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卷 國色生梟孔雀飄 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收穫中的苦惱

西北騎兵士氣如虹,城中百姓歡心之中帶著忐忑,沒能隨定武脫身的近衛軍兵士茫然失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緒,符合人心的悲喜觀。

夷蠻人終究是狼狽而逃,這個消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遍全城,家家戶戶都是緊閉大門,甚至在門後有不少家中的男丁拎著可以放手一搏的武器,都在等候著夷蠻人的到來,他們知道一旦城破,以夷蠻人的殘忍,滿城百姓只怕無有倖免,等到夷蠻人殺進來,無論如何也要搏一搏,雖然如果真的被夷蠻人衝進來,他們的反抗在夷蠻人眼中實在顯得可笑。

大街小巷傳來的叫聲,許多人都是半信半疑。

最近一段時間,城中的傳聞讓城裡的百姓陷入了絕望之中,他們雖然知道皇帝陛下親自領兵守城,但是他們也都知道,皇帝手中的實力太弱,而四處傳聞,夷蠻人有十幾萬大軍,皇帝可以抵擋住一時,卻不能抵擋的最後,更不可能將夷蠻人趕回草原。

一開始的時候,並無多少人相信夷蠻退兵的消息,倒是有些膽大的壯著膽子出門,城中雖然還是十分混亂,但是很快大家便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夷蠻人真的退兵了,他們甚至已經弄清楚,西北的楚王率領著強大的騎兵軍團前來援救武平府城,夷蠻人正是在西北鐵騎的痛擊下潰敗而逃。

城中的百姓似乎忘記了楚歡曾經一度被秦國列為反賊,心內卻都是對西北軍生出了一絲感激之心。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個國家是叫大秦還是叫大楚,其實分別並不會太大,皇帝是老人還是孩童,他們也不會太過關心,他們最關心的,只是自己和家人能夠安然無恙的生存下去,當西北騎兵出現在城中的各條街道,撫民安慰,百姓很快就忘記一直堅守城池抵擋蠻兵的是大秦的皇帝。

善忘本就是普通人最習以為常的事情。

楚歡當然沒有見到定武,當夷蠻人退去之後,守城的近衛軍兵士從極度的緊張之中鬆懈下來,才感到異常的疲憊,似乎所有的力氣都在之前的戰鬥中用盡,許多人都是癱坐在地,等瞧見西北騎兵出現在他們眼前之時,他們握緊了刀,卻不知接下來該怎麼辦?

官賊不兩立,楚歡被大秦視為反賊,而西北軍是楚歡的軍隊,自然也是叛軍,可是近衛軍此時卻根本無法將沾滿鮮血的大刀砍向西北軍。

定武和軒轅紹都不見蹤跡,近衛軍群龍無首,而且兵力也是十分的薄弱,更加上連續作戰,疲憊不堪,這時候如果與西北軍廝殺,定然討不了任何好處。

楚歡自然知道這些近衛軍乃是城中最不穩定的因素,雖然以他手中現有的兵力,要將城中近衛軍誅殺乾淨並不是什麼困難之事,但他卻也明白,若是雙方動手,近衛軍固然難逃覆滅的命運,而西北軍卻也定是損失不輕。

他知道近衛軍的戰鬥力,單兵作戰能力來說,西北軍並非近衛軍敵手。

好在軒轅紹和定武不在,近衛軍還有其他將領,楚歡令人找尋到了近衛軍的一名驍尉,開出的條件倒也是簡單幹脆,城中所有的近衛軍兵士,立刻出城,但是武器裝備俱都要留下來,西北軍將保證不會對這些近衛軍發起攻擊。

近衛軍上下也很清楚,連定武都已經不見蹤跡,自然是大勢已去,他們身為秦國最後的精銳兵團,本是絕不可能放下手中的兵器,但是面對楚歡不容商量的口氣,知道雙方已經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要麼棄械離城,要麼就是大打出手,而近衛軍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近衛軍雖然已無退路,但還是提出,刀槍弓箭等武器可以放下,但是鎧甲卻不能脫下,他們是近衛軍團,身上的鎧甲是他們身份和榮耀的象徵。

楚歡只是希望這些近衛軍越早離開越好,他當然不必考慮去收編這上千近衛軍,即使提出這個要求,這些近衛軍將士自然也是不可能答應。

近衛軍放下武器,在西北軍的監視之下,出城而去。

北城之外,遍地狼藉,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西北軍、近衛軍、蠻軍、守城壯丁的屍首混雜在一起,旗幟、馬匹、武器裝備、支離破碎的攻城武器殘骸,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後的狼藉默默訴說著這場戰事的殘酷。

