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這次是真的反攻了

日本軍隊是一支很古怪的軍隊。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設獨立空軍的國家就只有日本。對日本的軍事組織影響上極深的英國和德國是從一開始就有了獨立空軍,美國在一開始雖然沒有獨立空軍,但航空兵力量的區分也十分清楚:除了艦載機是海軍的以外,其餘陸基航空兵不是陸軍就是陸戰隊,和海軍沒有什麼關係,領導權握在後來戰後改編為美國空軍的美國陸軍航空軍手裡。

日本人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有一支獨立的空軍,而且還想過起碼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20年,第二次是德國空軍獨立的1935年,第三次是陸軍航空總監山下奉文中將考察德國以後的1941年。

但都沒有成功。

簡單地說來,因為這三次都是陸軍提出來的建議,所以海軍不幹。其中第二次的空軍獨立行動影響最大,那次是在後來在中途島海戰中殉艦的飛龍號大佐艦長,當時是海大教官的加來止男中佐和後來的第六航空軍少將參謀副長,當時的陸大教官青木喬少佐聯名提出的。因為這兩人在陸海軍中都以航空專家而聞名,所以即使是海軍當時也說不出什麼反對意見來了。但是海軍航空本部長山本五十六中將最後還是不負眾望地粉碎了這個空軍獨立的陰謀。

為什麼海軍決不能能容許有獨立的空軍存在呢?這得到陸海軍的高級精英軍官們仕途晉陞上的不同上去找原因。陸軍大,海軍小,因此大陸軍的軍官們加官進爵比小海軍要快,到了將官級會有兩三年的差別出來。比如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少將是1890年生人,海兵40期畢業是1912年,吊床號第9名的宇垣纏晉陞中將是1942年11月,而陸軍這時晉陞中將的人是1892年生人,1914年畢業的陸士26期。海軍高級軍官們能夠更快地晉陞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海軍弄得更大,所以決不肯交出航空兵這一塊,海軍好不容易有了一塊幾乎可以無限擴展的航空兵,怎麼能再分出去弄得大家升不了官呢?結果還是各干各的航空兵,各有各的飛機。

1944年1月6日,在拉包兒的海軍航空兵幾乎已經絕種的時候,陸軍在幹嗎?陸軍動用了750架各種飛機在東京舉行了大檢閱,想告訴國民們:日的天空是安全的,有陸軍航空兵在呢,除了這些飛機,陸軍在滿洲還存放了大量飛機,至於南洋的海軍處境怎麼樣與陸軍有什麼關係?南洋是海軍的守備範圍,陸軍就是管國內防空的嘛。

前文說到過的情報參謀堀榮三的父親堀丈夫當過航空本部長,是陸軍航空的大先輩,堀丈夫的後任是山下奉文,再接下來是東條英機。堀丈夫認為山五十六就是日本航空兵力的癌,就是有了山本五十六,海軍陸軍的航空兵兵力才無法合併。

不但合併不起來,而且各自的飛機好像還就是為了不合併才造出來的,比如相當于海軍的零式戰鬥機,陸軍有一式戰鬥機「隼」可是除了沒有任何零件能夠通用之外,這兩種戰鬥機的區別比任何人能夠像出來的都要大:要抬起機頭,零戰是向後拉操縱桿,而一式戰鬥機則是向前推,這樣飛零式的海軍戰鬥機飛行員就飛不了一式。從瓜島戰後期開始陸軍航空兵進駐拉包兒以後,在南太平洋不少地區有陸海軍的航空兵同時存在,但是陸海軍航空兵從來沒有過協同作戰,原因不僅僅在陸海軍的不和上,就算陸海軍想進行協同作戰都無法進行——因為零戰和隼之間沒有任何通訊手段。

還有一個由於陸海不和而產生的日本軍隊特有的奇觀。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日本海軍沒有什麼像樣的陸戰隊,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日本陸軍則有一支很具規模的海戰隊,這就是日本陸軍的所謂「船舶工兵」部隊。

這支後來乾脆又從陸軍工兵里獨立出來成為「船舶兵」的獨立兵種在最後戰敗時擁有30萬人,再稍微努把力就能夠趕上真的海軍了。

山本權兵衛在甲午戰爭開展以前還知道海軍有運送,掩護和支援陸軍登陸的任務,但後來海軍忙於八八艦隊,把這個任務給忘了,到再一次想起來的時候,已經幹不了了。1937年8.13淞滬抗戰的時候第十軍的第六,第十八和第114這三個師團是11月5日在杭州灣登陸的。日本海軍無法支援那次登陸,結果是陸軍船舶工兵用了近兩百艘被稱為「大發」的登陸艇才把這三個師團的11萬人運上岸。

