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俄侵佔我國領土史實

一、1689年8月2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典型的平等條約。談判前,清政府舉行雅克薩之戰是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而且是為了和談而不得已採取的手段。

代表團所帶武裝力量持平。談判地點選在兩個代表團駐地的中間,談判時雙方出席人數和警衛人員相等。互相之間不存在武力威脅。

談判結果俄方極為滿意。條約換文後,俄國使團舉行熱烈招待會,俄國全體使臣送中國使團走了一段路,並派人提著燈籠送中國使團上船。

戈洛文還送來珍貴禮物:貂皮、猞猁皮表示他熱忱之情;自鳴鐘表示分別後聲息相通;望遠鏡可以眺望遠方朋友;銀壺、銀杯可以開懷暢飲,以示分別後彼此懷念。沙皇政府為表彰戈洛文使團建立的功勛,賞給他們每人一枚金質獎章,戈洛文以下直至軍役人員都得到了升遷。

二、1858年5月簽訂中俄《璦琿條約》,《璦琿條約》割讓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三、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共15條,主要內容有:

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准留住。

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

《中俄北京條約》確認了中俄《璦琿條約》的效力,再次承認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以北領土的侵佔,並把《璦琿條約》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占。

同時《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又為沙俄進一步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這個條約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中俄北京條約,讓沙俄再次侵佔我國4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四、1864年,中國被迫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法》,侵佔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44萬平方公里土地。

五、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中俄伊犁條約》又稱《中俄改訂條約》,共割佔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七、蘇俄鼓勵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如此共掠奪我國260萬平方公里(外蒙古實際面積有260萬平方公里,俄羅斯通過將外蒙古唐努烏梁海、科布多等地區,分別劃分到西伯利亞行省,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哈薩克),將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部分劃分到伊爾庫茨克州與布里亞特共和國等手段,將外蒙古領土剝奪到180萬平方公里)

如此,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413萬平方公里,如此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占我們國土面積的1/2弱。

以下轉自中俄領土的10個史實:

第一個史實:

毛澤東在1964年7月至10月會見日本、法國、朝鮮和阿爾巴尼亞人士的幾次談話。毛澤東表示,他並不要收回沙皇政府時俄國割走中國的150多萬公里的領土(不包括外蒙古部分,唐努烏梁海部分),但毛澤東始終堅持,當時為割走這些土地而簽訂的中俄兩國之間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1964年2月25日至8月22日,中蘇兩國在北京舉行了第一輪邊界談判。由於蘇聯方面拒不承認俄國據以割去中國領土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反而要中國方面承認它侵佔的和企圖侵佔的中國領土都是屬於蘇聯的,因而談判未獲得結果。

對俄國沙皇政府時代割去中國領土的條約,是否承認是「不平等條約」,這是毛澤東時期中蘇邊界談判能否成功的關鍵。赫魯曉夫(NikitaKruschev)在1964年9月15日在與日本議員代表團會談時說,在歷史上,「中國各個時代的帝王,是並不遜於俄國沙皇的掠奪者」,中國統治者「侵佔了蒙古、西藏和新疆」,而蘇聯的領土「是歷史上就形成了的」。赫魯曉夫拒不承認沙皇政府時代割去中國領土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1969年3月,中蘇在珍寶島發生流血衝突。1969年10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說:「中國政府從來沒有要求收回沙皇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走的領土,相反,是蘇聯政府堅持要違背這些條約的規定,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並且還蠻橫無理地要求中國政府承認這種侵佔是合法的。」1969年10月20日,中蘇在北京恢複邊界談判,由於蘇聯仍堅持不承認造成中蘇邊界現狀的歷史上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而中國堅持要求蘇聯承認這些條約是不平等條約,談判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第二個事實:《尼布楚條約》在平等基礎上劃定了中俄邊界。

俄國歷史的曙光乍現於公元九世紀,國土僅限於基輔一帶。當時,中國處於唐朝時代,庫頁島已在唐朝黑水都督府管轄下。1406年,中國明朝永樂帝時在烏蘇里江以東建立了雙衛城,後稱雙城子,也就是俄國人所稱的「烏蘇里斯克」,當時作為俄羅斯人的中心的莫斯科公國,限於莫斯科一帶,還沒有台灣大。在俄羅斯擺脫蒙古統治後,到十七世紀中葉,擴張到西伯利亞,當時,中國領土包括外興安嶺一帶地區,向東直至庫頁島。十七世紀下半葉,俄國僱傭兵哥薩克一再搶掠侵犯中國北方領土,1650—1660年,中國軍隊將侵佔的雅克薩和竄犯松花江口一帶的俄國哥薩克擊退。1665年,俄國再次侵佔雅克薩,1685-1686年,中國清王朝的康熙帝下令清軍分水陸兩路進攻雅克薩,重創俄軍,俄國要求和談並締結邊界條約。

1689年,中俄兩國代表團在尼布楚舉行談判,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以格爾必齊河和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國界,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在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土地未及劃分,待兩國查明後,再作決定。條約還規定,俄國在雅克薩所建城堡一律撤除,俄國人全部遷回。《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額爾古納河以東、外興安嶺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龍江流域及烏蘇里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領土,都屬中國疆域。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LeftenS·Stavrianos)在他著的《全球通史》中說,《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歐洲一大國簽訂的第一份條約;由於中國代表團有耶穌會會士任譯員,條約用拉丁語擬定。邊界確立在沿阿穆爾河以北的外興安嶺一線上,所以,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的流域地區撤走」,「以後170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規定,停留在阿穆爾河流域以外的地區。」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兩國之間的一項平等條約,條約未及中國西北部邊界,因為當時俄國勢力未及中亞,也未及黑海北岸。在中國清王朝雍正帝時期,中俄之間又簽訂了幾個界約,劃定中俄在蒙古一帶的邊界。這些條約把貝加爾湖一帶和唐努烏梁海以北的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原中國領土,劃入了俄國版圖。

第三個事實: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俄邊界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後171年,俄國首次破壞條約。1850年,俄國侵佔了中國領土——位於黑龍江口的廟街。

1853-1856年,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為爭奪近東霸權,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俄國以防英法海軍進攻為借口,出動七十餘艘艦船武裝航行黑龍江,橫穿中國領土兩千多公里,佔領黑龍江下游地區。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遭到慘重失敗,1856年通過的《巴黎和約》,使俄國在巴爾幹和黑海方向長期侵略、擴張的成果全部喪失,封死了俄國從黑海出入地中海「兩海峽」的大門。當俄國從歐洲大陸霸權頂峰上被推下來後,俄國立即把侵略、擴張的矛頭轉向中亞和遠東。1857年底,俄國非法在中國領土黑龍江流域設立以廟街為中心的「濱海省」。1858年,俄國用武力恫嚇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中國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割給俄國,但居住在黑龍江北「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人照舊「永遠居住」,仍由中國管轄,俄國「不得侵犯」。條約還把烏蘇里江以東直至海邊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之地。

俄國早期是一個像阿富汗一樣的「內陸國」,為了奪取出海口,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為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在第一次失敗後,等待160多年再次用武力奪取,終於如願以償。為了實現南出地中海的宿願,在長達二個世紀的時間內,一次又一次發動戰爭。海參崴一帶(包括納霍德卡)是中國北部海岸唯一不凍港區域,1860年夏,俄國人卻強行侵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