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西南軍閥 第二百四十七章 平民教育之舊學與新學

在確定對安福系國會態度,在確定對皖系、直系態度後,楊興將精力放在平民教育上面。

這天,一個叫晏陽初留美學生找到楊興,在簡單介紹後,楊興翻開其介紹信。

晏陽初,生於1890年10月,四川巴中人,自幼在塾師兼鄉醫的父親的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諳習時勢的父親也深知「書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學乃潮流所趨」。

在那自後,晏陽初先後在香港聖保羅書院(香港大學前身),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主修政治經濟。

在1918年學成畢業,回到國內(歷史上為1920年回國,為了推動平民教育,讓他提前兩年畢業,提前兩年回國吧)

在返回四川的時候,聽聞老家有一個開明的軍閥,在這幾年,大力發展地方經濟,頗有成效。

當即跑到成都來見楊興。

楊興一看,這個傢伙不簡單,全部都是在前世名牌大學就讀,且是一個研究生,當即親自接見了下他。

在最先,還有擔心是方鴻漸那種人,用蹩腳英語問了兩句,誰知道交談不到幾分鐘,就知道這個傢伙還真有學問。

既然如此,當即安下心來問道:晏先生,你從美國學成歸來,川省如今正處於建設高潮之中,還希望你能為家鄉建設多出點力?

這位晏陽初也不含糊,當即將自己平民教育觀念掏出來,認為國家要富強,必須「除文盲、做新民」

認為農村主要問題就是「愚貧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學校式、社會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結合併舉,「以文藝教育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連環並進的農村改造方案。

如此,就是要組建平民學校。

楊興一聽,這個傢伙談的還正是那麼回事情,如今新政開展頗為困難,主要還是大家思想覺悟太差了。

自從廢除科舉制後,全國出現興辦新式教育的高潮。

但是,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教師緊缺,所以在歷史上,張瀾、羅綸等人跑回順慶舉辦南充中學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由於缺乏政府支持,以及大家將新式教育想得太過複雜,如此導致新式教育推行非常緩慢。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在中國廣大農村還盛行過去那種舊式教育,一些老秀才、老舉人還在各個私塾進行舊式教育。

對這點東方是深有體會的,爺爺從生到死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記得在土改的時候,家中也僅僅被評為中農。但是讓人奇怪的是,爺爺在世的時候,就告訴過東方,一般家境稍稍好的,能夠夠得上溫飽,基本上都會送子女上幾年私塾,以能夠讀書識字。

還有一個證據,東方老家在川北蓬州的一個丘陵地區,所在鄉在蓬州屬於經濟最差的鄉。但是聽老人說,在過去,在生產隊的一個窯洞邊,曾經修了三間瓦房,作為族裡學生讀書之用。

在幼時,還聽家中長輩講,族中有公田30多畝,每年產出,一作家中祭祀之用,另外用來資助族中讀書較好的學子。

此外,幼時還曾經聽大人談論,除了地主家外,那個在外面工作求學的,多由族人每家每戶捐助一定財物,名為吃百家飯,以資助該學子在外面求學。

而該學子讀書發達後,一則光大門楣,整個家族都臉上有光,另外則是帶出族中子弟,大家一起發展。

為了證實這些東西,曾經將一本論語送給爺爺看,誰知一生干農活的爺爺,根本不看書,竟然能夠背出很多句子。

如此看來,在四川,在全國,在舊政府,雖然當時由於新學未得全面開辦,但是一般家境只要能夠解決溫飽問題,還是會送子女去上兩天學的。

在比如共產黨領導人,如朱德,劉伯承,在他們回憶錄中,幼時家境也一般,朱德還是佃農出生,其父母也還送他到外面求學呢。

這或者是在中國,大家一向秉持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在或者是在當代,家中父母不論如何艱苦,也會送子女上兩天學。

如此也表明,在舊中國,新學雖然沒有全面開展,但一些家族還是將族中少年送往私塾讀兩天書,雖然舊學再也不能升官發財,但是畢竟識得兩個字,不再做睜眼瞎吧。

當即與晏陽初進行協商,完善教育推廣計畫後,召集張瀾、王綸、駱成襄等人分析目前辦學環境,果然,在四川各地,很多縣才開辦新式小學,很多地區,也才開辦新式中學。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廣大農村,大一點家族,就會請幾個私塾老師,教大家舊學。

聽到這裡,楊興大喜過望,如此看來,開辦新學,成功在望啊。

長長吐了一口煙捲,臉上浮現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對張瀾等人說道:表方先生,駱先生,你們看這樣可以不,我們推行新學,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變舊學為新學,引導私塾那些老先生傳授新學。

張瀾、駱成襄一聽,連連搖頭說這怎麼行?要知道教育可是一個光榮行業,怎麼能將那些老夫子改造成新學老師呢?

