的宗譜之上才能找到一絲關聯。

若不是趙麟戰功赫赫,累官至總督一職,晉陽趙氏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繼續鞏固在朝中的地位,這才說服趙麟的長兄,將趙家併入晉陽趙氏中的話,他們之間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關聯。

只是後來發生的事情不僅大大的出乎意料,更遠遠的偏離了預期的目標。趙平並不了解當年的那些恩怨,叔父兵敗、父親罷官時,他僅僅稚齡,而且平日里家人也從來不在他面前提起當年的舊事。

但憑藉他過人的洞察力以及敏銳的感覺,仍然讓他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叔父兵敗、父親罷官,自己家族的盛極而衰等等的一切原因,隱隱約約的指向晉陽趙氏當代家主趙昕身上!這個發現讓他極為震驚!經過再三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查訪,趙平更加堅定了自己開始的推測。為了不使家人擔憂,趙平極為小心的掩飾著自己的調查行動。

誠然,趙平生性淡泊,沒有野心,但卻不代表他對什麼事情都是如此,特別事關自己一家的榮辱,他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當年就是趙昕原因,導致了自己家族的巨變。況且就算能夠證明這是真的,以目前趙平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晉陽趙氏。因此目前只能隱忍!

不知不覺間趙平已經離開營地很遠,此時已經入夜,一輪弦月早早的掛在了天心,散發著淡淡的光暈,是時夜涼如水,陣陣冷風襲來,發出如嘯如泣的嗚咽。

繁星點點,冷月清幽,涼風漫卷。馬匹不時的響鼻與嗚嗚的風聲相合,頗顯肅殺。趙平此時神思涌動,或許是白天鄭裕的一句無心之言觸動了他心底那處強自壓抑的心懷。

在外人眼中,他是顯赫的世家子弟,少年成名的軍事天才。僅僅是晉陽趙氏這個光環便可以讓大多數人仰視了。晉陽趙氏是後漢王朝碩果僅存的武勛世家,相比那些或歸隱或湮沒在後漢王朝歷次政變傾軋中的世家,晉陽趙氏卻自後漢王朝昭烈皇帝起便屹立不倒,堪稱奇蹟!

對於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家族而言,自然少不了權力的爭鬥、傾軋,無比榮耀的光環之下是血腥與暴力充斥的赤裸裸的爭奪。這是任何地方、任何時代都無法避免的。上至皇權,下至族權,上位者永遠只能有一個,覬覦者卻總是不乏其人,每一次權力的更迭都是一個血腥的排除異己的過程。

世系推官制的實行,使得世家的勢力急劇膨脹,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而後漢王朝的最近幾代君主也都是昏庸無能之輩,根本無力與勢力劇增的世家士族相抗衡,地方政權甚至是邊軍的兵權都被世家士族牢牢的把持,皇帝對地方的控制力根本可以忽略。

這些都標誌著皇權的沒落,因此借李效起兵的時機,控制著地方軍政大權的世家門閥紛紛自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