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50年代,蘇俄軍火坑你沒商量

東方一直搞不明白,為何這樣多軍事愛好者對蘇俄武器情有獨鍾?到底是蘇俄武器精良,比德國的、美國的武器都好?

還是一種情懷,一種深植於幾個人的情懷,就像現在一些喜歡美的人那樣,只要是蘇俄的東西,即使再爛也是好的。

東方一直搞不明白,為何在五十年代,我們武器要換成蘇式,須知道,自從洋務運動以來,我們陸軍主要武器就是仿照德式,而海軍武器主要是仿照英國的。德式、英式武器我們生產了7,8十年,怎麼換成蘇式的武器呢?

我記得,為了抗日,蔣曾經組建了幾支德械師,但是通過各種歷史文獻,只有教導總隊基本上實現德式裝備外,其他的德械師只有其名,而根本沒有其實。

我們不明白,為何50年代剛剛建國,我們怎麼有這麼多錢,一下從蘇俄購買了60個師的蘇式裝備,須知道,每個師基本1個炮兵團、1個坦克自行火炮團、1個獨立高炮營、1個獨立五七反坦克炮營,只要稍稍懂一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這些是燒錢的東西。而蔣的所謂德械師,不要說坦克團,反坦克炮營,高射炮營,就是所謂的大炮,就是少得可憐。

我們不明白為何在50年代竟然從蘇俄購買了22個師的空軍裝備,只要稍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說所謂的蘇式陸軍師是一個燒錢的玩意,那麼所謂的蘇式空軍師,裝備費用更是嚇得驚人。

還有3個坦克師,還有轟炸師,還有蘇俄從東北撤退的時候,我們付給蘇俄數十億賠款。

可以說,因為蘇聯,我們走向沒落,因為蘇聯的無恥,毛澤東、周恩來、鄧公,彭%德懷到最後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與其對抗。

各位,這就是我們換裝的代價,從熟練的德式裝備,換成根本不熟練的蘇式裝備的代價。

各位朋友,崇拜蘇俄武器的論調可以休矣。大家只要稍稍想想,二戰前,蘇俄的坦克非常差勁,只是二戰過程中,在大量失敗後,稍稍研究出T34。

但是蘇俄所謂的T34,與虎式,豹式對抗,就是挨打的份,就是幾輛換一輛的份。

蘇俄的飛機,也是如此。

蘇俄稍稍正常的研究,那就是火箭彈,那就是AK47這兩樣武器,還稍稍拿得出手,即便如此,但是與德國武器相比,也沒有佔據壓倒優勢?

前不久蘇俄國防部官員不是說準備進口國外輕型武器嗎?

我們在50年代所交學費還不夠?現在還要大規模引進所謂的蘇式武器嗎?

韓戰捐獻飛機大炮的時候,認定飛機每架15萬元,大炮每門9萬元,坦克每輛25萬元,蘇聯當時與中國商定,這些武器用於韓戰,半價計算,既然民眾捐款摺合,肯定是當時的實際定價了,也就是說飛機全價為30萬元,大炮全價19萬元,坦克每輛50萬元,當時人民幣幣值很高,100人民幣能換一兩黃金,一兩黃金差不多摺合一盎司左右,即便是按半價,飛機差不多就是米格-15,大炮為76野122榴之類,坦克差不多為T-34,半價來說,米格-15能值1500兩黃金,122榴能值900兩黃金,T-34能值2500兩黃金?這簡直就是天價了。

1953年後,44式莫辛納甘騎槍國產,發現成本連進口蘇聯的一半都不到。1957年瀋陽國產米格-17後,成本為47萬元,從蘇聯進口價格為75萬元。1955年,接受蘇聯旅順的武器,總共10億元,黃克誠一直覺得大大的折本了,根本不值那麼多。

蘇聯給中國的武器除了噴氣式飛機外,大都是蘇軍換裝下來的舊貨,大部分都是戰爭中生產並使用過的武器,還有不少美國給的租借物資如76毫米岸炮等。

蘇聯把這些舊貨加價至少5倍,有的甚至10倍賣給中國。中國韓戰中不僅承受巨大的人員傷亡,還要花大價錢購買蘇聯的破爛,真是倒了大霉了。

美國援助國民黨,通常武器彈藥物資按照原價的十分之一提供,而且因為韓戰美國在幾年內給了台灣20多億美元的無償援助,中國大陸卻背負了幾十億美元的蘇聯軍火債務。

在朝鮮戰爭中,蘇聯交付中國使用的裝備合64個陸軍師與22個空軍師,其中22個陸軍師裝備與375架米格15為蘇聯無償提供,其餘為中國購買。這樣到朝鮮戰爭結束時,中國欠蘇聯外債約和盧布6億。由於中國在朝鮮戰場的勝利才是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政策從早期的猜疑觀望到全面合作。可以說蘇聯對中國的援助首先是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獲得勝利贏得尊重的結果,沒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場的成就就不可能有蘇聯隨後的態度轉變更不要說什麼全面援助了。

