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并州 第十一章 邊塞風雲

比如九年前,若不是得到趙麟的授意,并州軍方根本不可能去支持呂原,那麼呂原也不可能得任并州牧一職;就算呂原得任州牧一職,若無軍方的支持,僅憑呂、徐、祝、王四個家族的聯合也根本不是晉陽趙氏的對手,并州的格局當然也就不是現在這種情形了。

「看來侯爺又要有所動作了!」這是秦青等人唯一的念頭。

是夜酉時,晉陽諸將紛紛來到趙家,當夜趙麟如何吩咐安排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便無人知曉。

第二天,後漢質帝黃龍六年五月初四,并州都尉秦青將并州守軍大肆調動,對於以呂原、趙昕等為首世家官員的質疑毫不理會。自晉陽、壺關、井陘三處重鎮各抽調近半數兵力前往雁門,雁門守軍達到八萬,自此并州精銳可謂盡在雁門!秦青也以都尉之職前往雁門,協助馬煥統領雁門兵事,晉陽兵事由并州副都尉江令統領。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到了麥熟時節。這一個月間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州牧呂大人的二公子被趙平趙公子生生的打斷了一條腿這一件了。本來想看好戲的幾個世家與晉陽城中的百姓卻驚訝的發現呂大人竟然生生的忍下了這口氣!還對自己的二公子嚴加看管,這使得眾人大跌眼鏡,真是大大的出乎預料!

對於這一結果,大多數人不明所以,不明白呂原為何忍氣吞聲,不予追究。很多人把原因歸結在趙平的聲望與他的岳父馬煥之上。畢竟在并州,趙平的聲望之隆,與他的岳父,鎮守雁門的太守馬煥不相上下;而他的岳父馬煥卻掌握著并州半數以上的兵力,僅此兩點,呂原便不能也不敢隨意得罪趙平。事實也差不多正是如此,呂原為了繼續得到軍方的支持,只得生生的忍下了這口氣。

五月二十八日,趙平自祖父的封地孟縣返回後,稍作休整,第二天便趕往雁門。并州作為中原抵禦鮮卑的第一道防線,每年幾乎都要面對鮮卑的兩次大軍侵犯。

鮮卑是游牧民族,雖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逐漸向農耕文明過渡,但這個民族劫掠的天性依然存在。每年的六月時分,由於田中小麥已經成熟,鮮卑雖然顧及炎熱的天氣,但糧食的誘惑卻也是巨大的,因此雖然不是每年都派兵劫掠,但三五年中總會派出兵馬劫掠一番。

而秋末冬初,草原上草枯水消,天氣漸冷,已不適合放牧,每年此時鮮卑更會越過長城,到中原大肆劫掠一番。

去歲一戰,鮮卑損失了囤積多年的大半糧草,今年定會出兵劫掠,因此趙平早早的便趕到了雁門西陘關,協助岳父防守。

歷朝歷代的都無法避免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雖然偶爾會出現一些天才的將領,通過他們的努力,能夠保衛邊境暫時的平安,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如李牧、衛青等絕代名將畢竟不會經常出現。因此在無法徹底的將游牧文明徵服之前,游牧民族的威脅是永遠存在的。

四十年前,趙麟的出現,使得後漢王朝的邊境安定了一段時間。但十餘年前趙麟去官,馬煥雖然也是難得的將才,但由於後漢國力漸衰、兵力分散,而鮮卑卻被拓跋鮮卑統一國力大盛等故,後漢王朝對鮮卑已經無法形成有效的壓制,因此近十年來,邊境戰事可謂年年不斷,烽火連天。

近四十年以來,鮮卑人一直無法跨過雁門,成就他們飲馬黃河,揚鞭中原的夢想,趙麟與馬煥二人可謂功不可沒!前後兩位當世名將的據守,猶如屏障一般,攔住了鮮卑的南下之路。

鮮卑當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因此借趙麟去官、後漢王朝裁撤幽並總督,將邊軍一分為三之機,十餘年來每年都會出兵犯境。特別是去歲,鮮卑更是聯合羌族,集結大軍二十五萬,直取雁門!只是依舊鎩羽而歸,絲毫未佔上風。

自十四歲那年起,趙平每年都會來到西陘關,協助岳父守衛雁門,四年來大小百餘戰!不僅磨練了趙平的意志,鍛煉了他的武藝,更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後漢質帝黃龍六年五月二十九,在安遠門的瓮城外,趙平告別了依依不捨的妻子月窈以及妹妹元嘉和青月、小惜、小容幾人,與伊婁真直奔雁門西陘關而去。

自東漢末年,由於國力衰弱,內戰連連,并州九郡中的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被新興的鮮卑趁機佔領。自此中原不僅喪失了優秀的馬場,使中原幾無良馬可用,更失去了屏障中原的地利之險。

縱觀華夏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鬥爭史,論及武力其實中原的王朝並不遜色!強大的匈奴以至現今的鮮卑在與中原王朝的爭鬥中都未取得絕對的優勢,甚至是勝少敗多之局。

只是由於北地荒僻苦寒,以草原為主,根本不適合以農耕為主的漢族文明定居。因此每次都只能是被動的防禦,即便是主動出擊一兩次,也只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根本不可能徹底消滅這些異族。因此,華夏的歷代王朝雖然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異族文明,卻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異族對中原的威脅,邊患猶存。

鮮卑目前實行的國策無疑帶給了中原王朝一個巨大的契機!大力在鮮卑推行漢制的鮮卑皇帝拓跋宏顯然有著巨大的野心。他清楚的明白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性根本無法建立一個如華夏一般持久而強大的文明!

他有著太多的前車之鑒,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那些盛極一時的游牧文明強則強矣,卻無法持久,只能如曇花一現般,最終還是無法避免的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一個僅僅代表存在過的名詞而已。

而南方的華夏文明卻是歷久不衰,這個民族不僅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韌性,更有著恐怖的同化能力。或許會有低潮,卻永遠不會消亡!

拓跋宏組織了大量的學者文人,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的從中原地區招攬了一些飽學之士,全力研究華夏文明為何會有如此強盛的生命力!

歷十數年之功,終於得出兩點結論,那就是城市與土地。

有了城市便有了固定的居所,有了土地便有了生活來源,僅此而已。

拓跋宏大受啟發,立即在鮮卑大力推行漢制,雖然遭到了巨大的阻力,但拓跋宏改革的決心卻絲毫都不曾動搖。從自中原奪來的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開始了他的改革之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