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9章 黨委會

宣布噩耗,號召同志們化悲痛為力量,向犧牲的戰友學習。

說到動情處,主席台上的幾位領導一致提議全體起立,為昨晚遇難的三位戰友默哀三分鐘。明明是正處級副局長上任的見面會,結果變成了追悼會。

幸好會議時間不長,大會開完開小會。

市委市政府領導打道回府,廳政治部王主任也不想干預東萍市局的內部事務,三樓小會議室里就10個局黨委成員。

「同志們,外面什麼形勢大家都清楚,我們長話短說,今天黨委會三個議題,第一個議題是韓博同志的工作分工。根據上級指示,結合局裡的實際,我認為由韓博同志分管刑偵支隊、經偵支隊、禁毒支隊和技偵支隊,大家有沒有意見。」

接下來有太多事要做,光葬禮就要參加三個,孟衛東真是長話短說。

「我沒意見。」黃忠海是局黨委副書記,且不說孟書記之前溝通過,就算沒溝通他也不能公然反對,畢竟這是孟衛東自去年上任以來第一次在人事分工上行使黨委書記、局長的職權。

「我也沒意見。」謝志華一向以黃忠海馬首是瞻,第二個舉起手。

經偵支隊是從江東富分管範圍內划出來的,你們當然不會有意見,鮑雙平腹誹了一句,回頭看向刻意做得離主位最遠,但白襯衫和警監警銜又格外扎眼的韓博,「我同意,舉雙手贊成,能者多勞嘛。」

什麼叫「能者多勞」,這話聽著有那麼點怪怪的。

韓博沒搭理他,下意識從江東富望去。

江副局長四十多歲,矮矮胖胖,皮膚挺黑,看上去不像一個警察,不太像一個在部隊干過幾十年的轉業軍官。不過他的眼神卻很亮,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視的一瞬間,韓能從眼神中感覺到他充滿善意。

正如韓博分析的一樣,江東富並沒有因為經偵支隊被划出去對誰有意見,第四個舉起手。

幾位分量比較重的全支持,剩下的黨委成員自然不會反對。

「韓博同志,事情太多,你就不需要再表態了。」

第一個議題全票通過,孟衛東迅速進入第二個議題,「楊文進同志是一級英模,昨晚省廳王主任說很可能還是第一個獲得至高榮譽之後因公犧牲的一級英模。設治喪委員會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會說三道四,我提議設一個治喪小組……」

這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所有環節都要按照程序來的事。

比如訃告由誰起草,定稿之後要讓家屬看看,讓領導過目,確定沒問題再刊發到報紙上。到底在什麼報紙上刊登一樣有講究,如果按行政級別,楊文進同志訃告只能上本地媒體。但楊支隊不只是享受副處級待遇的副支隊長,還是累立戰功的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能上《人民公安報》。

忙完這些搞遺體告別儀式,開追悼會,省政法委林書記都可能親自過來祭奠和慰問。

辦喪事不難,就算不懂也可以請一位懂的協助操辦。

敲定好治喪小組的人員名單,孟書記話鋒一轉:「同志們,楊文進同志是去外地查案回來時遭遇車禍的,因公犧牲,這一點毋庸置疑,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能評烈士,但陳副市長有不同意見,他認為『積勞成疾』評烈士都很勉強,車禍夠不上,駕駛的還是一輛手續不全的車。」

黃忠海一愣,突然反應過來。

一個是兼任公安局長的政法委書記,一個是分管公安局的副市長,一個捏著幹部任免和工作分工等大權,一個手裡捏著經費。

孟想做的,陳會反對,哪怕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夾在中間的日子不好過,黃忠海輕嘆口氣,暗想陳建設這步棋真下錯了。老楊是什麼人,光一個「一級英模」已經足夠了,就算不評烈士,省政法委林書記也會按慣例過來祭奠。

提到評選烈士,韓博一樣頭疼。

烈士只是一個簡稱,全稱叫「革命烈士」。

現在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是1980年4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1980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

評選革命烈士的條件也很「革命」,比如對敵作戰犧牲或對敵作戰負傷後因傷死亡的。對敵作戰致成殘廢后不久因傷口複發死亡的,在作戰前線擔任嚮導、修建工事、救護傷員、執行運輸等戰勤任務犧牲,或者在戰區守衛重點目標犧牲的。

又比如因執行革命任務遭敵人殺害,或者被敵人俘虜、逮捕後堅貞不屈遭敵人殺害或受折磨致死的。為保衛或搶救人民生命、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壯烈犧牲的。

