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空軍不是光靠飛出來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日本發生過一件通過血液製品感染艾滋病的「藥害艾滋病事件」後來在清算這次事件時,人們發現這件事的主犯是一個叫「綠十字」的製藥公司,而這個公司的主要幹部幾乎都是那個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出身的。也就是因為那次事件,本來幾乎不為人知的731部隊被再次曝光了出來,在那以前森村誠一的描寫731部隊的《惡魔的盛宴》出版時不僅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反而因為森村先生的日共背景使人對其信用性有所懷疑。藥害艾滋病事件才使得731部隊這件事大白於天下。罪孽深重的731部隊有關人員之所以在戰後的日本還能混,而且混得不錯,當然首先是因為受到了麥克阿瑟的保護,再其次就是他們還真有高超的醫療技術。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他們那高超的醫術的來源:那是在無數中國人的身體上通過活體解剖練出來的。

太平洋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艦載飛機和陸基飛機在珍珠港和馬來沿海的表演讓全世界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日本海軍在使用航空力量方便很有創意,這是一種全新的戰鬥方法,改寫了海軍和海戰的存在方式,幾乎可以說這是一個革命性的首創。

但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技能和經驗是在無數次的活體解剖中所訓練出來的,被解剖的對象還是我們苦難深重的中華子民。空軍不是光有硬體就行的,空軍比海軍更要求訓練,要求實戰訓練。諾門罕一戰,一開始蘇聯空軍根本就不是關東軍飛行集團對手的原因就在這裡,只有通過「活體解剖」的實習才能出現高質量的士兵。

事實上出現了一支強大的航空兵力只是日本海軍的歪打正著。因為日本海軍建設航空兵力本來並不是準備用來對付美國,而是用來對付中國的。

和其它交通工具不同,飛機似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戰爭而出現的,美國人賴特兄弟的動力飛行是在1903年,1909年飛機才剛剛飛越英吉利海峽,而1912年保加利亞就已經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使用飛機了,雖然只是執行偵察任務,但畢竟是在軍事上使用。

海軍飛行的先驅倒是一位美國民間飛行員伊利(Eugene Burton Ely)他在1910年10月14日駕駛柯蒂斯式(Curtiss Model D)雙翼機從停泊在弗吉尼亞州漢普頓港內的「伯明翰號」巡洋艦甲板上搭建的木製平台上起飛成功。次年1月18日,又駕駛柯蒂斯式雙翼機降落到停泊在舊金山灣內的「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的甲板平台上。

日本陸軍的首次飛行時是在1910年,日本海軍是在1912年11月在橫濱的觀艦式上由後來的佐世保航空隊少將司令,海兵30期的金子養三大尉進行首次公開飛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除了日本海軍之外,英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也使用了由母艦攜帶的水上飛機。但效果都不是很好,飛機當然有問題,沒有合適的對地攻擊武器也是問題,這些問題是屬於「改良」的範疇,而那個母艦的問題就必須「革命」才行了。

使用水上飛機的一個問題就是準備起飛花時間,把飛機從母艦上推下水時還很容易不小心損壞飛機,再有就是當時的母艦都是用舊商船改造的,速度太慢,像若宮丸的速度就只有七節。不管飛機到底在未來的戰爭到底中有沒有用,起碼不解決這兩個問題,讓飛機能夠從艦上直接起飛及其讓母艦能和艦隊共同行動,飛機就絕對沒有用,解決的方法就是採用完全的航空母艦。

海軍航空兵的精髓就在那個「浮動的航空平台」——航空母艦上,日本從第一次大戰的青島戰鬥中早就知道了這一點。所以在製造專用航空母艦上的熱情絲毫不落於人,航空母艦「鳳翔」的開工是1919年,雖然晚於1918年開工的英國的競技神號,但是卻在早於英國的1921年11月下水,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

這艘所謂「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在一開始也就是個泡在海里的鐵盒子,因為沒人能在那上面起飛降落。飛機在艦上起飛容易降落難,起飛沒花多少時候,但沒人能在艦上降落,起飛了就在陸地機場降落,然後再把飛機搬回航空母艦上來重新起飛。這樣做也實在太繁,海軍就出了一個榜懸賞,誰能第一個在航母上降落就給誰五萬日元,要知道那可是大將的月工資只有500日元的時代。

一直到1923年2月,才有英國人拿到了這筆懸賞,三菱內燃機株式會社的英國人工程師喬丹上尉拿去了這五萬日元巨款。這個現在已經沒有了的「三菱內燃機株式會社」後來改名為「三菱航空機株式會社」再後來和三菱造船合併成了現在日本首屈一指的三菱重工。能降落了,起飛又再一次成了問題。

