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外傳 (五)之俠之信念

每天晚上,當關上電腦躺下的時候,腦海總會浮現出很多讓自己意想不到的畫面,這種畫面很真實,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畫面,就是這種畫面壓抑著自己,久久無法入眠。

沒錯,壓抑導致抑鬱了。

寫作的人或許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抑鬱的。

自己不知道為何彷彿陷入了一個誤區,突然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寫作了,現在竟然與當初的本意相去甚遠,想當初躊躇滿志的踏入網路文學,立誓要在三年之內成為頂級大神,但現實總是骨感與殘酷的,堅持了這麼多年之後,成神的道路越來越遠的同時,在這種心理作祟之後寫出來的東西再也沒有感覺了,彷彿就像是行屍走肉一般了。

從小就喜歡武俠,我的文學之夢也是從武俠開始的。曾幾何時,隨著金古梁溫一個時代的終結,暢想自己能夠扛起武俠的大旗,但後來,只能是看著武俠的大旗越飄越遠,自己的信心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閑雲野鶴般的生活,是我夢寐以求的,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個夢境,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偶爾慢下來,放鬆一下自己的心靈,如今,生活已經太過匆匆,快到我們無暇欣賞身邊美好的一切。

自己寫不出好的武俠作品,也看不到更好的武俠作品問世,最後,寫了兩部武俠之後,我放棄了。

旗未動,風亦未動,是我們的心在動。

為什麼自己的信心會受到干擾?為什麼自己的意志卻變得愈發的不堅定?

這不是偶然。網路文學的出現表面上看來很是熱鬧,可是在繁華的背後卻不是光鮮亮麗,而是人心浮動。任何一家網路文學的網站其最根本的目的應該是在推廣文學的基礎上賺得利益,可是現在網路文學只有利益卻忘記了最根本的東西,這本就是捨本逐末的一個錯誤。

其實,有些話我已經重複了太多遍,也倦了,也累了。我現在能夠做的只是摒棄浮躁,寫出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讀者的文字,至於勸人教化之類的話語倒不是我這種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雖然我已經不寫武俠了,但是對待文字,沒有孰高孰低,我愛武俠,不代表我不會好好地寫玄幻。

網文也是文學,只不過因為門檻太低,所以泥沙俱下,所以人人皆可成為作者,卻鮮有人能夠成為作家。為何?譬如富春山居圖,譬如國足——底線已經被無數次突破,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是一種可笑的悲哀。

我寫武俠的初衷很簡單,那就是當今已經沒有了武俠,卻只剩下對武俠的消費。試問,當金古梁溫等大家的作品被無數次翻拍直至被意淫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的時候,當武俠早已經青黃不接、當一些不知天有多高的孩童用意念就可以讓書中的主人公僅憑一根手指去毀滅整個宇宙的時候,武俠也就真的消亡了。

武俠的靈魂是什麼?是人心,是人性。透過腥風血雨和刀光劍影,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看到人心的偉大——這才是武俠獨有的魅力。

我能夠從一個武俠的讀者轉變成為一個武俠的作者,只是因為我對武俠的喜愛與挂念,既然武俠這面血色大旗已經沒有人願意用肩膀去扛了,那麼好吧,我來。

隨便在任何一家網站上隨便看一部小說,動輒百萬字甚至是千萬字,難道那真的是字字珠璣?試問諸如莫言諸如阿來諸如連諫諸如金庸諸如古龍等大師的作品有多少是用文字堆砌出的文字?

文字若不能將人世的疾苦與美麗展現出來,那麼文字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

有一點我還要說,那就是弱智的不是讀者,而是一些狂妄自大的作者,他們用自己僅有的一點智商去做了一件很是可笑又極為可悲的事情;他們用自己的智商去丈量讀者的智商,於是乎,大家一起抱著僥倖跳下了懸崖,自此後在泥潭裡面意淫著、掙扎著,樂此不疲。

沒有一定的文學基礎,就想在這個圈子裡走到盡頭,談何容易?

有人問我,仿寫和借鑒會不會就是抄襲呢?

