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9章 瘋了的程文明

演示取得巨大成功,部里對這個「不聯網的網上追逃」方式非常重視。

據系領導說部里已上報中央政法委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在與最高檢、最高法及司法部的法規部門就涉及到的一些法律問題進行溝通,並抓緊時間制定關於「網上追逃」的程序等相關規定及問責等獎懲措施,估計年底前能應用於實戰,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史無前例的追逃行動。

機會千載難逢,學校不光要成績一樣要實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在講究「產學研」,講究「科研成果轉化」。要是光投入沒收益,誰會繼續搞科研?

比如二所,既搞司法鑒定也搞技術開發,經營儀器儀錶、報警設備,提供諮詢服務。

他們做得最好、最著名的當屬為解決法醫辦案、科研和教學用的血清。質量可靠,達到甚至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所製備的各種抗血清全國各地、各系統法醫幾乎全在使用。

未來的「網上追逃」行動中,「在逃人員信息資料庫」和「在逃人員信息光碟」是部里的,電腦是基層公安部門的,但檢索比對系統是學校的,擁有全部知識產權,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軟體必須付費使用。

校辦公司有事幹了,召集更專業的研發人員研究如何加密,順便研究研究怎麼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比如一個軟體光碟只能裝一台電腦。

全國有多少派出所,有多少刑警隊,有多少車站碼頭?

總之,這獨家業務有得做。

不過這些與前天剛被特招,已正式成為研究生的韓博沒關係。

同樣是研究生,聯考的不如全國統考的,特招的不如聯考的,想真正擁有研究生學歷,只有認認真真看書,踏踏實實準備,參加全國統考。(統考難度和聯考完全不是同一個級別,效力也不一樣,有點類似於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的區別)

暑假看似漫長其實很短,學生一報到,就沒機會再進實驗室。

這一個多星期天天泡在實驗室做實驗,在兩位「同學」指點下從生疏到熟練,心裡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底。

不知不覺又泡一天,手機震動過一次。

抬頭看看時間,已是下午6點23分,絲綢集團北京分公司招聘到好幾位得力職員,李曉蕾沒之前那麼忙,這段時間每天下班會過來接。

學習重要,生活一樣重要,韓博收拾好試驗台,去更衣室換上衣服,走出去一看妻子正跟江亞男二人說笑。

「韓博同學,家長來接了,收拾好書包,跟家長回去吧。」

這丫頭不會錯過任何調侃的機會,韓博習以為常,微笑著跟妻子打了個招呼。李曉蕾樂了,忍不住笑問道:「江老師,我家小博今天聽不聽話?」

江亞男詭秘一笑:「今天表現比昨天好,就是中午吃飯前不太乖,居然跑到更衣室偷看人女同學換衣服。」

「是嗎,偷看誰了?」

「就那個那個誰,反正挺漂亮的。」

江亞男板起臉,裝出一副老氣橫秋地樣子說:「李總,教育需要你們家長和我們這些老師配合,不能把責任全推給我們學校,推給我們這些老師。韓博同學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本質並不壞,只要我們配合,就能把他教育成一個好孩子。」

三個女人一台戲,兩個女人一樣熱鬧。

田學文聳聳肩,對此深表同情。

韓博苦笑著點點頭,抱著電腦包問:「江老師,我可以回去了么?」

「可以,記得做家庭作業。」

上一天班挺累的,來接丈夫,跟丈夫的「同學」開開玩笑挺有意思,彷彿回到無憂無慮的大學時代,李曉蕾很配合地笑道:「江老師,您放心,我會好好督促的。韓博,愣著幹什麼,還不跟江老師再見。」

這丫頭不出意外地被美國常春藤名校錄取了,全額獎學金,正在辦出國手續,手續辦完就走。

相處時間不長,關係不錯,像這麼開玩笑的機會越來越少。

韓博同樣很配合的鞠了一躬,跟小學生似的恭恭敬敬說:「江老師再見,田老師再見。」

倆女人再也忍不住了,頓時笑得花枝亂顫。

跟二位「同學」道別,爬上商務車,坐在副駕駛上,看著妻子開車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笑什麼?」李曉蕾下意識抬頭看看後視鏡,試圖照照鏡子。

