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5章 「跑官要官」(二)

柳西北路28號,與良庄工業園的企業一樣,是一片看上去很氣派的廠房。

唯一不同的是廠區分成兩大塊,生產製造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東邊生產製造電器開關,東大門外的大理石上刻著「信達電器(南港)股份有限公司」。西邊生產農藥,緊鄰柳下河的西大門上,掛著「歐貝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

辦公樓只有一棟,信達公司老總就是歐貝克公司老總,信達公司的會計同樣是歐貝克公司的會計,不知道客戶來洽談業務,會不會以為這家公司有問題!

兩個癮君子想一出是一出,他們的父親居然同意他們瞎胡鬧。

每次來這裡,王燕都覺得有錢人的世界真搞不懂,甚至覺得有些好笑,不過今天不是來找楊家兄弟的,而是找他們的「監護人」、良庄回頭浪子的典範、這兩家公司的副總裁李固。

楊家兄弟是重點監管的吸毒人員,管段民警三天兩頭往這兒跑,門衛習以為常,看見警車就開門。

王燕把車開到辦公樓前,沒下車,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

不一會,李固快步跑下樓。

這人啊,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以前他是人見人厭的賊猴子,現在是天天打領帶,出門開轎車的李總,三天兩頭去管委會、鎮里甚至縣裡開會,再也沒人瞧不起他。

「王教導員,上去坐會兒唄。」

「不上去了,搞一天一夜,剛搞完,早點回去休息。」王燕笑了笑,打開副駕駛前的儲物格,取出一個信封往他手裡一塞。

「這是幹什麼?」李固捏了捏,一臉不解。

「你提供線索,怎麼能沒獎金,良庄不能跟市區比,基層派出所更不能跟分局市局比,別嫌少。」

前天幾個小時候一起玩的狐朋狗友在一塊喝酒,無意中聽說有人在良庄設賭,玩得挺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可能是「職業習慣」,李固當時裝著沒在意,從富貴大酒店一出來就給王燕打了個電話。

小賭這種事免不了,設賭局,一場賭下來輸贏幾十萬的良庄以前真沒有。

王燕覺得應該查查,安排治安隊民警和幾個協警盯了他那幾個小時候的狐朋狗友幾天,果然發現有人聚賭,玩得是良庄之前沒人玩過的「二八杠」,輸贏特別快,而且可以外圍下注。

組織警力,一舉抓獲參賭人員二十多個,繳獲毒資30多萬元,在良庄堪稱大案,治安案件中的大案!

他以前是線人,提供線索當然要有點獎金。

案子辦完,王燕跟所長一商量,決定給一點,讓他去所里拿不合適,正好下班,乾脆送過來。

換作以前,李固只會嫌少不會嫌多。

現在不是以前,現在是堂堂的兩個公司副總,是良庄有頭有臉的人。更重要的是,現在收入不低,犯不著為這點錢自降身份。

李固把信封往車裡一扔,笑道:「王教導員,我就是打個電話,既沒跟也沒去蹲牆根兒,舉手之勞,再說又不是外人,別這麼客氣。」

「該你的就是你的。」王燕倍感意外,撿起信封,又拿出一張收據讓他簽收。

「用不著這麼客氣,王教導員,你這樣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真不要?」

「你看我像缺這點錢的人嗎?」

有錢都不要,真以為他是老闆,不要算了,王燕不再堅持,把信封塞回儲物格,問了問楊家兩兄弟這段時間的情況,開車打道回府。

沿思良公路往行駛幾分鐘進入鎮區,當年為抗洪挖的塘在焦漢東擔任鎮黨委書記時被改造成「良庄人民公園」,造假山,修亭台樓閣,花兩三百萬。一些對焦漢東不滿的幹部群眾,把人民公園稱之為「花架子」,說公園是焦漢東搞得政績工程。

這個傳言在群眾中有一定市場。

農村不是城市,誰閑著沒事去逛公園,也沒什麼逛頭,有這個時間不如去菜地轉轉。

陳文兵接任鎮黨委書記之後,在繼續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同時大搞房地產。

良庄離思崗縣城遠,歷史上又一直歸柳下管轄,口音與思崗縣城的人都不太一樣,跟思崗人對南港沒什麼歸屬感一樣,良庄人對思崗同樣沒什麼歸屬感。現在時髦買房,老百姓不願意去思崗買,在這個歷史背景和大環境下,良庄的房地產搞得紅紅火火。

人民公園的作用體現出來了,房子建在公園邊上就比其它建在其它地方值錢!