此場戰事最終的收穫者,當然是楚歡的西北軍。

西北軍以最小的代價,一句佔據了武平府城,秦軍和蠻軍兩敗俱傷,無論是蠻軍還是秦國,想要在短時間內恢複元氣,幾無可能。

蠻軍損失慘重,一路北逃,顧良辰和狼娃子兩隊騎兵,尾隨其後,一路追殺,根本不給蠻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楚歡來說,僅僅是將蠻軍打退當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雖然蠻族各部族分崩離析,即使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也未必有捲土重來的可能,但是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大機會,儘可能給予蠻族致命的打擊,無疑是極其必要的。

蠻軍敢於趁虛而入,也就證明他們心裡一直在覬覦中原大地,無論他們需求的是什麼,對於中原的威脅時刻存在。

夷蠻此番慘敗而歸,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必將大大凸顯,草原上的內鬥也必將進一步加劇,楚歡不在乎夷蠻人內鬥成什麼樣子,卻是要藉此機會,從心理上給予夷蠻人致命的摧毀,讓夷蠻人自此之後,從骨子裡畏懼中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楚歡卻是要用自己的虎狼鐵騎,讓夷蠻人害怕數十年。

武平府城十分混亂,楚歡入城之後,首先驅逐了城中的近衛軍,幾乎在同時派人馬控制住了城中的兵器庫。

武平府城雖然缺乏糧草,但是兵器庫中卻是儲存了大量的兵器鎧甲,大刀長矛數以萬計,而弓箭卻也是堆積如山。

馮元破當初一心想要圖謀天下,暗中準備的這些裝備器械,終究還是落到了楚歡的手中。

城池殘破,楚歡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便即修葺城池,當下頒布命令,一如既往地約法三章,安民駐守自不必多說。

只是城中糧食緊缺,而且為了抵抗蠻軍,許多的房舍都撤除,木料石頭都送到城頭作為武器,城中不少人都是饑寒交迫。

楚歡此番出兵,自然是準備了大量的軍糧,他手中的錢糧還算充足,不過為了打蠻軍一個出其不意,騎兵輕裝簡行,步軍和輜重部隊全都是落在後方,便算要趕到,大隊人馬拖運糧草輜重,自然不可能像騎兵這般擁有強大的機動性能,少說也還要四五日的時間才能趕到。

而且隨軍而來的糧草,供應數萬兵馬自然是無虞,但是要供應武平府城幾十萬百姓,卻頗有些吃力。

好在雲山府儲存的糧食十分豐厚,從雲山調糧,倒也足以補充所需。

武平府城的糧食幾乎告盡,為了撫慰城中百姓,楚歡將繳獲的軍糧分撥出去,暫時安定了民心。

西北軍入城,不但繳獲了大批的兵器裝備,定武手中為數不多的軍糧,卻也是落入了西北軍的手中,雖然這些糧食根本撐不了多久,卻足以支撐到後續部隊趕上來。

西北軍不但擊潰了蠻軍,而且入城之後並無搶掠暴行,甚至在第一時間便派人維持城中的秩序,此外更是撥出糧食來救濟城中百姓,這讓滿城百姓歡欣鼓舞,在此之前,定武少不得向河西百姓宣揚西北軍的殘暴不仁,但是眼見為實,城中百姓看到西北軍的所作所為與秦國的宣傳大相徑庭,便都安下了心來。

接下來連續兩三天,除了安撫城中百姓,自然是要打掃城外的戰場,蠻軍的屍首少不得是堆積在一起,撒上燃油,一把火燒個乾乾淨淨,除了蠻軍屍首,其他屍首卻是安葬入土,城中百姓倒是對打掃戰場十分的熱情,主動請纓,組織了好幾千壯丁出城清掃,蠻軍身上的皮毛戰衣,暖和非常,百姓們剝下蠻軍的戰衣,收為己有,楚歡對此倒是並不在意,只是其他的物資,卻全都收歸西北軍所有。

蠻軍的彎刀十分的鋒利,城池內外德曼均屍首,那是有近萬之眾,不但收穫了大批的武器,另外尚收集了大量戰馬。

雖然不少戰馬戰死在城外,被百姓搶到手中,用以補充食物,但是在城外的無主之馬,卻也是多如牛毛,西北軍專門派出兵馬將這些戰馬驅趕到一起,前前後後也是收集了五六千匹,相比起其他的收穫,這五六千匹戰馬自然是尤其珍貴。

夷蠻大草原上,本就是盛產良駒,而此番南下的戰馬,都是挑選出來的優質戰馬,不但速度快,而且耐力極佳,甚至超過了西北軍的戰馬,一下子補充五六千匹戰馬,對西北軍的實力有了極大的增強。

雖然一戰功成,但是楚歡卻並沒有因此而有絲毫的放鬆,武平府本就十分虛弱,如果不是因為蠻族的突然出現,以楚歡的實力,要想攻下武平府,也並非難事,只是楚歡卻很清楚,攻下武平府,卻並非大功告成,實際上真正的惡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他自然清楚,武平府城雖然被拿下來,定武也已經棄城而走,看似秦國已經覆滅,但是秦軍的主力卻並不在武平府,秦國最後的一支軍團正在東邊前線,據他所得到的情報,文普麾下尚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