美國人已經不在航母上滑行起飛了,直接用彈射器,但美國人不賣彈射器技術給日本,說是軍工技術,要保密。日本人還是頭一次碰到這個問題,原來遇到想要的技術只要價錢合適肯定有人肯賣,但這次不一樣,這次除了軍方沒有任何民間企業會研究那個邪門技術,日本人只好自己來研究。

日本人所謂做研究一般就是做實驗,各種方法,各種配方什麼都試一試看什麼合適。你別笑話這樣做有點冒傻氣的嫌疑,可是他要是成功了以後你要超過他還不容易,因為其他方法他都已經試過了。日本人最後採用的是火藥彈射器,做得了以後能不能用,駕駛員是不是受得了得做實驗,於是就找了只猴子綁在駕駛座上往外彈。本來是用根彈簧控制在升空以後就斷開油路,讓飛機落到海里去。誰知道彈簧出了問題油門斷不開,趕上還掛南風,一隻被綁在駕駛椅上的猴子和一架飛機就直朝著橫須賀市中心沖了過去,忽上忽下地在天上亂轉。

這一下就大家手忙腳亂,成了一鍋粥。消防夫全體出動,亂打防火鍾來疏散居民的時候,風向變了,耗盡了燃油的飛機總算又被風吹到了海里。

彈射機是成功了,可是從航母彈射起飛很危險也就成了常識,所以海軍艦載飛機飛行員一直被人稱為「PONROKU」就是「嘭六」的意思。說他們被「嘭」的一聲彈了一下就能拿到六分錢日元的津貼。

順便說一下,日本海軍的工資計算是很煩瑣的。陸軍就是基本工資,出去打仗再加上戰地津貼,而海軍有基本工資,還有這種按勞取酬的崗位工資,還有根據出航距離不等的航海津貼,當然打仗了還有戰地津貼。所以日本海軍有一所「海軍經理學校」來專門培養這種海軍用的會計人才,但後來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海軍急速泡沫,會計不夠用了,連工資都算不出來。

結果就採用了一種「短現士官」來解決這個問題。所謂「短現士官」就是「短期現役士官」的簡稱,已經有了工作的大學生們可以去海軍(後來陸軍也採用了這種方法)經過半年培訓以後就去部隊當會計,軍銜為中尉,任期兩年,兩年過後回原來的地方。這樣大家有好處:海軍省下了培養費,賴掉了軍官退職金,也不需要為退伍軍官找工作頭疼,本人也算當了回軍官。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到處抓壯丁,當個會計軍官總比當大頭兵或者前線軍官活下來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這些短現士官們大部分是帝國大學畢業的,雖然海軍無法遵守當初兩年的約定而是不斷延長期限一直到戰敗,但是會計軍官比別人活下來的幾率確實大一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是短現士官,他當首相時最有趣的就是政府各省的事務次官居然全乾過海軍短現士官。

言歸正傳,那些飛行作戰還是有點像業餘愛好,沒有認真作為一種兵力來使用的程度,日本人也沒有牛到能夠獨創一門作戰方法的地步,要打仗還是要向人家學。當時日英同盟關係還存在,日本人首先就是向英國人求援,仗義的英國人在1921年派了個子爵叫森比爾上校的帶了三十多個中少校級軍官和十來架飛機到日本來化了一年半時間手把手教日本人,從編隊飛行開始到空中作戰,俯衝轟炸,就不知道森比爾上校會不會想到這些學生過些年用了他教的手藝把英國首相丘吉爾都給炸哭了。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讓人想不通的問題:既然日本人對航空母艦和飛機有著這麼大的興趣,但在後來山本五十六提出使用航空母艦奇襲珍珠港時又被軍令部堅決反對呢?這是因為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和作戰飛機原本不是準備用來對付美國人的。

那是準備用來殺中國人的。

和現在某種程度上的航空母艦拜物教不同,當時沒有人確切知道航空母艦的作用。航空母艦隻是一種輔助軍艦,集中提供一個飛機的搭載平台。那時日本不少戰列艦和重型巡洋艦都已經配備了用來進行偵察搜索和觀測彈著點的艦載飛機,為什麼還要裝載如此多飛機的航空母艦?這些在當時看來在海戰中不起作用的飛機是用來攻擊地面目標的。

那些年日本陸軍在中國大陸立下了赫赫戰功,加官進爵的不少。海軍當然沒有吮著手指頭在一邊傻看的道理,可是海軍怎麼參與到侵華戰爭中去就是個問題了。中國在甲午戰敗以後就沒有了海軍,當然就沒有了海防,甚至連江防都沒有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