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5章 「李行長」(三)

要把「非法經營」變成「合法經營」,需要縣委縣政府的支持,而且是大力支持。

首先,縣金融辦要站在基金會這邊,不要再開口閉口談「取締」,態度尤其立場要轉變為保護和支持。

然後是縣農委、財稅部門,包括分管農業、工業、財稅及分管全縣農基會清理工作的縣領導全要旗幟鮮明支持良莊農民合作基金會。

最好能夠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兼任組長,縣長兼副組長,利用一切機會做上級工作,先「搞定」市農委、市金融辦、人行南港支行等涉及到的主管部門,爭取分管市領導乃至市委書記和市長支持。

「搞定」市裡去省里,贏得省里支持再去北京。

不光要把「地方保護主義」發揚光大,還要幫「良庄人自己的銀行」一級一級去跑。總之,縣委書記和縣長出面跟良庄鎮黨委書記出面是不一樣的。

這麼大事縣委書記一個人也做不了主,常委們的意見很重要,要是將來上級不高興怪罪下來,可以彙報成集體決策。

你們惹出麻煩,極可能會引出更大麻煩。

我幫你們解決麻煩,你們一樣要把我的麻煩放在心上,何況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麻煩,同樣是你們的麻煩。

不給個明確態度李曉蕾是不會放樓下那幾位的,趁熱打鐵「統一」縣領導思想,用一口悅耳的京片子,侃侃而談起取締農基會本身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農村實行集體化,基本是簡單再生產,社會沒有剩餘,對金融服務沒什麼需求。改革開放後,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積極性被調動出來,社會產品開始有了剩餘,擴大再生產被提到議事日程,也就有了金融服務的需求。」

「為解決這一問題,農村合作基金會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被列入全國十大農村改革試驗之一。由於大家都沒有經驗,在『摸著石頭過河』中艱難前進,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是產權不清晰、管理不善、政府過多干預、缺少有效監管、出現大面積的兌付風險,甚至在局部地區出現擠兌風波。對於出現的問題,包括學界在內的人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一是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二是區分對待,肯定成績,糾正錯誤,以利發展。」

羅紅新點點頭,崔麗華和武裝部長等常委深以為然。

一致認為「李行長」還是比較有水平的,雖然年輕,雖然生活在首都,但對農村、農業有一定了解。正所謂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條理清晰,全說在點子上,顯然下過一番功夫。

功夫是下過,不過是別人下的。

「李行長」有一個龐大的「智囊團」及「顧問團」,有上百位法律、金融及政策顧問。何況基金會已被取締三年,這三年期間不知道來過多少工作專班、工作組、調查組和調研組,不知道開過多少次會。

每次來領導,鎮里、基金會、股東代表都會據理力爭,別說董事長,樓下保安上來都能說幾句。

李曉蕾輕嘆一口氣,一臉遺憾說:「令人費解的是,決策層並沒有採取多數人贊同的第二種做法,而是採取的少數人主張的第一種做法,『一刀切』地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沒有考慮農村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對金融的巨大和旺盛需求,這絕對是一個失誤!」

上級怎麼可能錯,這就不太好評論了。

羅紅新摸摸鼻子,其他常委面面相窺,方峰被搞得啼笑皆非,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石向輝和笑而不語的副檢察長周勝男。

「據我所知,當時考慮的是農村已經有了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依靠這兩家金融機構,就完全可以滿足農村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對金融的巨大需求。實踐證明,這一判斷是不正確的。」

李曉蕾認真嚴肅,要是年齡再大一點,再跟老盧一樣打幾個手勢,搞不清的真以為是多大領導。

「事實是,農業銀行在商業化改革過程中,為追求經濟效益,紛紛從鄉鎮撤離回縣城,掀起一股不小的『回城』熱潮,幾乎不給農民特別是經濟狀況一般的農戶貸款;信用合作社在鄉鎮一級區域雖然沒有競爭,但因為種種原因很難獨立擔當起完全滿足『三農』金融需求的重任。至於郵政儲蓄,一提到它我就生氣!只吸儲不放貸,不光在良庄,在全國各地都這樣。利用其網點遍布全國大小城鄉、郵遞員每天穿梭於各村之間大多兼任儲蓄代辦員,以及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匯兌資金滯留增加的優勢,把儲蓄業務做得紅紅火火,整個一農村資金的『抽水機』。」

