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帝國需要奴隸

帝國大學,儒學部,人頭攢動,對於帝國大學的學生們來說,前去遙遠的西方帝國行教化之事,就是一場戰爭,不少人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來的。

雖然前來的人數眾多,可是甄選卻極其嚴格,尤其是思想方面,前來報名的學生中,想要獲得前往羅馬的資格,首先必須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其次要對大漢,對帝國,對天子有無可挑剔的忠誠心,再次則是要精通儒學,而且不能懂除了農學以外的其他學科。

這三條直接篩選掉了一大半人,接著剩下的兩千人受到了封閉式的集訓,其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劉宏親自為羅馬人編撰的以程朱理學為主,做過修改的儒學教案。

除了帝國大學,細柳營里,一大批年輕而且忠誠的軍官也被挑選了出來,他們被授命和那些太學生一起接受學習,他們在前往羅馬以後,會以傳播儒學為名,測繪羅馬各行省的地圖,和他們一起的還有密諜司訓練的情報人員和死士會隨船在沿途經過的國家下岸,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港口城市,他們要為帝國日後奪取這些獨霸海權和貿易航道的重要據點做準備。

羅馬人自然不知道這一切,他們只是為東方帝國所表現出來的友好感到振奮,整支使團里的羅馬貴族在帝國官僚的招待下,來往於帝國劇院,賽馬場,蹴鞠賽場,以及狩獵場和宴會,塞里斯貴族精緻的生活讓他們著迷不已,原本喜歡在斗獸場看角鬥士廝殺的他們居然認為過去的自己真是太野蠻了,看看塞里斯人,他們閑暇的時候可以去賽馬場觀看賽馬,參與賭馬,當然也可以去看對抗激烈的蹴鞠比賽,當然最讓他們著迷的還是東方帝國的歌舞劇和音樂,和塞里斯貴族的生活比,羅馬城內的貴族就像一群鄉巴佬。

一旦人們痴迷於某樣事物,他們就會為它找出各種好的方面來說,就好比帝國在出現椅子以後,普通人日常生活里便不再使用跪坐姿態,不過對那些來到帝國的羅馬貴族來說,被塞里斯貴族所堅持的跪坐姿態充滿了美感,所以儘管覺得腿部難受,這些羅馬貴族都堅持了下來,學習東方精緻的禮儀。

由於航行時,羅馬人是靠季風到達印度,再繼續航行到東方帝國,所以他們若是想回去就要等待下一次季風,因此他們起碼要在東方帝國待上一年以上的時間,對此羅馬使團的每個人都極其樂意。

帝國派遣的陪同人員,早已按照劉宏的旨意將羅馬使團的人底細查了個清楚,而密諜司更是派人不間斷地監視著他們,對他們做出評估,比如哪些人可以讓其回到羅馬,哪些人則必須留在帝國。

和同行的貴族們痴迷於東方帝國精緻而典雅的生活時,那些羅馬學者們則失陷於東方帝國的圖書館和學校,他們幾乎全都搬進了帝國大學,和博學的東方學者討論彼此各種問題,而他們的漢語也隨之突飛猛進,半年的時間裡,這些從羅馬各地行省的優秀學者便基本能使用漢語讀寫了。

不管以前是學習哲學,歷史,還是雄辯術的羅馬學者都能在東方帝國找到足可以做自己老師的學者,古希臘留傳下來的各種哲學流派在一本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面前顯得黯淡無光,而希臘和羅馬曾經的共和和民主在儒學構築的倫理道德政治和社會體系以及東方的官僚制度面前,就像孩子一樣幼稚可笑。這就是羅馬學者們在了解了帝國的歷史和疆域以及統治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共和和民主適用於小國寡民,羅馬從共和走向帝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通過和塞里斯學者的討論,他們對羅馬的現狀做出了悲觀的估計,羅馬的行省制度,讓總督掌握軍團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制度,一旦現在的奧古斯都死去,後繼者無能的話,羅馬很容易陷入內戰中,而原本歷史上也正是如此,哲學家皇帝死後,五賢帝的治世終結,羅馬陷入了連年的混亂中,之後再也沒有恢複帝國時代的光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原本歷史的軌跡上,東西兩大帝國同時因為內亂而相續衰弱,使得古典時代終結,而那時候生活在歐亞草原的蠻族開始了野蠻對文明的摧殘,中國的古典時代所累積下來的科技文化在長達六百年的混亂時代消散大半,直到隋朝才開始復興,到了宋朝才恢複過來,而之後的蒙古入侵又打斷了宋朝累積式的漸進發展,隨後的明朝也同樣遭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古典時代的終結。劉宏在接手帝國以後,所做的一切從時代角度來說,是讓帝國成為世界霸主,從長遠來看,則是致力於消滅歐亞草原上的野蠻民族,對劉宏來說,游牧民族是文明之敵,除了殺戮和破壞,他們什麼都不會,絲毫無助於人類的發展。

