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5章 人多事多

能跟市領導一起吃飯,那與市領導為女兒女婿主婚有什麼區別?再三確認可以帶親朋好友和村裡的左鄰右捨去現場觀禮,於老闆不再堅持大操大辦。

不過他所謂的不大操大辦是要求女兒女婿去五星級大酒店跟迎賓似的站門口收紅包,也不搞十幾乃至幾十輛豪車接親送親,酒席一樣要擺,客必須要請,只是儘可能搞低調點。

沒辦法,必須承認他有他的苦衷。

人家孩子結婚或出嫁擺幾十乃至上百桌,如果不擺酒席不宴請親朋好友,別人會在背後說閑話,他會被人家笑話。

公務員一樣是人,一樣生活在現實社會中。

只要不搞那麼誇張,只要不藉機大肆收禮,只要田成這邊的領導同事戰友不要著警服開警車過去,問題不是特別大。再說這是終身大事,就算因此被批評也「值得」。

人情真是猛於虎,在這個問題上韓博只能代表男方作出妥協。

大事敲定,於老闆很高興,眉飛色舞聊起他的奮鬥史。

之前沒問田成,他一開口才知道「魚老闆」名副其實,原來是做海鮮水產生意的,他家祖祖輩輩打漁為生,到他這兒不光打漁還養魚販魚賣魚。

在深正最大的海鮮水產批發市場有門面,有一個大冷庫,主要搞海鮮水產批發。後來越做越大,註冊成立深正於記海鮮進出口公司,進口經營龍蝦、鮑魚、三文魚、東星班等高檔海鮮。

不僅往市內的大酒店送,還銷往國內十幾個發達省份。

零售也做,與市內的十幾家大超市合作,交進店費,招人在超市的生鮮區賣,讓超市扣點;在東山灣老家甚至有一個魚排,搞特色旅遊,讓市裡人去他家魚排上釣魚、燒烤,在碼頭上船,提前打電話,他安排人開船去接。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搞海鮮進出口還是進大超市、還是搞「漁家樂」,都是似乎很害羞的于慧拿主意的,沒想到這漁家姑娘還是一個女強人!

李曉蕾越想越好笑,禁不住打趣道:「於總,小慧,這麼說我今後可以找你們買海鮮。」

「李經理,韓局長,提起海鮮,飯店這些真不能吃!」

領導一點架子沒有,於老闆決定給領導夫婦一點善意的提醒,用筷子指著桌上他們壓根沒動過的海鮮,很誠懇很認真地說:「這裡面全是葯,就是氯黴素那些東西,還有麻醉藥,吃了對人不好。以後我給你送,別在外面吃,別在外面買。」

不早說,我已經吃了那麼多!

李曉蕾被搞的哭笑不得,苦著臉問:「於總,真有葯,真不能吃?」

「我騙你幹什麼,我就是養魚的,現在還有魚排,」於老闆放下筷子,滔滔不絕地說:「搞養殖風險大,能不能賺錢就看成活率。不管養魚還是養蝦都要用藥,不用藥養不活,成活率不高。」

上級對食品藥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市局甚至專門設立「打擊食品犯罪專項辦」。

韓博倒沒針對他的意識,只是想通過他了解點這個行業的內幕,回頭看了田成一眼,不動聲色問:「不用藥真養不活?」

「這是肯定的,現在的魚病蝦病千奇百怪,找獸醫看沒用,他們還沒我們這些養魚的懂,只有喂葯,就算餵了也不一定管用,有時候還是賠錢。」

提起這個於老闆是「專家」,越說越來勁兒:「從魚苗蝦苗一回來就開始喂,大蒜素用得最多,還有人用孔雀石綠,能殺菌,能讓受傷的魚鱗癒合;如果養蟹,還要用激素,只有用激素才能長出滿滿的紅膏……」

於家現在主要是賣魚,魚排里雖然養了點,但那是為了搞「漁家樂」。並且不是真正的養,而是從外面進,倒入魚排讓客人釣。

這事跟自己家關係不大,老頭子說不出個所以然,于慧忍不住解釋道:「韓局長,搞水產養殖要用抗生素主要是水體不行,一方面,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往海里排,海水都被污染了;一方面,養殖密度太大、水域有限。」

「對對對,就是污染,就是養殖密度大!」

老於再次接過話茬,比劃著說:「養殖就是圈一塊水域來養,魚啊、蝦啊、蟹啊,吃喝拉撒全在裡面,魚糞蝦糞都沉到海底,沒法清理,爛在裡面,水本來就被污染,加上這些水質就更惡化了。」

又沒說到點子上,于慧又忍不住補充道:「國外搞養殖的少,就算人工養殖一方水也就養10來條魚。國內不行,承包費那麼高,一方水養10條要虧死,養殖密度普遍都在100條以上。養殖密度過高,衛生條件差,病害也就並發多發,養殖戶想不賠錢只有大量投放抗生素。大劑量和多種類使用就會有耐藥性,現在耐藥性越來越嚴重,魚經常得怪病,查都查不出來。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那就各種抗生素都往裡面加,看管用不,不管用再加量。野醫站又沒正規的魚醫生,養殖戶自己就開藥方,自己買葯。」

雖然這麼干造成食品安全問題,但反過來養殖戶也不容易,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養的魚蝦病死吧?

