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中國與美國、日本經濟分析

只要提到民國,往往離不開民國經濟問題,在民國時期,到底中國經濟總量是多少,人均GDP是多少?這些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前日網友lsahz要求東方晒晒1936年GDP具體數值,說句實話,這倒有點難到東方了。

筆者感覺到,對民國研究,一直是一個禁區,特別是當前政治形勢下,特別是一些甜瓜為了證明自己統治合法性,導致很多學術研究為政治、為政府服務。

比如,很多專家學者為了證明甜瓜政權的合法性,與民國比較,必然將拿各種經濟數據與1949年比較,大家都知道,自1937年到1945年,中日爆發決定兩個民族生死的抗日戰爭,在1945年~1949年,在中國爆發國共兩個政黨之間內戰,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雙方展開殊死搏鬥,誰還關注經濟,再加上戰爭的破壞,1949年經濟總量可是遠遠低於1936年水平的。

如此種種,對我們這些非經濟學家,要想搞清楚民國經濟狀況,實在是難上加難。

東方想以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森·麥迪森編著,武曉鷹等人翻譯的《世界經濟千年史》一些數據作為自己的觀點。

日本、中國、美國GDP在1820年、1870年、1913年、1950年分別為(1990年百萬美元):20,738和228,600和12,548,22,353和189,740和98374,71,653和241,344和517,383,160,966和239,903和1,455,916。

由於人口懸殊(1820年,美國根本沒有擴大到中西部,人口也非常小),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的18倍,在那以後一百餘年,由於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人口的增多,在加上持續經濟增長,美國經濟總量在19世紀末超過中國,在1950年,為中國的6~7倍。

日本在1820年,經濟總量為中國的1/10,在1870年,日本經濟由於列強侵略以及國內腐敗政治等原因,經濟沒有增長,而中國則因為太平天國所爆發的南北戰爭,列強侵略,經濟總量降低了1/7,但不論如何,由於巨大的人口差距,中國經濟總量為日本8.5倍。

在1870年到1913年40年間,日本開始民治維新,再加上甲午戰爭以後開始對中國掠奪,經濟增長了3.3倍,而中國則因為結束太平天國運動,整個國家沒有大的戰爭破壞,以及隨後洋務運動,外國資本的進入,在這40來年時間,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以及較小幅度增長(與鼎盛時期,不過增長10%).但中日經濟總量差距由原來中國的8.5倍縮小到3.3倍。

在1913年到1950年間,中日雙方雖然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略有增長,但隨後日本通過發動侵華戰爭,轉移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以及戰後經過5年經濟恢複,日本經濟在這接近40年時間增長了兩倍多。而中國,由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破壞,國民經濟在戰爭中沒有得到恢複,如此在1950年,中日經濟總量差距由3.3倍下降到1.6倍。

除了三國GDP比較外,可以通過三國人口變化,人均GDP進行佐證上述資料。

三國在上述時間段人口變化分別為(百萬人)分別為:31和381與9.9,34和358與40,51.6和437與97.6,83.6和546與152百萬人口。

在這100年時間中,美國人口從1820年到1950年增長了15倍,主要是因為其統治區域由大西洋沿岸擴大到中西部,在1820年到1870年50年間,人口增長了3倍。

在這之後,1950年比1870年,從4千萬增加到1億5千6百萬,增長了2.9倍,主要是因為經濟持續發展,因為歐洲、亞洲的新移民,以及人口自然增長所致(包括出生率,包括人均壽命的增加)。

而日本在這期間,人口由1820年的31百萬增長加到83百萬,人口增長了1.7倍,主要是因為政局穩定(日本過去施行藩邦統治,後來設置縣市,有點相當於秦朝在全國設置郡縣),經濟持續增長,人口自然增長所致。

中國人口由1820年得381百萬增長到546百萬,人口增長了45%。

再看三國在上述各時期人均GDP(1990年美元)為:669,和660與1257,737和530與2445,1387和552與5301,1926和439與9561。