對劉宏來說,他並不希望羅馬陷入內戰中,至少在他認為羅馬可以陷入內亂前,羅馬必須保持和平,帝國發展工商業,根據估計,大致在十年以後就可以逐步提高對羅馬的海運貿易量,帝國的工商業需要穩定的傾銷國,而羅馬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樣在兩國航道上的印度也是。

換一種角度來看,劉宏準備對羅馬做的事情,可以說是在為這個西方帝國輸血,當然輸入的血液並不是挽救,而是取代,從文明上對其進行侵蝕,比直接的武力要高明得多,在這個時代,除了劉宏,沒人知道這種文明戰爭的可怕。

建章宮內,劉宏逗弄著滿一歲的兒子,最近這一年裡,他更多的時間都放在國內的建設和對官員的監督上,大運河已經初步開通,就像他所猜測的那樣,帝國南北之間的經濟開始活躍起來,雖然總量並不大,可是他相信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強。

除了大運河,帝國的農業改革也拉開了序幕,帝國商會下屬的各聯合商會的大地主們大半都開始了半耕半農的耕作方式,同時從帝國大學聘請了大量學習農業的太學生去進行專門的農業生產,帝國大學的性質接近於預備官僚學校,對那些大地主來說,這些聘請的太學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成了正式的官僚,所以有關生產的事情都是交給了他們打理。

除了這些屬於劉宏的利益集團的大地主,那些開明的地主也同樣開始了農牧輪作的大莊園集成經濟,在帝國,只有農業方面的技術和書籍是不受到限制的。

普通的帝國自耕農也有不少人開始嘗試新型的農業耕作,劉宏崇高的聲望讓他在民間有著極高的信譽,至少那些自耕農除了少部分,大多數人都是因為他而進行嘗試的。

一年下來,很難說這種農牧輪作的新型農業形態有多大的進展,但是讓內閣省和六部的帝國文官們雀躍的是,這一年的秋收,帝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當然這多半要拜南北新開墾的農田之賜,不過這一年帝國的牛羊馬匹等牲畜數量卻有了極高的增長速度,涼州和幽州和并州地區,因為劃入漢籍的羌人,南匈奴人,烏丸人等歸化的游牧民族,這些地區的漢人飲食開始從以前的純穀物轉向穀物和肉類相間,而受到影響,中原,河北,三輔等地區的肉食消費也提升了。

劉宏對農業改革最關心的只是普通的民眾能得到多少好處,這十年里,帝國的農業基本沒有受到太過嚴重的天災,連續數年的豐年,讓大多數的普通民眾能夠吃上飽飯,他希望新型的農業模式能讓帝國的普通民眾能夠改善飲食條件。

御書房內,一歲的劉武坐在父親的懷裡,看著書案上的奏章,好奇地伸手想要去抓,讓劉宏不由笑了起來,他一把把兒子抱了起來,舉到半空中道,「小傢伙,想要統治這個帝國的話,可要準備好吃苦的毅力,我是不會隨便把這個帝國交給你的。」

荀彧站在一旁,聽著天子的自語,不由一笑,說起來天子也只有在和大皇子一起的時候才會露出這樣的一面來,真是讓人羨慕大皇子。

對於荀彧,劉宏很信任,這個少年身上有著一種溫潤如玉的君子特質,即使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位曹魏集團最重要的謀主也始終是堅持漢室正統的地位,袁紹覆滅以後,曹操就開始疏遠潁川謀士集團,其原因不過是荀彧他們有光復漢室的想法,當時已經勢力已成的曹操沒有回頭路走。

「陛下似乎太過寵愛大皇子了呢?」荀彧朝看向自己的天子道,不管怎麼說,大皇子都很有可能是日後的帝國主人,荀彧認為自己有義務勸諫天子。

「朕知道,等他懂事了,朕就不能這樣常常抱著他了。」劉宏笑著答道,可是臉上卻有一絲無奈,他自己小時候,兩世為人都沒有得到過父愛,所以他很疼愛這個兒子,可是他的身份註定他必須嚴格教育自己的兒子,在兒子懂事以後,就不能再跟他這樣親昵了。

「文若,替朕抱抱武兒。」劉宏把兒子交給了荀彧,作為他的貼身侍從幕僚,荀彧這一年裡沒有少替他抱兒子,基本上劉宏霸佔了妻子照看兒子的大半時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兒子三歲以後,他就再也不能和兒子像現在一樣經常待在一起了。

荀彧報過了大皇子,說起來在天子身邊,他和趙雲是抱大皇子最多的人,接下來就是典韋和許褚他們,而大皇子也實在很乖巧,很少哭鬧。

劉宏再次看起了奏章,那麼大的一個帝國,也不可能事事都順他的意,比如羅馬人的到來,讓他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