「曉蕾董事長,我不太明白,郵政局只吸收存款不放貸款,不放貸款就沒貸款利息,它拿什麼給儲戶支付存款利息?」平時沒在意,她這麼一說武裝部長猛然發現郵政儲蓄真像個抽水機,一臉百思不得其解。

政法委書記也不是很明白,疑惑地說:「是啊,只存不貸他怎麼維持經營?」

「提起這個我更生氣!」

李曉蕾拍拍桌子,氣呼呼說:「人行給他們政策,郵政儲蓄把吸收到的存款全額轉存到人行,由人行按季支付利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人行對郵政儲蓄的轉存資金給予相當優惠的利率。商業銀行轉存人行的利率只有他們的一半,所以郵政儲蓄只要吸收到資金,然後轉存到人行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差收入。」

人行怎麼賺錢,人行是印鈔票,他不需要賺,只要開動印刷機。

思崗想發展經濟沒資金怎麼行?

「李行長」成功激起縣領導們的共鳴,嘴上雖然都沒說,心裡卻想著郵政儲蓄「不是東西」,整個一挖牆腳的,幾十台「抽水機」架在思崗各鄉鎮和撤銷掉的鄉鎮集市,把思崗農村本來就不多的資金源源不斷往外抽。

「農行不給農民提供貸款,郵政儲蓄幫倒忙,光靠信用社行么?」

李曉蕾又拍拍桌子,痛心疾首:「我們基金會根本不允許信貸員坐辦公室,攆著他們去企業了解資金需求情況,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項目的發展潛力,一個個忙得團團轉。信用社的信貸員在幹什麼,坐在辦公室喝茶、抽煙、看報紙。他們不是不下去跑,是因為信用社信貸額度緊張,放棄貸款指標考核,轉向存款指標考核,信貸員不放貸,也變得有些無所事事。他們無所事事,急需發展資金的企業怎麼辦?其它鄉鎮我不知道,良庄問題很嚴重。提交到我們王總辦公桌上的貸款申請有這麼厚,能提交他那全符合發放條件,有的授信額度還沒用完。一億三千萬,聽上去很多,可我們良庄產值過億企業有多少家,超過五千萬的又有多少,杯水車薪!」

良庄離縣城那麼遠,去國有商業銀行跑貸款太難太麻煩。

羅紅新認為這確實是個問題,作為想干一番事業,想把思崗經濟搞上去的縣委書記,他一樣為企業缺乏融資渠道著急,不禁微皺起眉頭。

「從銀行貸不款,我們基金會想幫忙卻有心無力,他們只能想其它辦法。這種事能有什麼辦法,民間借貸,借高利貸!扯遠了,繼續說一刀切。」

李曉蕾回到原來話題,凝重地說:「據我所知,從操作程序上看,『一刀切』地取締農基會,當時主要是聽取金融部門意見。作出這麼大決策本應該讓專家參與廣泛討論,本應該是各級黨委政府、各方面、各利益方博弈、互相妥協、求得認同的過程。遺憾的是,『一刀切』地全部取締農基會,當時主要聽取了人行、農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意見,並沒有充分聽取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同行是冤家,搶他們生意,他們當然要求取締。要是鎮里有權取締金融機構,我還強烈要求取締他們呢!」

把其它金融機構全取締掉,基金會做獨家生意,你這個董事長當然高興,眾人忍不住笑了。

「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不能不分好壞、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起取締。」

李曉蕾長嘆一口氣,又跟領導似的作起報告:「實事求是、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我們黨、政府所一貫倡導的原則。農村情況千差萬別,農基會也並不是一個情況、一個模式、一樣的有問題。恰恰相反,實際情況是有辦得差的,也有辦得好的。差得取締掉,對辦得好的,應該幫助應該支持,使之好上加好,甚至可以把好經驗推廣應用到其它地方。綜觀古今中外,新生事物的發生髮展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基本規律:許多新的行為規範、新的習俗約定、新的制度安排、新的法律法規、新的社會變革,一開始都是源於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有了需求。這種需求可以是生存需求、發展需求、享受需求,也可以是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等;某些『敢吃螃蟹』的人起來滿足這種需求,於是出現變革,大家紛起響應,支持、模仿、推而廣之。」

理論水平很高么,一套一套的。

眾人徹底服了,暗想不愧為總理親切接見過,隨國務委員出過訪的南港「十大傑出青年」。

李曉蕾越說越興奮,不遺餘力給他們洗腦:「改革開放,就是人民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