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最討厭的就是丁汝昌」

1891年7月13日,離甲午戰爭還有四年。

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的小石川後樂園。受外務大臣榎本武揚的委託,海軍大臣樺山資紀中將在這裡召開一個遊園會形式的歡迎宴會。貴賓是大清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和正在日本訪問的包括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鎮遠號」在內的七艘軍艦上的50名大清水師軍官。

樺山資紀氣惱地對海軍次官伊藤雋吉少將說:「最討厭的就是這個丁汝昌,榎本外相硬要講什麼『日清友好』,這樣,明天全體出動去會會這個遲早要在戰場上見面的敵人,大家都把這個丁汝昌的臉給我記住了,把軍務局長喊來。」

當時的海軍省軍務局長就是伊東佑亨少將。伊東一進門,樺山資紀就問了他一個問題:「伊東君,你說丁汝昌這次為什麼走這麼條怪路,從下關進日經瀨戶內海繞紀伊半島到東京來?」

這位後來指揮著聯合艦隊大敗北洋水師,一直晉陞到元帥海軍大將的伊東少將回答說:「丁汝昌這是在向我們示威,那意思是說日本的內海就是北洋水師的庭院,如果日清開戰,他能指揮著北洋水師一口氣攻到東京。去參加歡迎宴會沒問題,但請大臣無論如何也要懇請外務大臣和首相同意我們也去訪問一次清國」第二天,伊東佑亨在遊園會上劈頭對丁汝昌就說:「丁提督,能不能讓我參觀一下你們偉大的超級戰艦『定遠號』?」

丁汝昌坦然地笑了笑:「什麼時候都非常歡迎,但是您只能看,我們不會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丁汝昌有資格坦然,這艘長達95米,滿載排水量7355噸,航速16節的德國造戰艦「定遠號」是當時遠東的最大新型戰艦,裝備在「定遠號」上的兩門30.5厘米雙連炮能夠毫不容情地把所有敵艦送進海底。讓你伊東佑亨參觀一下又怎麼樣?

第二天伊東少將在丁汝昌的陪同下參觀了「定遠」「鎮遠」兩艦。

樺山海軍大臣在海軍省等著伊東的報告。

而伊東的報告是:「如果現在和清國開戰,我們沒有勝利的可能,只要『定遠』和『鎮遠』兩艦就能把全部常備艦隊送到海底。閣下,軍艦,我們要軍艦,我們是四面環海的海國,衛國就是衛海,擁有能和『定遠』對抗的軍艦是我們最要緊的。」

樺山嘆了一口氣:「李鴻章的目的達到了」被稱為海軍的「頭腦」位居軍務局長,實際上指揮著日本海軍的伊東佑亨被逼著說出來了「沒有勝利的可能」李鴻章派丁汝昌率北洋水師訪日的目的——向日本示威的目的,確確實實地達到了。

其實,在這之前5年,1886年的8月,北洋水師就派出以「定遠」「鎮遠」兩艘主力巡洋艦為首的四艘軍艦(還有兩艘是「濟遠」和「威遠」訪問過日本,帶隊的還是丁汝昌,那次是在黃海演習完畢以後,開到長崎去修理軍艦去的。修理軍艦也沒有必要到日本去,所以其實有個七八成炫耀武力的成分在裡面。但那次的長崎寄港鬧出了一個在日本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清國長崎水兵事件」北洋水師士兵因為嫖妓和日本警察發生衝突,雙方大打出手,死10人,傷70餘人,結果是日本人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了事)。

時隔五年,北洋水師雖然沒有增加新艦新炮,但還是讓伊東佑亨垂頭喪氣。

但有人不這麼看。

回航時北洋水師還是走瀨戶內海,在廣島的宮島錨泊時,接受了吳鎮守府長官中牟田倉之助中將和參謀長東鄉平八郎大佐的訪問。在這次訪問「平遠號」聲稱故障,進入吳軍港檢修,其實是有點觀察和偵查日本海軍技術程度的意思。

但是結果是北洋水師的底細被人家摸了個底掉。

東鄉平八郎大佐幾乎每天不是軍服就是便服在碼頭觀察「平遠號」最後的結論是:「清國艦隊不足為慮,他們只是一把褪了火的寶刀。寶刀確實是寶刀,但是已經褪了火,真正需要的時候派不上用場」為什麼這麼說呢?用東鄉的原話:「神聖的炮口上,掛了不少東西,從內褲到襪子什麼都有,怎麼看怎麼像晾衣桿,這還是在外國的港口呢,甲板上也是亂七八糟,根本就沒有整理」「炮口是軍艦的靈魂,從清國艦隊能夠毫無顧慮地這樣做就知道這支艦隊的士氣,從軍官到士兵沒有任何緊張感,軍艦本來所具有的力量發揮不了,沒什麼可怕的」這是在說海軍的軟體,沒有配套的軟體,光有硬體是不能被稱為海軍的。