「臉上沒東西,只是覺得你開這麼大車有些不協調。」

「我也想開小車,關鍵小車沒商務車實用。」

李曉蕾左看看右看看,小心翼翼開上主幹道,扶著方向盤不無得意說:「商務車能多坐幾個人,還可以拉拉貨。我做了好幾個涉外酒店和大商場,這幾天全用這車上貨的。」

「涉外酒店?」

「大酒店有名品櫃檯,我們全高檔服裝,款式又好,能賣上價,有利潤,他願意幫我們賣。」

李曉蕾笑了笑,補充道:「那些出口轉內銷的大號服裝,根本不用改,上貨架直接賣。來旅遊的老外在其它商場很難買到合身的,所以賣得還不錯,我打算在使館區找個地方,好好裝修下開一間專賣店。」

她是真喜歡這份工作,不僅因為有高工資、高提成,而且有各種新款的衣服可以穿,不用花錢買。只是麻煩點,許多衣服號太大,要先找裁縫改小。

不光她,連自己都跟沾光,現在這身就是絲綢集團旗下服裝廠的產品。

韓博不無好奇地問:「高檔服裝相當於奢飾品,一件好幾百,買得人不會多。內銷市場就這麼大,主要還是靠出口,外貿公司聯繫得怎麼樣?」

提起這個李曉蕾就興奮,不禁笑道:「集團銷售部那些人只知道往南跑,去找東海、東廣和深正的外貿公司,從來沒來過北京,以為北京沒外貿公司。其實北京不少,到今天我才跑四分之一。咱們集團多有名,信譽在那兒,實力在那兒,人願意跟我們合作。只是他們習慣壓榨生產企業,把利潤看太高,出口退稅更不會有工廠的份兒。有合作意向,到底能不能合作要慢慢談。」

外貿公司全這樣。

韓博追問道:「丁總、古總和錢總什麼意見?」

「有兩家外貿公司拿樣品讓我們報價,我把樣品快遞迴去請集團核算,丁總說有利可圖,如果量大可以做的。」

李曉蕾回頭看了一眼,接著道:「我也想開個張,省得銷售部那幫人說北京公司投入一百多萬看不見回頭錢。正在跟外貿公司磨,能多要一點是一點,實在不行只能答應他們條件。」

「萬事開頭難,別急。」

「我不急,做外貿公司跟做中間商差不多,等把手頭上事忙完,我就同吳經理、孫經理一起帶樣品出國參加展會。」

吳經理和孫經理是高薪聘請的外貿人才,一男一女,全40多歲,全從「中字頭」公司跳出來的,一位以前在美國常駐過,一位曾常駐過法國。包括妻子在內,絲綢集團北京分公司做外貿的就他們三個人。

隔行如隔山,給不了建設性意見,正準備換個話題,一個多星期沒聯繫的程文明突然打來電話。

「韓局,說話方不方便。」

聲音比之前更疲憊,不過疲憊中帶著幾分興奮,難道有好消息,韓博把空調風機調到一檔,笑道:「方便。」

「線接上了,前年12月份中旬,他們在海港市南齊縣大王鎮三河村彈過棉花,在村裡的情況跟在我們南港差不多,暫時沒其它收穫。我讓小魏把車開回去了,買了一輛自行車,從明天開始我一個人查。」

線接上是好消息,能不能順著線查清鄒某及被害人小紅的身份真兩說。

彈棉花,四海為家,今天在這兒,明天去那兒,這條線能斷一次同樣可能斷第二次。

他出來近兩個月,在最熱的天一個鄉鎮一個鄉鎮跑,跑遍整個寧城市十幾個區縣。之前沒感覺什麼,現在赫然發現他有多麼辛苦,能取得這個進展有多麼不容易。

韓博不是欣喜若狂,是愣住了,愣好一會兒才凝重地問:「為什麼讓小魏把車開回去?」

為什麼,因為開銷太大!

剛開始請派出所幫忙,好說話的派出所發幾根煙就行,不太好說話的要請人吃飯。一個縣的派出所「同氣連枝」,你不可能請這個不請那個,一天請一次客,一天幾百塊,誰受得了?

跑到第二個縣時不再找同行幫忙,自己開車一個村一個村轉,一個鄉鎮同樣只需要一兩天,算下來只要花一點油錢。

跑得地方多了,油錢越來越多,車要保養,兩個人要住宿吃飯,這麼下去一樣不行,只能想方設法節省經費。

買輛自行車,一個村一個村轉,不亮明警察身份,跟老百姓說是出來找妹妹的,雖然辛苦一點卻能省錢,剩下的一萬多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這些話程文明是不會實說的,故作輕鬆地笑道:「海港農村不如我們南港,大多行政村不通公路,警車開不進去,騎自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