西邊樓盤是建工集團開發的,叫良庄花園。

南邊樓盤是開發區管委會的投資開發公司開發的,叫麗水公寓。

東邊靠良中的樓盤是良工集團和良糧集團共同投資開發的,名字更高大上,居然叫什麼金水華庭!

曾經最上檔次的小區「良庄新村」,跟這三個新開盤的樓盤一比真成了村子,帶電梯的小高層,裡面綠化搞得跟花園似的,上次去看過,還有健身設施和兒童遊樂場。

每次經過這兒王燕就忍不住想,是不是把良庄新村的房子賣掉搬這兒來,不過想想這一片的房價,也就變成了想想而已。

不知不覺,車開到小區門口。

按規定警車是不能開回家的,不過小區門口有一個警務室,把車停警務室門口就不算了。

剛拿上包推開車門,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面前。

「王燕,怎麼到這會兒才下班?」

「陳書記,你怎麼站這兒?」

「陪老徐去買了點東西,她那人你知道的,我抽完煙再上樓。」鎮黨委書記陳文斌跟門衛打了個招呼,同王燕並肩往裡走。

良庄新村是老盧在位時建的,建好就撤鄉並鎮,當年並過來的鎮幹部大多把家安在這兒,不光陳文兵家在這兒,焦漢東人雖然調走了,房子並沒有賣,在這兒還有一個家。

他是鎮黨委書記,王燕是鎮黨委成員,跟他說話比較隨意,想到剛辦完的治安案件,忍不住問:「陳書記,你該不是替人找我說情的吧?」

「說什麼情?」

「真沒人找你?」

「這兩天忙著開會,到底什麼事?」

「端掉一個地下賭場,抓了二十幾個聚賭的,其中有幾個小老闆,在園區開廠的小老闆。」

「玩得大不大?」

「不小,一場下來輸贏三四十萬。」

「沒人找我說情,你們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現在這些人有點錢就得意忘形,吃喝嫖賭,據說園區那些老闆知道你們管得嚴,專門跑新俺去賭去嫖。」

在娛樂場所管理上,新庵這兩年管得比較松。

上次問過老寧,他居然說是市領導的意思,居然說什麼這關係到新庵的投資環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思崗警察管不到新庵的事,王燕笑了笑沒說什麼。

讓她倍感意外的是,陳文兵沒繼續往前走,竟一直跟到自己家樓下,一臉欲言又止,想說什麼似乎不太好意思開口。

外面不是說話地方,王燕想了想,乾脆招呼道:「陳書記,上樓坐會兒,我家有煙有茶,過完癮再回去。」

「行,上去坐會,好久沒來了。」

老公、婆婆、孩子全在家,書記來了,全家人熱情接待,泡茶的泡茶,拿煙的拿煙。

幹部家庭,誰都知道書記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寒暄的一番,一個個借故去廚房或卧室,把客廳讓給兩位鎮領導談事。

良庄老幹部有老盧撐腰,一個比一個厲害,以前三天兩頭成群結隊去縣裡找縣領導彙報工作,現在沒那麼多集資攤派,他們沒了用武之地,把鎮政府當成老幹部活動室,天天去讀書看報。

鎮里的大事小事他們全知道,遇到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事,他們不光要知道甚至會過問。

在良庄當幹部就要接受他們監督,尤其書記鎮長。

眼前這位不太可能有經濟問題,正因為不太可能有經濟問題,所以他今天來談的可能是經濟問題。

他結婚早,生孩子早,兒子大學畢業在江城工作,據說要買房。

良莊房價不便宜,江城房價更貴,難道他是來借錢的?

僵持下去不是事,王燕直言不諱問:「陳書記,到底什麼事,別不好意思,我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誰家不會遇到點難事。」

不能再猶豫,不能再不好意思。

陳文兵回頭看看卧室方向,一臉尷尬地說:「王燕,跟家裡沒多大關係,是我個人的事。」

「你怎麼了?」

「盧書記給我打電話,說……」

陳文兵將前因後果一五一十道來,原來是有希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正科到副處是一道坎,多少幹部被這道坎攔住了。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他這一任鎮黨委書記幹完就要退居二線,給別人讓位置。

當幹部誰不想進步,王燕能理解他的心情。

不過王燕此刻對老領導的事更感興趣,將信將疑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