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1章 「李昌鈺那樣的神探」

新生報到,學校開學。

一個個剛進入警校的新生,興高采烈,迫不及待換上警服,四年警校生活由此開始。

警察是一個需要奉獻和犧牲的職業,學警不是正式民警,暫時用不著他(她)們去奉獻,但「犧牲」從這一刻已經開始了。大學生活與普通高校學生完全不同,沒那麼自由,更不用說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不分班,分區隊、中隊、大隊,軍事化管理。

衣服一樣,床單被褥一樣,髮型也一樣。男生寸頭,不能超過一指。女生齊耳短髮,前不過眉,後不過衣領。

入校第一關是為期42天的軍訓,早上天還沒亮,就被起床哨驚醒,開始一天的「魔鬼訓練」。跑操、拉練、走隊列、站軍姿、踢正步……

一天下來,許多新生渾身像散了架,衣服上全是汗漬。

他們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教官宣布「解散」,拿出百米衝刺的速度奔向食堂,完全將「二人成行、三人成列」的要求拋至腦後。平時飯量不大的新生,現在飯量也大得驚人,肚子簡直是無底洞,沒有最飽,只有更飽。

他們總是盼望著下雨,這樣就不用訓練。

不過不訓練也不能閑著,要整理內務。疊被子是必修課,一定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一到下雨天,宿舍里,樓道里,全是踩被子的人。先攤開踩薄,然後捋壓,再用格尺在被子上划出標記,力求精準無誤。疊起來之後要一點點捏,以便規範美觀。一套步驟下來,個個滿頭大汗。

據說有一個新生偷懶,往被子上澆水,結果被教官狠狠收拾了一頓,估計沒人敢效尤。

最痛苦的當屬半夜緊急集合。

初秋的深夜,透著絲絲涼意,緊急集合哨突然響起,一個個手忙腳亂穿戴,爭先恐後往外沖,經常你穿了我的衣服,我穿了你的褲子……

名字雖然在研究生大隊花名冊上,但這一切與韓博沒任何關係。

從基層實戰部門借調過來的兼職教官,相當於在職研究生,沒必要參加軍訓。

一星期幾節課,在公大修讀的法學專業又不同於自然科學,不需要做各種實驗,公大研究生兼教官的學習和工作很輕鬆,甚至不用天天來學校。

一心一意準備參加統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的書籍看累了,看包括導師在內的經偵教研室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的專著。晚上給遠在海港市農村追查4.19案的「孤膽英雄」程文明打電話,了解追查進展,了解他所在的位置。

除了4.19案,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兩個專業的書。一連兩個多星期天天如此,漸漸習慣了這樣的作息安排。