很簡單,金庸先生曾經借鑒和模仿還珠樓主,在此基礎上有了自己的風格,也從此開創了武俠的大唐盛世;古龍先生是在前面兩位武學大師的基礎上又融合了日本的意識流小說以及英國的懸疑小說,繼而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獨有的風格。

任何的創新都是建立在謙卑和崇敬的心態之上,沒有傳承,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古龍先生之所以為後輩們所崇敬所懷念,是因為他是用心用情在書寫武俠,他骨子裡的那種蕭索與寂寞轉化為他筆下的人物與情節——李尋歡、陸小鳳、楚留香、郭大路、鐵中棠……等等等等,皆都是有脊骨又不乏血肉的人物。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世人難免將大師們相互做一個比較,其實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有了上個世紀武俠的繁榮與昌盛。如今武俠式微,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來金庸先生封筆已久、古龍先生仙逝多年、梁羽生先生也駕鶴西去、只剩下溫瑞安先生仍然在扛著武俠的那面大旗;他們幾位大師的高度猶如山峰與雲端,後人無出其右,只可望其項背。二來現在真正關心武俠的人越發的稀少,讀武俠的人少了,寫武俠的人也少了,於是乎武俠在一些人看來如同雞肋,在另一些人心中卻變成了無法言喻的痛楚。

其實武俠的世界裡面有愛恨情仇,有刀光劍影,有血雨腥風,更有著隱藏在這些事物背後的人心和人性,這才是武俠的魅力。

什麼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無論我們身處何時,身處何地,江湖一直存在著,就存在於我們的心裡,就存在於我們的周邊。武俠未死,這不是一句空話。

武俠是屬於華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再一次出現一部又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武俠精品、只有不斷地努力與嘗試,武俠才能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線當中。寫武俠的猶如廚子,讀武俠的猶如食客,廚子的手藝不成,做出的飯菜不足以滿足食客的味蕾,又有何權利去埋怨食客呢?只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將看似平常之極的食材烹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食客們才能重新回到餐桌前面大快朵頤。

武俠的大旗仍在,或許我們的肩膀還仍顯稚嫩,可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著走下去;即使前路崎嶇坎坷,即使一路上風風雨雨,可是武俠已經帶給我們太多美好的回憶,是到了我們回報武俠的時候了。

有人問我,老木,你《焚天魂主》要寫到多少字啊?

其實,若是信馬由韁的話,寫到一千萬也是可以的,可是我更希望自己能夠忠於自己的本心,字數也就不會太多,放眼望去,那些動輒千萬的作品,最後的劇情又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只要將故事描述的完整,將人物刻畫的鮮明,字數多少便不是最重要的了。創作和碼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希望自己是前者而不是後者,也希望能夠對得起你們,也對得起自己。

寫作是需要信念的,也就是堅持。

我也曾氣餒過,迷惘過,可是每每這個時候,我會燃一支煙,給自己泡一壺茶,靜下心來聽聽音樂,腦子裡面浮現出那幾個字,那幾個讓人可以重拾信心的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黑格爾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的小說必定有屬於你的讀者,他們可以放棄很多,卻惟獨對你的文字情有獨鍾。放心吧,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個世界的腳步已經足夠匆匆了,讓我們都慢下來吧,享受一下身邊不經意的清風明月。

其實,創作方面我們無所謂孰高孰低,還需要相互借鑒才好。不過有些話我一直想說,其實也總是在重複,那就是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而選擇辛苦去創作?為了錢?

或許,但不是最主要的,講的直白一些,所謂的碼字或者說用文字疊加文字又能賺幾兩銀子?我們若是不負責任在那裡胡寫八寫,別說幾年後,即使是過個把月或許人們就將那些胡說八道的情節和胡說八道的文字忘得一乾二淨。這又是何苦呢?要寫,就選擇用心用情用感悟去寫,寫出能夠讓讀者們長久記住的好作品,讓讀者們偶然想起還會跟隨著情節和人物一起感受悲歡離合的好文字。這才是正道,這才是真正的創作。

現在的人心太浮躁,腳步也太匆匆,大家心照不宣的選擇淺閱讀,選擇那些比八卦好不了多少的、沒有感情沒有感覺沒有靈魂沒有生命的爛作品,這是一種悲哀。我們辛苦創作究竟為了什麼?為了能夠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能夠引領著更多熱血的男兒一起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看著沿途的風景,花開富貴,自在心晴。

這個世界變了,變得似是而非,變得讓人浮躁、沉淪。好的音樂,好的小說,好的電影,甚至是世上一切好的文化載體,都可以讓人踏實,讓人感悟,讓人升華。現在這些踏實著的、好的、美的東西都靜靜地被人們丟棄在臨街的櫥窗裡面,也靜靜地守候著屬於它們的那個黎明。

人呢?他們在喝酒,他們在娛樂,他們在透支著寶貴的生命和文化;人們選擇性遺忘,也選擇性欺騙,殊不知到頭來還是要找尋那些被自己遺失的美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