現在條件好了,人們講究了,不管買蔬菜瓜果還是雞鴨魚肉甚至最基本的糧油,都要看看問問有沒有農藥之類的殘留,有沒有防腐劑,是不是轉基因的。

條件不好的時候誰會管這個,有得吃已經很不錯了。

李曉蕾在良庄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不再是把小麥當韭菜的城市人,非常清楚如果不用農藥化肥就不會有好收成,農民就要像解放前一樣靠天吃飯。

海鮮不是糧食,至少不是必需品。

既然存在抗生素殘留,以後少吃不吃就是了。

見多了,在南非生活四年又經歷過許多,李曉蕾只是有些吃驚,並沒有「義憤填膺」,想了想又好奇地問:「於總,您剛才說還用麻醉擠,海鮮水產用麻醉幹什麼?」

「運輸啊,運輸也要考慮存活率,比如龍膽、青斑,個頭大,運輸時好動,活蹦亂跳,跳多了就會受傷會死掉,死了就賣不上價,所以要用到麻醉。」

于慧的舅舅顯然也是幹這一行的,也很專業,禁不住笑道:「用麻醉也不一定管用,該死的照樣死,有些販子就對死魚做手腳。」

「怎麼做?」韓博追問道。

「一般來說,冰鮮的魚只能保存兩天。但在有些水產市場,死魚能擺好幾天不壞。他們在泡死魚的冰水裡加甲醛福爾馬林,泡了後魚的黏液還在,看起來賣相好,有光澤。」

公安局是抓罪犯的,沒聽說過公安局管這些。

老於頭頭是道,沒任何顧忌,他小舅子同樣如此。

于慧念過大學,多少懂一點法,男友又是警察,豈能不知道這不僅不是一件光彩的事,還是一件違反食品藥品安全的違法行為,急忙道:「韓局長,嫂子,我家做得主要是高檔海鮮,往大酒店送的,好多海鮮還是進口的,在超市賣的超市也要合格證,我家不幹那樣的事。」

老於依然沒反應過來,竟拍著胸脯笑道:「韓局長,李經理,以後想吃海鮮直接打電話,全給你們送進口的,保證純綠色無污染!」

韓博什麼樣的人,別人不知道田成非常清楚,不無尷尬地說:「於叔叔,韓局和李經理那麼忙,哪有時間在家做飯吃飯。」

什麼意思,難道看不上自己家的海鮮,於老闆一下子愣住了。

今天是個好日子,絕不能冷場。

韓博乾咳了一聲,立即岔開話題:「對了,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你們怎麼認識的?」

「是啊,講講你們的愛情故事。」

李曉蕾噗嗤一笑,把剛放開一點的于慧羞得滿臉通紅。

未來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也滿是期待,田成只能一臉不好意思地說:「於叔叔不是我們所轄區買了套房么,那個小區什麼都好,就是結構沒設計好。樓中間有一個通風井,通風井南邊是中間戶的次卧,北邊是防火門通往邊戶家的空中走廊,走廊只有一米多高的護欄,沒有用鋁合金窗戶封上。現在人買房子都講究個南北通透,中間戶希望原來什麼樣就什麼樣,打開後窗能南邊通風;邊戶一是考慮到安全,畢竟是高層,現在的孩子又那麼頑皮,如果爬護欄從那麼高摔下來怎麼辦?」

李曉蕾腦海里有了一個大概的平面圖,喃喃地說:「邊戶可能還有一個考慮,如果把空中走廊用鋁合金或塑鋼窗封上,那就等於把空中走廊變成自己家的面積,可以把鞋櫃之類的放在外面。」

「對,這是邊戶想封的一個重要原因。」

田成回頭看看一臉尷尬的未婚妻,接著道:「邊戶要封,中間戶不讓封,鄰里矛盾就這麼來了,從交鑰匙開始就不斷鬧事。開始去開發商那兒鬧,然後去物業鬧,漸漸發展到業主之間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開始是吵,情緒一激動就砸東西,進而拳腳相向。鬧一次就一次110,就要出一次警,警報多了市局指揮中心都知道因為什麼事。不再安排巡警出警,直接讓我們所里去,治安隊社區隊有時候忙不過來,就讓我們辦案隊去,跟小慧就是這麼認識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