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4章 閨蜜

盼望已久的元旦長假終於到了,平時很少有機會穿便服的高亞麗,穿上去年買的黑色羽絨服,帶著兩大袋昨晚去超市買的零食,早早的去汽車站坐大客回老家。

同事們都以為老家在新庵,不止一次開玩笑說要去古鎮柳下玩玩。

難道在新庵公安局干過就是新庵人,想想就覺得好笑,生怕人家以為自己不好客,高亞麗從未解釋過,事實上解釋她們也不一定信。

看著車窗外的柳下河,聽著坐在前排的兩個女孩討論怎麼才能考上公務員,高亞麗感慨萬千,不由想起過去這些年的經歷。

人真的靠際遇!

誰能想到一個在鄉政府打雜的村幹部,會被安排到警務室打雜。誰又能想到一個在派出所打雜的臨時工,能提干、能穿上警服成為一個正式民警。與開著小車擦肩而過的那些老闆肯定沒法兒比,但相比辛辛苦苦考公務員卻考不上的大學生她無疑是幸運的。

想起這些,自然而然想起韓局,想起正在良庄汽車站等的王燕。

當年那麼多同事戰友,調走的調走,退休的退休,只有她一個人還在良庄工作,正科又怎麼樣,那裡終究是良庄,一個地圖上都不容易找到的小鎮。

正為好姐妹惋惜,客車緩緩停到路邊,剛才坐在前排的兩個女孩跟司機師傅說了一聲謝謝,提著大包小包跳下車,興高采烈地跟前來接她們的家人打招呼。

回家的感覺真好,高亞麗又想起不願意去安樂的父母,想起不願意回良庄老家的兒子,想起一直想回老家卻整天加班實在抽不出時間的丈夫。

「馬上就到柳下,前往新庵、柳下、良庄的旅客準備下車,今天元旦人多,拿好自己的行李,等會兒不要拉在車上。」

司機回頭喊了一聲,高亞麗緩過神。

老家雖然離安樂市區不算特別遠,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這兩年回來的次數卻越來越少,看著車外既熟悉又有那麼點陌生的景色,赫然發現每次回來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河對岸的良庄變化很大,這次回來給人的感覺不是變熱鬧了,而是變冷清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並非良庄鎮第三任鎮黨委書記沒能力,而是隨著思崗經濟和思崗交通的高速發展,良庄的區位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路上跑的貨車越來越多,公路運輸大有取代水運之勢,柳下河上的船越來越少,一路走來看不見幾艘。

江北的鐵路建成通車了,思崗有火車站,而且是周邊幾個縣市的大站,人們出遠門尤其去江城或去北京,大多去思崗坐火車,沒人願意再來良庄坐票價既貴又不舒適的長途汽車。

思崗縣城東邊的高速公路通車了,北邊到海港,南邊通東海,在南港市郊有可以快速過江的長江大橋;新庵市區西邊有更早建成通車的京東高速(北京-東海),腳下這條車流量曾經很大的省道,省道上偶爾南來北往的大客車,不再是人們去江南和東海的首選。

良庄不再輝煌,或者說輝煌已經成為過去,作為一個良庄人,高亞麗不免有些失落。

「新庵、柳下、良庄到了,不要擠、不要急,看好腳下,注意安全!」

「這位大姐,拿著,這是我們的名片,每天兩班,上午9點半,下午4點半,準時從這兒過,再去安樂可以給我們打電話,從安樂回來也可以給我們打,如果人多離汽車站也不遠我們可以去接……」

客車不知不覺開到柳下河大橋,司機既不打算跟以前一樣過橋,去橋東邊的良庄長途汽車站,估計也不打算去旅客更少的柳下汽車站,就在三岔路口靠邊停車。

在這條線是跑客運的老闆生意越來越難做,服務態度好的驚人,司機和售票員全跑下車,一個打開下面的行李箱蓋板趴在裡面給旅客取行李,一個笑容滿面的發名片說好話。

回來只呆兩天,明天下午就回去。

高亞麗沒帶多少行李,只有一個紙袋和兩大塑料袋零食,接過名片道了一聲謝,便轉身往柳下河大橋走去。

以前這裡有好多黑車司機攬客的,現在沒了。

過路車少了,沒幾個旅客,別說元旦沒有,臘月底春節前都沒有,只剩下擺在橋頭的兩個水果攤還在堅守。

在良庄派出所工作時沒少跟他們打交道,調到新俺派出所之後更是經常過來,高亞麗認識王老頭和姓陳的大媽,他們一樣認識高亞麗。

「高公安,回來了!」

「放假了,回家看看。」

「孩子呢,怎麼不把孩子帶回來?」

「上補習班,比我還忙。」

「現在孩子真苦啊,柳下也有好幾個補習班,」王老頭看看她手裡提的東西,指著一把香蕉喜笑顏開地說:「高公安,好不容易回來一趟,給老人帶點水果唄,早上剛進的,進口香蕉,橙子更好吃,又甜汁又多。」