蘇聯對中國的全面援助實際開始於赫魯曉夫時代開始於1956年,中國在1955年前接受蘇聯援助主要為貸款共9筆12.74億盧布以蘇聯官方匯率計算合3.242億美圓。這些貸款主要用於購買蘇聯的技術設備物資與各種其他物資(主要是軍事物資),年利率是2%分2-10年償還.1956中國和蘇聯續簽諾干援助協定,一直到中蘇關係破裂此一階段中國接受蘇聯提供的設備\工程設計與其他援助總值為25億盧布,約合6.36億美圓。上述援助中全部用包括農產品與各種稀有金屬濃縮物補償。此外,根據西方統計蘇聯及東歐國家方面一共派遣11000名(周總理統計為10800名)各種專家來華援助,為安置這些專家中國政府不僅支付了這些專家總計1500萬到2000萬盧布的搬遷補償費用,(約合381.6794萬美圓-508.9059萬美圓)而且至少為這些專家支付了不少於在蘇聯國內5倍的工資。以上各項費用及其利息全部由中國政府承擔,並無無償援助。綜上所述,蘇聯對中國援助總值為:9.602億美圓。

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兩國曾有過段「兄弟」般友誼的關係密切時期,中國的國防現代化事業的飛速發展也得到過蘇聯的很大幫助。不過在這一時期蘇方宣傳「無私援助」時,曾以居高臨下的不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還斤斤計較些裝備費用,這讓中國領導人很為不滿。

上世紀60年代兩國反目後,欠款和還債成為中蘇關係的項重大問題,在中國國內多年間還曾引出了「逼債」~類傳言。如今,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市場經濟並強調國家關係正常化的形勢下,再回顧這段讓人感慨的歷史,仍可引發一些深層次的反思。剛剛建立的新中國百廢持興,購買武器缺少現匯。毛澤東訪問莫斯科時,中蘇雙方於1950年2月簽訂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宣布對華提供5億美元貸款用以購買機器等物資。實際上內部議定這筆錢大部用於對蘇聯提供的海空裝備付款。

蘇聯以半價對華提供武器1950年10月,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抗美援朝,並派周恩來、林彪赴蘇聯洽商武器問題。斯大林急切地希望中國參戰,表示可提供所需各種武器,當時任翻譯的師哲回憶說:「我們和蘇聯談判時,只談到軍火的數目,而沒有談軍火的價格。」這時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商品經濟很不熟悉。一向以辦事精細著稱的周恩來私下對師哲說:「我們接受蘇方的軍火,是作為他們對抗美援朝的貢獻而接收的。」長期在蘇聯生活過的師哲卻回答說:「他們辦具體事情的人不會同意我們不付錢的想法。」事後證明,並非是「辦具體事情的人」要同中國算賬,斯大林本人的態度也是如此。

中國入朝部隊出發前,10月13日毛澤東致電在莫斯科的周恩來,希望他向斯大林交涉,所取得的武器最好採用租借方式,蘇方卻要將裝備折價算作對華貸款。1951年2月,周恩來與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扎哈羅夫大將,在北京簽訂了關於蘇聯向中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的協定,規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國出兵抗美援朝為界。此前訂貨以全價付款,此後以半價付款。對此,蘇方的解釋是援朝應「共同負擔」,兩國各出一半的錢。當時中國對朝鮮的全部人力物力援助都是無償的,蘇聯卻對武器款斤斤計較。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斯人林也曾無償提供過部分裝備,主要是為了彌補雙方不愉快而做出的政治姿態。此間蘇聯提供的陸軍裝備,幾乎全部是二戰用過的舊品。如蘇軍己裝備AK47自動槍對華只提供波波沙41衝鋒槍。蘇軍已逐步用T54坦克換裝,便把淘汰下來的3000餘輛T34運到中國,許多車體上還留有對德作戰時的彈痕,只是刷上一層新漆。蘇聯起初對華提供的7個師空軍裝備,有6個師配備米格一9。這種1946年蘇聯研製出而感到不滿意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中國空軍領導人認為其無法同美軍F-84交鋒,更不能抗衡F-86,為此同蘇聯顧問發生爭吵。斯大林考慮到兩國關係,才於1951年5月兩次致電毛澤東致歉,並無償送給372架米格一15。中國接受蘇援第一批武器後,將3個師裝備無償轉交朝鮮人民軍,斯大林聞訊後為顯示其更高的風格,決定再無償對華援助20個陸軍師的武器。1952年,蘇聯決定將60架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