晏陽初一聽,也感到不解,問道:這些老夫子怎麼與平民教育掛鉤?

楊興拿起一根煙,吸了一口,笑道:張老,駱老,你們兩位是大教育家,這個你是知道的。私塾那些老先生才學非常好。什麼四書五經,作詩作畫樣樣精通。

但是兩位仔細想一想,在我們新學中,也是需要這種人才。在舊學中,加減乘除,還是會的。所以,我們開辦新學就需要藉助這些老先生了。

兩位老先生,您們是知道的,很多家族,雖然不是什麼名門顯貴,為了教育自家子弟,由族裡公產延請兩個書生,從本質上講,這些都是平民教育。

晏陽初聽著,雙眼充滿疑惑,驚奇的問道:是啊,這些老夫子,主要是為了生計,給各個家族培養人,而那些學生,大多數也算平民,這種屬於平民平民教育範疇。但是如何將這些老夫子轉變為新學老師呢?

楊興笑道:各位先生,您們想想。以這些老先生的才學,教授語文,歷史,思想品德、地理是沒有任何問題吧。

我們可以組織成都、重慶的語文、歷史、地理老師組織編寫一份語文、歷史、思想品德、地理的教材,到時候發給這些老先生,並且在各個縣組織一個月的培訓,如此下來,這些老先生按照課本教授語文、歷史、思想品德、地理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吧。

晏陽初陷入沉默,良久說道:還有呢?數學呢?

楊興笑道:數學也不是太複雜,你想下,在小學5年,多教授加減乘除,以及簡單幾何,只要我們編成相應教材,我想這些老先生還是能夠應付的。

如此難就難在中學教育,這就有點困難了,如初中以後的數學、物理、化學,對這些老先生就有點難度了。但是,你們想想,如此我們推廣教育難度銳減,如此我們也僅僅需要培養相應的數理化人才而已。

張瀾與駱成襄二人對視一眼,良久對楊興道:征東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你這種推行新式教育方法,是不是會嚴重影響推行新式教育的成果?

而晏陽初一聽,連連拍自己大腿道:哦,如此方法,我怎麼沒有想到呢?這個方法不錯,真的非常不錯。

暗自想到,這當然不錯,而且是經過歷史實踐檢驗的。

想到前世自己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也僅僅是轉業的志願兵,僅僅讀過小學3年級,如此老師,素質那是可想而知。

想到自己小學、初中一年級數學老師,僅僅也是初中畢業,不是教出了很多大學生嗎?

還有,所讀的那所初中,數學老師、化學老師(對不起,我的化學老師,物理老師是我的伯父,也僅僅高中畢業,其後教初中物理、初中化學數十年,並且還是我們區公認的教得最好的物理、化學老師。)

當然,毫無疑問前世也受老師素質差之影響,由於老師素質太差,所以長大後,寫出的字非常差,正如一位長輩說那樣,一個大學生,寫的字還沒有一個初中生好。

但是那又如何呢?至少保證了幼時上學的機會,這是最重要的。

而在這個時代,由於新學非常不普及,很多縣只有一所新式小學,很多適齡兒童多在舊式學堂上學。如此看來,讓大家告別舊式教育,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而那邊晏陽初則回答道:張老,駱老,我知道我們這種新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學子,難以與現在新式學堂相媲美。

但是大家請想一想,問題就很清楚了,大家說名師出高徒,就像駱先生,是我們四川幾百年以來唯一的狀元,張先生、王先生,學問如此大,過去也僅僅在高中教授學生,所培養的弟子與一般老師培養出來的學子,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毫無疑問,我們若是將新式教育普及開來,通過如此做法,可以培養大量的新式人才。

如此,我們再通過高中教育,培養出各方面技術人才,通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