不過,這樣的平靜生活很快被打破了。

明天中秋節,領上月餅回家,剛出校門,消失幾個月的老盧再次出現在北京。打電話說剛下火車,問是在單位還是在家,要還上次來首都的機票錢。

機票錢是小事,他人到了北京是一件大事,必須接待,而且要接待好,不然以後回良庄會被人在背後罵忘本的。

建工集團北京公司派車去接的,不用往火車站趕,讓司機直接去富瑞公寓。

不能讓他等,不坐公交車,趕快打的,趕到小區樓下等十幾分鐘他果然到了,還帶來一位良庄走出去的部隊軍官。

「小韓,別張羅,我們吃過。」

一身行頭依然很休閑很運動,傻瓜相機依然掛在胸前。4月份來時只有一個雙肩背包,現在多了兩個行李箱,從車上往下搬時挺沉。

打發走司機,他好奇地觀察「老部下」在首都的居住環境,強調道:「真吃過,上火車前張主任愛人準備好多熟菜,不能浪費,我們走一路吃一路喝一路,一直喝到下火車。」

良庄鄉升格為良庄鎮時解放軍某部團政治處張主任不光回去過,而且去良庄派出所參觀過,認識,剛才直接打招呼,根本用不著介紹。

張主任拖著拉杆箱笑道:「小韓,盧書記沒開玩笑,不餓就是不餓,要是餓,到你這兒我們能跟你客氣?」

「那先上樓休息,晚上吃夜宵。」

十五層的高樓,老盧感覺有些誇張,忍不住問:「小韓,你就住這兒?」

「嗯,十二樓,我剛給曉蕾打過電話,聽說您來了別提多高興。她正在回來路上,不許您和張主任去駐京辦,晚上住我家,有空房間,上去您就知道了。」

「這丫頭,搞這麼客氣。」老盧得意的笑了笑,接過香煙問:「你老丈人住哪兒?」

「前面衚衕,離這不遠,步行十分鐘。」

「挺近。」

「買這兒就是因為近,走,先上樓,外面不是說話地方。」

他跟老丈人和丈母娘不一起住,老盧沒什麼顧忌,不再客氣,痛痛快快答應下來。他不走,張主任自然不會走,說幾句客氣話,一起走進小區,乘電梯來到十二樓。

老盧放下背包,三個房間全打開看看,回到客廳笑道:「站得高看得遠,有電梯的商品房。小韓,這套房子多少錢,估計得二十萬吧。」

韓博從冰箱里取出兩罐飲料,從廚房找來一小碟子給他當煙灰缸,一臉不好意思說:「北京房價貴,二十萬不夠。包括樓下的車位,七十多萬,裝修沒算。」

「七十多萬!」

「貸款的,先交十幾萬,剩下的慢慢還,一個月還四千。」

一個月工資才多少錢,張主任被這個數字驚呆了,老盧對韓家知根知底,感嘆道:「還四千,不算多,對你爸來說不成問題。家裡有錢就是好,你說你,什麼不用干,什麼全有。」

這個話題太尷尬,韓博笑問道:「盧書記,您出來之後一直沒回去?」

「沒有,回去也沒什麼事。今天去這兒,明天去那兒,走走看看,吃百家飯,這次人情欠大了。」

想到今晚一樣要住別人家,老盧順手拉來行李箱,猛地拉開拉鏈,眉飛色舞說:「第一次上門,不能兩手空空,不然傳出去讓曉蕾父母笑話。借花獻佛,別客氣,一樣一袋。」

滿滿一箱各地土特產,全人家送給他的,估計那個箱子里也是。

用不著跟他客氣,客氣他會不高興。

痛痛快快收下來,幫他把箱子拉好放好,韓博又問道:「張主任,明天中秋節,您怎麼挑這個時間回去探親,為什麼不早點,或者乾脆等過年。」

「不是回去過中秋,也算不上探親,侄子結婚,回去喝喜酒。」

張主任笑了笑,又補充道:「我父親就我和我哥兩個兒子,我家是女兒,我大哥生的是兒子,也就是我侄子。我老父親特別疼愛孫子,傳宗接代,不能斷香火,結婚這麼大事,我這個當叔叔的不能不回去。」

老盧拿起裝飾架上一鏡框笑道:「是我跟張主任回去的,不是張主任跟我回去的。出來這麼久,有點想家,正好新房子馬上交鑰匙。」

居然玩了五個月!

韓博徹底服了,正不知道該不該恭維恭維,老盧指著照片問:「小韓,這是在哪兒跟曉蕾拍的,這麼多人?」

「首都各界慶祝香港回歸大會,文藝晚會,看演出時拍的。」

「你參加那個大會了?」

「嗯。」

「我的乖乖,我在電視上看了,總書記出席。你有沒有看見顧政委,那天顧政委也去了,他正好在國防大學進修,正好參加慶祝大會。」

你以為是良庄開大會,以為工人體育場是良庄老電影院。

韓博被這個問題搞得啼笑皆非,強忍著笑解釋道:「會場幾萬人,顧政委是領導,肯定坐在前面,應該離總書記不遠。我們屬於首都各界群眾,坐在3台下台,離老遠,只能看見總書記一個人影,節目一樣。跟在家看電視差不多,看大屏幕。」

「人多,難怪。」

自己提拔的幹部,怎可能不問問現在的情況。

他問起近況,韓博簡單介紹一番,之前只知道小夥子調到北京來了,沒想到是來上學的,老盧沉吟道:「市局放不放人無所謂,我打聽過,跟北京姑娘結婚成家滿十來年,只要在北京有住房,就可以把戶口遷過來。現在不遷戶口,將來一樣能遷。」

「我真沒想過這些,另外我確實想回去。」

「回去也好。」

誰不說自己家鄉好,並且北京沒想像中那麼好。

空氣不好,氣候不好,就二環以內看上去不錯,三環一片菜地,北京農村比良庄差遠了,更不如江南。

老盧關心完工作又關心起學業,翻翻餐桌兼書桌上的一大堆書,越看越糊塗。

「《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現代遺傳學》、《現代分子生物學》、《生化工程》、《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蛋白組學》……小韓,你到底在學什麼,是不是打算改行?」

「正在準備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