在這100餘年中,日本人均GDP在1820年到1950年由669增長到1926,增長了近2倍,而中國由於滿清腐朽統治,由於國內戰爭破壞,由於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人均GDP下降了33%,而美國由於經濟持續發展,在這期間,人均GDP增長了近7倍。

在這100餘年,中日人均GDP也由1820年相差無幾,到1950年中國人均GDP變為小日本的1/4。由美國的1/2擴大到1/24。

這些都是歐美公認的資料,要理解這些資料,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大事件進行理解。

首先,這點基本是世界公認的,在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的時候,由於中國作為老大帝國,由於人口眾多,在工業文明還未開始的時候,中國經濟佔世界比重為22%,大家請記住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承認這樣一個前提,那麼後來很多東西都很好理解了。

也就是在1840年,如果按照GDP來說,中國是世界老大,就像今日之美國(今日美國佔世界比率也差不多這個數值)。

在這種前提下,由於人口原因,由於還沒有開始工業革命,當時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的數倍。

如此,雖然中國在滿清時期經濟發展停滯,但畢竟守死的駱駝比馬大,一些人說美國是在1894年成為世界經濟龍頭老大,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一基本上可信。

要知道,中國改革開發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但是在鄧公計畫中,在一些經濟學家眼中,實質增長率遠遠低於官方數值(正如一些人所說那樣,我們經濟增長,就是前面一條馬路,上前年修了一條馬路。前年將馬路挖了,安裝下水道。去年挖了,修下下水道。今年再次挖了,在重新鋪設新的馬路),從1980年到現在,經濟增長不過8~10倍而已。

我們經濟總量從1840年逐步衰落,從世界第一,佔世界總量的22%降低到49年的4.5%,基本可信。

再說說中日之間經濟差距,日本在1872年廢藩置縣(相當於秦始皇的設置郡縣),在1877年西南戰爭結束,在1885年設置內閣制。如此看來,日本經濟騰飛,是從1885年開始,步入快速發展。

其間日本雖然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但是在其後十年的日俄戰爭,差點打得國家經濟破產,再加上日俄戰爭結束後,除了鞏固在南滿的統治外,沒有獲得其他戰爭紅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經濟取得快速發展,在戰後,從債務國家變為債權國家。

但在隨後十年,日本經濟非常不順,先是1922年關東大地震,日本經濟損失巨大,接著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日本經濟損失只能用慘重來形容。

在經濟危機中,日本最大的外匯來源生絲、絲綢出口,由經濟危機前得7.8億銳減到2億多。

在經濟危機中,日本失業是資本主義世界中,僅低於德國的國家。

所以,到了1931年,日本國內經濟一片低迷,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通過918冒險行動,攻擊東北軍,張學良這個軟蛋奉行不抵抗政策,從而給了日本拜託經濟危機的機會。

如此說來,一些資料顯示,在抗日戰爭前,中日經濟總量為2倍,對這個概念,東方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種經濟對比,是否包括東北三省,若是包括東北三省的話,基本可行(一些資料認為,東北工業佔中國的1/4)。

對中國經濟,大家都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1840年中國經濟總量為世界的22%,為世界第一。

在那以後,在簽訂一定不平等條約,在加上太平天國的破壞,在1840年~1865年期間,可以說經濟處於停滯或者倒退階段。

但在1865~1894(甲午戰爭),洋務運動得到興起。在洋人的帶動下,一些官僚開辦機器局,開辦造船廠,中國官僚資本,民族資本得到快速發展,這也是歷史上所說的同治中興。

但那以後,甲午戰敗,八國聯軍入侵,由於滿清寧與外敵不與家奴的統治特色,中止了漢族官僚發動的洋務運動。

在八國聯軍入侵後,外國大量資本湧入,為了賠償戰爭經費,各地官僚也開始最後努力,那就是利用外國資本修鐵路,開礦產,可以說在1900年~1911年這十年,中國經濟進入較快發展階段,雖然這種發展是以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