立法滯後,行政條例居然一樣滯後。

改革開放多少年,現在是和平年代,怎麼能還沿用革命戰爭年代的烈士評定標準。

評烈士要經過市政府,市政府再上報民政部。

人家真要是跟你咬文嚼字,這件事真可能有麻煩,韓博想了想,不禁嘆道:「據說在烈士審批工作中,會以犧牲情節是否『壯烈』作為一條基本準繩。『壯烈』犧牲,是烈士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烈士死難情節和烈士精神的升華。但是,『壯烈』是個形容詞,無法度量,實際操作中不易把握。」

「總書記天天講與時俱進,可又總是遇到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政治部劉主任負責這事,要是楊文進副支隊長連個烈士都評不上,他這個政治部主任真沒法跟楊支隊的親屬、戰友乃至全市公安民警交代。

他翻開文件夾,緊鎖著眉頭說:「《條例》有這樣的表述:我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在革命鬥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稱為革命烈士,其家屬稱為革命烈士家屬。可如今是和平年代,在革命鬥爭取得勝利的情況下,人民最重要的事業就是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所以,上級應該根據社會發展實際作出新規定。」

「新規定,遠水解不了近渴!」

孟衛東敲敲桌子,環視著眾人,「同志們,這項工作不能拖泥帶水,要是完不成,你我有何面目去見老楊的家人,有何面目去迎接過祭奠老楊的省政法委和省廳領導,要是評不上,全市8000多幹警會不會寒心?」

這事省管不著,只有找市裡,確切地說找市政府。

韓博初來乍到,自然不會搶這個差事,埋頭裝著做筆記。

鮑雙平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不為別的,就為跟一直不是很對眼的老楊同事一場,他嘩啦一聲站起來,扶著椅背,緊盯著黃忠海說:「參加工作這麼多年,能讓我鮑雙平服氣的人不多,老楊算一個。他是真奉獻,真克己奉公,為警清廉,不徇私情,不謀私利。他的事迹都不用老劉找筆杆子去挖掘提煉,他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全特么事迹。好歹也是個副處級,去他看看嫂子孩子都過成什麼樣了,他不英模誰英模,他不烈士誰烈士?」

「他的事局裡全知道啊。」黃忠海心不在焉說道。

「我們知道有屁用,評烈士這種事要讓領導知道。孟書記是常委,總不能讓孟書記去跟陳副市長低頭吧,上下級觀念還要不要了?再說你這個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是幹什麼的,你不去跑誰去跑,你要是不管不就成占著茅坑不拉屎!」

就知道這小子開口沒好話,不過今天跟平時不太一樣,至少話糙理不糙。

「怎麼罵人啊,鮑雙平,以後說話給我乾淨點!」黃忠海老臉掛不住了,驀地起身怒目相對。

「黃忠海,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孟書記坐這兒呢,還有這麼多證明人,我罵你什麼了,我說話怎麼就不幹凈了?就算有幾句口頭禪,那也是習慣,誰不知道我鮑雙平是粗人。」

鮑雙平咄咄逼人,口水噴了黃忠海一臉。

開黨委會開成這樣,孟衛東肺都快氣炸了,可現在退無可退,想在不驚動上級,不被上級懷疑自己掌控能力的前提下,把該辦的事辦成,只有坐山觀虎鬥。

但一聲不吭是不合適的,他剛抬起手準備說點什麼,謝志華站了起來。

「鮑雙平,你還好意思談上下級觀念,黃局是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你尊重過黃局嗎?我歲數跟你老子差不多大,你尊重過我嗎,不光沒上下級觀念,連最起碼的尊老愛幼都不懂。」

黨委會開成這樣韓博真頭一次見,「和事佬」不是那麼好當的,打定注意靜觀其變,只要他們不打起來就不開口。

鮑雙平有那麼點「人來瘋」,既想給剛來的新人展示一下他的「實力」,又想借這個機會修復與孟書記的關係。

他一臉不屑地上下打量了謝志華一眼,冷冷地說:「老謝,面子是自己掙的,不是別人給的。如果你跟昨晚死的老楊那樣腦袋一根筋,我敬你,我服你,甚至怕你,會退避三舍。你要是跟韓局一樣有文化,能拿兩個碩士學位證書出來也行,我念書不好,最佩服念書念得好的人。」

跟這種無下限的人吵架只能自取其辱。

黃忠海按捺下憤怒,用儘可能平和的語氣說:「孟書記,我分管政治部,這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