高亞麗被搞得啼笑皆非,正不知道該怎麼脫身,橋上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老王,過分了,連公安都敢強買強賣,你以為擺在橋這邊我就管不到你!」

「王教導,你這是說什麼話?高公安回來一趟容易么,再說我這水果確實新鮮,剛切的橙子,嘗嘗甜不甜,不甜不要錢。」

王燕噗嗤一笑:「謝謝你的好意,我們不嘗,也不買。」

「秤幾斤給孩子吃吃唄,多吃點橙子好,給你們算4塊錢一斤,你們說你們拿那麼高工資,這也不買那也不買,賺那麼多錢幹嘛。」別人怕公安,「盤踞」橋頭十幾年的王老頭可不怕,順手揪下一個塑料袋就打算把橙子往裡裝。

這老傢伙特狡猾,李曉蕾在良庄時不知道被他宰過多少次。

王燕早看他不順眼了,雙手扶著武裝帶,看著他笑罵道:「老王,別忽悠我們了,超市才賣3塊半,你跟我們算4塊。再說我們是良庄人,就算買也要到橋那頭買。」

老傢伙不高興了,吹鬍子瞪眼:「你良庄人怎麼了,有本事你別過橋,別來我們柳下。」

「路和橋是國家修的,不是你王大發家的,我想走就走,別廢話了,聽你的收音機去。」

王燕懶得跟他磨嘴皮子,拉著被說得不好意思真打算買幾斤的高亞麗轉身就走。

橋下的治安檢查站依然在,崗亭里卻沒人。

沒有圍追堵截任務,良庄派出所民警和協助一般不會上崗。派出所的小交警隊早撤銷了,這一片的交通歸交警四中隊管,他們倒是偶爾過來查查車。

曾經人流量很大的汽車站冷冷清清,從良庄到新庵的101公交早在去年就不開了,只有一輛開思崗的中巴停在門口,不到點不發車,車上沒幾個旅客,司機正趴在方向盤上打瞌睡。

「越來越冷清了。」高亞麗把東西塞進警車,扶著車門輕嘆道。

王燕鑽進駕駛室,繫上安全帶,回頭笑道:「人口老齡化,年輕人越來越少,就這樣還留不住,有的考出去就不回來了,有的出去做工程,有的出去做生意,要不是有個工業園區,有幾個廠,會比現在更冷清。」

「轄區人口少了,你們省事。」

「省什麼事,轄區人口少了,在編民警也少了,現在又成了9個。」

王燕點著引擎,一邊往鎮區方向開,一邊無奈地說:「縣裡先是搞開發區,現在又搞什麼工業園區,不去外地招商引資,專門挖下面鄉鎮的牆角,這半年搬走八個廠,全搬思崗去了,還有不少廠想搬。廠少了,鎮沒錢,我們派出所更不會有,防控隊名存實亡,現在就剩下17個協警。」

「怎麼會這樣?」

「沒錢唄,」王燕指指路口的一個攝像頭,「韓局當年搞的閉路電視監控,照理說應該升級換代,我們倒好,不僅沒經費升級,連維護都困難,十個攝像頭九個是擺設,只能嚇唬嚇唬人。」

「治安搞好就行了。」沒錢誰也玩不轉,高亞麗勸慰道。

「治安還馬馬虎虎,如果治安再搞得一塌糊塗,韓局回來我都不好意思見他。」

「最近有沒有通電話,他和曉蕾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國際長途多貴,虧你還在市局上班,現在用電子郵件,他們春節不打算回來了,他媽和曉蕾媽都在南非,絮絮在那邊上學。」

「全去了?」

「兩位老爺子沒去。」

提起老領導和遠在南非的閨蜜,王燕一下子來精神,扶著方向盤眉飛色舞:「老盧上個月跟韓總去玩了一趟,袁政委你應該記得,也跟著去了。曉蕾托他們給我們帶了禮物,不然我能打電話問你元旦回不回來。」

「又帶禮物,人家是給領導送,我們倒好,反過來了。」

「跟他沒關係,這是跟曉蕾的交情。再說他富二代,有的是錢。」王燕忍不住笑了,跟李曉蕾她從來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由於工作單位不在良庄,高亞麗跟李曉蕾的關係沒她跟李曉蕾那麼親密,一臉不好意思地問:「又帶什麼了?」

「南非特產,沒在電話里說是想給你一個驚喜,在儲物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