而這個「船舶工兵」的由來還是在上海,1932年1.28淞滬抗戰時,日的第11師團在七了口登陸時就遇到了兵力如何從運輸船上運到陸地上的問題,陸軍自己到是有這種被稱為大發,中發和小發的各種登陸艇,但怎麼把這些登陸艇弄到登陸現場又成了一個問題。而海軍對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熱情,於是陸軍就準備自己干,海軍一聽陸軍自己要干就很開心地提供技術支援,因為這樣能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能運載7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者12噸物資,被稱為「大發」(大發動機艇)的日本陸軍用登陸艇,因為是登陸艇,無法下錨,所以大發的靠岸方式是稀罕,很變態的,不用錨,而是用兩個人趴在岸上拉,叫做「人間錨」這一干就直接干到了變態的地步。

日本人有一種喜歡在東西上加入所有能夠加上的功能,而不去管其有用無用或是到底有多少用的習性,現在的家電汽車全是這樣,當年搞船也是這樣。

本來陸軍只是想搞一種裝登陸艇用的船,搞到一半發現這種船大,飛機都能裝,那就再裝上幾架飛機,飛機不好卸,就再加上火藥彈射器,飛機能夠直接從這種本來的名稱是「上陸用舟艇母船」的玩意上起飛。

這麼一來不就是航空母艦了嗎?

也是也不是,算半個航空母艦。飛機能從這號「舟艇母船」上起飛,但不能降落,因為設計思想是飛機起飛以後在已經被己方控制了的陸地飛機場降落的。

還有個掩耳盜鈴的笑話,這種「舟艇母船」不是可以運載飛機嗎?所以船上有飛機倉庫,但不知怎麼回事皇軍又想起來了保密問題,說是不能讓敵人探子知道了,那個飛機倉庫的正式名字是「馬欄甲板」意思是那地方是拴軍馬的,根本不是放飛機的,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想糊弄誰。

太平洋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系列的登陸戰,從馬來,菲律賓,香港一直到爪哇,這些扛著登陸艇到處走的舟艇母船也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除了在泗水海戰時神州丸被重型巡洋艦最上發射的93式魚雷給誤中了一下,打擱了淺以外還沒有出過什麼大問題。

但是從麥克阿瑟前進到了莫爾茲比港,而且修起了一個機場,沒事就開始在新幾內亞島及其周圍開始執行城管巡邏任務以後,形勢就開始不一樣了。不但母船有危險,而且這種速度只有9節,除了乘船的陸軍攜帶的輕武器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防空炮火的登陸艇也就是美軍各種轟炸機和戰鬥機的目標,起碼可以拿來練練手。支援瓜島的川口支隊一半人就是坐大發去的,結果被鬼畜逼到一塊礁石上去練靜坐去了。

下面就是「秋津丸」和「島根丸」的照片,是不是怎麼看怎麼都是航空母艦?

到了日本已經喪失了全部制空權,而且能夠使用的驅逐艦也幾乎見底,且喜移動距離還比較近的中部所羅門戰鬥時,再加上目標小,因此大量被使用的就是這些大發登陸艇。1943年9月30日最後決定了所謂「絕對國防圈」之後,從新喬治亞島向科隆班加拉島,而後再從科隆班加拉島向布干維爾島的撤退全部都是由大發進行的。

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海軍。

海軍到還是有的,就是沒了航空兵力的日本海軍在那麼大的太平洋上找不到安身落命之處。拉包兒的海軍艦艇全部撤回了特魯克環礁,而現在特魯克環礁又被尼米茲盯上了。

在8月11日至8月24日的魁北克會議上美英法加決定了在中部太平洋的進攻分為以下六個階段:1.吉爾伯特群島和諾魯。

2.馬紹爾群島,威克島以及庫薩伊(kusaie)島。

3.波納佩島。

4.特魯克環礁和加羅林群島。

5.帛琉島和雅浦島。

6.馬里亞納群島。

實際上5月份丘吉爾訪美的時候和羅斯福就有過一次華盛頓會談,內容和魁北克會議差不多,但魁北克會議增加了馬里亞納群島,去掉了拉包兒。而實際上拉包兒那邊還沒有開始轟炸呢,就已經看起來不是問題了,這倒霉鬼畜的氣焰有多麼囂張,增加馬里亞納群島是因為尼米茲也想到日本去觀光。這樣從吉爾伯特,馬紹爾,加羅林,帛琉到菲律賓以及從馬里亞納,小笠原一直到日土的兩條路線就正式定下來了。

接下來的就是美軍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登陸作戰。8月份美軍佔領了現在被稱為吐瓦魯的埃利斯群島,9月份又佔領了一個叫做貝克島(baker island)的無人島,修起了機場開始轟炸諾魯和吉爾伯特群島。與此同時,從已經極度泡沫化了的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甚至炸到了威克島和南鳥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