東鄉平八郎看出了北洋水師是軟體配套沒有趕上硬體購置。

但日本海軍呢?在這方面不得不承認日本海軍的建設是先從軟體建設開始的。

19世紀後半期的日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為什麼能像變戲法一樣出現了一支包括陸海軍的很強大的軍隊?應該歸功於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這兩個培養軍事指揮官的軍事院校的辦校成功。

明治二年(1869年)兵部省在《應該創立大海軍的建議》中是這麼說的:「軍艦因為士官才有精神,沒有士官,則水夫將無所作為。水夫無所作為,則艦船也就成無用的廢物。而海軍士官所必須掌握的深奧學術的練成絕非容易之事,所以當前一大緊要事項就是儘快創辦學校。」

建設一支海軍,需要的東西很多,比如起碼要有軍艦,要有操縱軍艦的人員和這些人員如何構成的組織。一般來說這三要素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軍艦,但其實軍艦問題其實最好辦,最簡單。只要拿得出錢,什麼都能買的到。當時英國,法國,德國,俄國還有美國全都在亞洲膘著勁明爭暗鬥,什麼最新式的軍艦都買得到,困難其實是人員培養訓練和編成控制。

在伊東佑亨大發沒有軍艦的感嘆時,日本海軍已經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來努力培養和組織海軍人材了,而且這種努力的效果已經到了初見成效的時候。

1870年,明治政府模仿幕府的「長崎海軍教習所」在東京的築地開設了「海軍操練所」第二年改名為「海軍兵學寮」到1876年改名為「海軍兵學校」1888年搬到了廣島縣的江田島,在東京的海軍兵學校原址上辦了海軍大學校。中國人通常把在江田島的海軍兵學校稱為「江田島海軍學校」這要歸功於林立果在《五七一工程紀要》里使用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電影《啊,海軍》裡面的翻譯。

海軍兵學寮和陸軍士官學校的前身「兵學寮」同時設立,可改名字比陸軍晚了兩年,這麼一來「士官」這個詞被陸軍用了去,只好湊合著用「兵學」這個學究氣十足的詞了。其實陸軍有點怪,在除了「陸軍士官學校」這個校名之外再也不用這個詞,用的是「將校」可是海軍除了學校名不用「士官」這個詞以外在其他場合則是大量使用這個詞。

在日本海軍術語中,「士官」不是指的「下士官」而是相對於「士兵」而言的反義詞,也就是「軍官」的意思。少尉是「士官」大將也是「士官」日本陸軍1887年開始從法國式轉為普魯士式教育。海軍的轉型更早,從海軍操練所設立開始就從原來的法國式教育轉到了英國式。1873年開始英國派出以後來一直做到北美艦隊上將司令官的道格拉斯(Douglas,Sir ArchibaldLucius)少校為首的34名教官來日本,英國人在日本一呆就是17年,合計69人次,道格拉斯本人就在日本呆了兩年,如果不是有人警告他如果再趕緊不回國可能會影響到晉陞的話,可能還會繼續逗留下去。

海軍兵學校和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英國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一起同列被譽為世界三大海軍學校,因為曾幾何時這是三大海軍強國,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仔細想一下還是有點不可思議,和精神要素佔得更多的陸軍相比,海軍更加受到國力的制約,這個海軍兵學校既然是海軍的一部分就也應該不例外。貧窮的日本是如何辦出這個海軍兵學校的?

當時的日本是一個很窮的落後小國,培養海軍人才最簡單而又便宜的方法應該是送人去歐美留學。其實在一開始日本人也是那麼想的,比如東鄉平八郎就被送去英國留學,還一去就是八年。

但是有一點弄不明白的事情是:日本的海軍留學生到處被人拒絕,是看不起這些黃皮猴子還是為了保守海軍機密沒人知道,反正就是到哪兒哪兒不要。

像東鄉平八郎想去英國進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結果到了那兒別人才對他說不行,結果只能上商船學校。

沒辦法才只好從一開始就自己辦學校,而且還是斥巨資全部請英國人來幫忙。當然英國是當時第一海軍大國是日本人為什麼請英國人的最主要原因,更加直接的原因就是在1863年的薩英戰爭中知道了英國海軍的厲害。

1862年在現在的橫濱市生麥地方發生了所謂「生麥事件」四個英國人騎馬衝撞了薩摩藩主島津久光的行列。其實就在事情發生前幾分鐘,美國領事館官員范李德也遇到了這個行列,按照歐洲人見了貴族或婦女的馬車要下馬讓路的禮貌,范李德讓了路,沒有出事。但這幾個英國人在中國上海呆過很長時間,騎在馬上鞭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